本實用新型涉及引流裝置,具體是方便回收積液的引流器,屬于醫療器械。
背景技術:
臨床上,有些患者在做了手術之后,由于體腔內部或手術局部深處有滲血積液等需要引出,此時會用到引流裝置。負壓引流器是比較常用的一種引流裝置,其原理是將引流管連接到引流器上,利用引流器中產生的負壓幫助將患者體內的滲血積液等吸引流出。但是,目前進入引流器中的滲血積液的處理方法大多為直接傾倒回收,眾所周知,從病人體內排出的滲血積液有可能含有致病菌,對人體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同時對于生態環境也會造成嚴重的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方便、能夠將引流器中的積液安全衛生地回收、避免對人體和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方便回收積液的引流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方便回收積液的引流器,包括引流儲液腔,所述引流儲液腔為豎直設置的軟質圓柱筒體,且引流儲液腔上部為頂蓋,底部設有固定座,所述頂蓋內側設有容置腔體,所述容置腔體內裝有促凝劑,頂蓋外部與容置腔體相對應的位置設有穿刺部件,所述穿刺部件包括穿刺針,穿刺針的尖端正對容置腔體,穿刺針背部設有按壓部,所述穿刺針外套設按壓彈簧,按壓彈簧將穿刺針和頂蓋連在一起。
進一步的,所述引流儲液腔周邊設有伸縮支柱,伸縮支柱頂部固定在引流儲液腔的頂蓋邊沿,底部安裝在固定盤上。
優選的,所述促凝劑為高吸水性樹脂材料。
進一步的,所述頂蓋內側面與底部固定座之間設有壓縮支撐彈簧。
優選的,所述伸縮支柱為兩根或兩根以上,沿引流儲液腔周邊均勻分布設置。
本實用新型操作方便,積液在引流儲液腔中就可以直接固化處理,不需要傾倒出來,在這個過程中積液不會與外界接觸,能夠將引流器中的積液固化后統一安全衛生地回收,避免了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不會污染環境,實際使用時,效果更好,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穿刺部件的示意圖。
圖中,10.引流儲液腔,11.頂蓋,12.固定座,13.引流液注入口,20.穿刺針,21.按壓部,22.按壓彈簧,30.容置腔體,40.伸縮支柱,50.壓縮支撐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所示的一種方便回收積液的引流器,包括引流儲液腔10,所述引流儲液腔10為豎直設置的軟質圓柱筒體,且引流儲液腔10上部為頂蓋11,底部設有固定座12,所述頂蓋11內側設有容置腔體30,所述容置腔體30內裝有促凝劑,頂蓋11外部與容置腔體30相對應的位置設有穿刺部件,所述穿刺部件包括穿刺針20,穿刺針20的尖端正對容置腔體30,穿刺針20背部設有按壓部21,所述穿刺針20外套設按壓彈簧22,按壓彈簧22一端連在按壓部21上,另一端連在頂蓋11上,將穿刺針20與頂蓋11連在一起。
使用時,雙手從兩側分別捏住頂蓋11和固定座12,根據不同的負壓需求從兩邊對稱平衡按壓頂蓋11,負壓調整好后,將引流管接到頂蓋11的引流液注入孔13上,即可開始利用負壓引流,引流完成后,通過按壓部21按壓穿刺針20,穿刺針20的尖端穿過頂蓋11,刺破容置腔體30,松開按壓部21后,穿刺針20在按壓彈簧22的作用下彈回,容置腔體30中的促凝劑進入引流儲液腔10中,將引流儲液腔10中的積液固化,固化完成后,將內容物取出即可集中處理。
進一步的,所述引流儲液腔10周邊設有伸縮支柱40,伸縮支柱40頂部固定在引流儲液腔10的頂蓋11邊沿,底部安裝在固定盤12上。伸縮支柱40可以保證引流器整體形態穩定,方便觀察引流儲液腔10中的引流液量,在引流完畢后可以精確地從引流儲液腔10側面觀測到引流出的積液量;同時伸縮支柱40能夠保證引流儲液腔10整體固定平穩,不會滑落。
優選的,所述促凝劑為高吸水性樹脂材料。
進一步的,為了保證引流儲液腔10中負壓的效果,所述頂蓋11內側面與底部固定座12之間設有壓縮支撐彈簧50。壓縮引流儲液腔10形成負壓時,壓縮支撐彈簧50的回彈力支撐住頂蓋11,并輔助頂蓋11復位,同時還保證了引流儲液腔10有足夠的負壓吸引引流液流入引流儲液腔10。
優選的,為了保證整體支撐效果,所述伸縮支柱40為兩根或兩根以上,沿引流儲液腔10周邊均勻分布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