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灌腸器,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灌腸器由灌腸袋、肛管連接而成,由于肛管粗、硬,管腔及出口孔徑大,對腸壁刺激大,操作中易出現強烈便意,造成灌腸中或灌腸完畢很快將灌腸液排出體外,達不到灌腸的目的。清潔灌腸為多次的大量不保留灌腸,操作時需多次插管及拔管,對患者刺激較大,肛管粗硬容易損傷患者腸壁,而且因沒有灌腸液排出通道,不易觀察排出液性質,影響灌腸效果評價。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灌腸器肛管粗、硬,灌腸過程中對患者腸壁刺激大且需多次插管及拔管等不足,提供一種腸道刺激小、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制造的灌腸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一種新型醫用灌腸器,它主要由肛門插入管、肛管、薄膜乳膠套組成,所述的肛管外套設置有一薄膜乳膠套,該薄膜乳膠套的一端與肛管尾部連接;所述的薄膜乳膠套外設置有一肛門插入管,該薄膜乳膠套的另一端與肛門插入管的肛管插入部連接構成一整體。
作為優選:所述肛管為中空管,由硅膠制成,長300mm,外徑為12mm。其頭部有出水孔,出水孔有一“U”形囊袋狀瓣膜;肛管外套有一內徑為14mm的薄膜乳膠套,該薄膜乳膠套的一端與肛管尾部連接,另一端與肛門插入管的肛管插入部連接構成一整體;
肛門插入管由符合生理彎曲的插入端彎曲部和肛管插入部、灌腸液排出部組成。
作為優選:所述肛門插入管由PP材料制成,該肛門插入管的插入端彎曲部為中空管狀,長60mm,管腔內徑為15mm,管壁外徑為18mm彎曲角度為120°,其頭部5mm管腔內徑逐漸減小為12mm,管腔外徑逐漸減小為15mm;灌腸液排出部長120mm,管腔內徑及管壁外徑與插入段彎曲部相同;肛管插入部長80mm,內徑12mm。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肛管插入時,肛門插入管插入端彎曲部引導肛管在經過直腸近肛門部彎曲時進行角度變化,可以降低肛管對直腸壁的刺激,并防止肛管盤曲折返;
(2)避免因多次插管、肛管粗硬及肛管出水口垂直腸壁出水對肛門及腸壁的刺激;
(3)設計灌腸液出水孔的輔助瓣膜,使出液方向由垂直沖擊直腸壁改變為平行腸壁且流出方向為直腸近乙狀結腸端,降低對腸壁的刺激,促進灌腸液到達結腸;
(4)肛門插入管的肛管插入部及灌腸液排出部管腔內徑均為15mm,角度無變化,降低灌腸液排出時堵塞管道的風險。
本實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對腸道刺激小、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制造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Y型肛門插入管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灌腸管頭部出水孔瓣膜出液前使用狀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灌腸管頭部出水孔瓣膜出液后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介紹: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灌腸器,它主要由y型的肛門插入管1、肛管2、薄膜乳膠套3組成,所述的肛管尾端與灌腸袋連接,灌腸袋外設置有開關;肛門插入管1的灌腸液排出管4連接一帶有開關裝置的軟管,灌入的液體經軟管排出體外,便于觀察灌出液性質,在清潔灌腸時可將軟管另一端置于便盆內,避免患者多次下床排便。
圖中所示,所述肛管2為中空管,由硅膠制成,長300mm,外徑為12mm;其頭部有出水孔,出水孔有一“U”形囊袋狀瓣膜7,見圖3、4所示,插管時該瓣膜在出水孔內,灌腸時由于水的壓力該瓣膜被頂出出水孔,使灌腸液流出方向與肛管插入方向相同,降低水壓對腸壁的刺激,且有利于灌腸液到達乙狀結腸口。
肛管2外套有一內徑為14mm的薄膜乳膠套3,該薄膜乳膠套3的一端與肛管尾部連接,另一端與肛門插入管1的肛管插入部5連接構成一整體;在清潔灌腸時,避免肛管因多次多次插管而刺激肛門部。
肛門插入管1由符合生理彎曲的插入端彎曲部6和肛管插入部5、灌腸液排出部4組成.
本實用新型所述肛門插入管1由PP材料制成,該肛門插入管1的插入端彎曲部6為中空管狀,長60mm,管腔內徑為15mm,管壁外徑為18mm彎曲角度為120°,其頭部5mm管腔內徑逐漸減小為12mm,管腔外徑逐漸減小為15mm;灌腸液排出部4長120mm,管腔內徑及管壁外徑與插入段彎曲部相同;肛管插入部5長80mm,內徑12mm。
本實用新型的連接方法是:如圖1所示,肛門插入管1、肛管2及薄膜乳膠套3,其中可伸縮波紋薄膜乳膠套3一端與肛門插入管1的肛管插入部B點連接,另一端與肛管2 末端A點相連接構成新型灌腸器。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1)使用時灌腸袋內盛有灌腸液;灌腸袋與肛管尾端嵌合式連接、肛門插入管的灌腸液排出部與一內徑為18mm的軟管嵌合式連接;(2)關閉軟管開關并排氣,排氣完成后關閉灌腸袋開關;(3)肛門插入管出入肛門后一手固定,另一手將肛管從肛管插入部插入直腸內合適長度;(4)打開灌腸袋開關,灌入所需量的灌腸液后關閉灌腸袋開關,將肛管退出到肛管插入部:;(5)待灌腸液保留到所需時間或者患者便意強烈需要排便時打開軟管開關,排除灌腸液;(6)大量不保留灌腸效果不明顯或者清潔灌腸時可重復4-5步驟進行操作;(7)灌腸完畢,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