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心胸外科用護理輔助器。
背景技術:
臨床上在給病人進行胸腹部手術后,需要放置各種引流管及導尿管,刀口處覆蓋紗布敷料。這樣在覆蓋被服時很容易壓迫刀口并引起患者疼痛,并且也容易污染被服,給醫務人員的工作增加了難度。現有技術中的一種心胸外科用護理輔助器在使用時,由于倒“L”形調節桿的橫桿的長度無法根據刀口的位置而變化,有時候使托板不能位于刀口的正上方,被服不能被完全支撐起來,使被服還是會觸碰到刀口,給病人帶來的疼痛。另外,當托板距離刀口較近時,如果病人有輕微活動,由于托板有棱角,托板很容易觸碰到病人的肢體,且由于整個托板的板面覆蓋于刀口的上方,有可能還會使托板壓迫到刀口上,因此給病人和醫務人員的工作都帶來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能對被服進行穩固支撐,避免被服壓迫刀口,并能夠根據刀口的位置調節進行調節,且不會影響病人在病床上輕微活動的心胸外科用護理輔助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心胸外科用護理輔助器,包括床夾、倒“L”形調節桿和托板,所述床夾設于所述倒“L”形調節桿的豎桿上,所述床夾的下板面設有緊固螺栓,所述托板連接于所述倒“L”形調節桿的橫桿的前端,所述倒“L”形調節桿的橫桿的前端的內壁通過過盈配合連接有一伸縮桿,所述托板呈圓環形,其固定連接于所述伸縮桿的前端,所述托板的上端面上均布有多個支撐墊。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墊呈傘狀。
作為優選,還包括有一個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上端設有軸向上的多個孔;倒“L”形調節桿的豎桿的下端設有一個按鈕,所述倒“L”形調節桿的豎桿的下端插入所述支撐桿的上端的腔內,并使所述按鈕穿過所述孔。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桿的下端連接有一個固定盤。
本實用新型在給病人進行胸腹部術后護理時,通過床夾將該裝置夾持固定在病床床沿上,然后調節倒“L”形支撐桿的高度并轉動倒“L”形支撐桿使托板位于刀口上方即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根據病人的刀口的位置調節伸縮桿的長度,使托板位于刀口的正上方,使在給病人進行胸腹部術后護理時能夠避免被服壓迫刀口,防止被服受到污染,由于刀口的上方正對著托板的空腔處,被服被托板的邊緣及支撐墊支撐被服,因此既不會使被服落入托板的空腔,在病人輕微活動時,圓形的托板邊緣觸碰病人時也不會有疼痛感,且的上方的托板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心胸外科用護理輔助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心胸外科用護理輔助器,包括床夾1、倒“L”形調節桿3和托板4,床夾1設于倒“L”形調節桿3的豎桿上,床夾1的下板面設有緊固螺栓,以夾持固定于病床上,倒“L”形調節桿3的橫桿的前端的內壁通過過盈配合連接有一伸縮桿5,托板4固定連接于伸縮桿5的前端,可調節托板4的的位置,托板4呈圓環形,沒有棱角,觸碰到病人的肢體不會有疼痛感,托板4的上端面上均布有多個支撐墊6,以支撐起被服,不會使被服落入托板4的中空腔壓迫到刀口位置。
支撐墊6呈傘狀。
本實施例中的心胸外科用護理輔助器還包括有一個支撐桿7,支撐桿7的上端設有軸向上的多個孔;倒“L”形調節桿3的豎桿的下端設有一個按鈕2,倒“L”形調節桿3的豎桿的下端插入支撐桿7的上端的腔內,并使所述按鈕2穿過所述孔。這樣就可以調節倒“L”形調節桿3的高度
支撐桿7的下端連接有一個固定盤8,使該裝置更穩固地支撐于地面上。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和保護范圍內,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修改或等同替換,這種修改或等同替換也應視為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