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頭皮針。
背景技術:
頭皮針一般用于外周小靜脈穿刺輸液,穿刺輸液前,醫務人員需要先準備好醫用膠帶或輸液貼,穿刺成功后需要一手固定頭皮針,一手取醫用膠帶或輸液貼進行固定,整個操作過程存在以下缺陷:穿刺輸液前,準備醫用膠帶或輸液貼,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輸液準備時間、降低工作效率,由于準備時,需先將準備好的醫用膠帶或輸液貼粘貼在輸液管或手上,過程中易造成污染,穿刺成功后,取醫用膠帶或輸液貼的過程中,也容易造成跑針現象,降低穿刺成功率,容易引起醫患矛盾。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頭皮針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減少污染的頭皮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頭皮針,包括針頭、固定在針頭上的雙側固定翼、連接在針頭后端的輸液管;所述雙側固定翼的非皮膚接觸面上壓制有左、中、右三段輸液貼;所述中間段的輸液貼含有吸收墊,通過吸收墊外周的輸液貼膠面與雙側固定翼粘貼,且中間段的輸液貼在輸液管側超出雙側固定翼,超出部分的膠面上設置有離型紙;所述左、右段的輸液貼均一端直接與雙側固定翼固定連接為一體,另一端伸出雙側固定翼,伸出端的膠面上設置有離型紙,且離型紙的長度超出伸出端的長度,超出部分靠近雙側固定翼,向雙側固定翼外反折。
進一步地,所述向雙側固定翼外反折部分的離型紙寬度超過與其對應的輸液貼寬度。
進一步地,所述雙側固定翼的皮膚接觸面為粗糙面,非皮膚接觸面為光滑面。
進一步地,所述雙側固定翼的非皮膚接觸面中間段上固定有離型紙,所述中間段的輸液貼通過吸收墊外周的輸液貼膠面粘貼在所述中間段的離型紙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頭皮針與輸液貼為一體化設置,避免了醫務人員穿刺前準備輸液貼造成的輸液貼污染,減少了穿刺成功后取輸液貼固定造成的跑針現象,縮短了輸液準備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穿刺成功率,有利于減少護患矛盾。
附圖說明
上述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頭皮針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頭皮針的反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頭皮針,包括針頭1、固定在針頭1上的雙側固定翼2、連接在針頭1后端的輸液管3;雙側固定翼2的非皮膚接觸面上壓制有左、中、右三段輸液貼;中間段的輸液貼5含有吸收墊51,通過吸收墊51外周的輸液貼膠面與雙側固定翼2粘貼,且中間段的輸液貼5在輸液管3側超出雙側固定翼2,超出部分的膠面上設置有離型紙;左、右段的輸液貼4均一端直接與雙側固定翼2固定連接為一體,另一端伸出雙側固定翼2,伸出端的膠面上設置有離型紙6,且離型紙6的長度超出伸出端的長度,超出部分靠近雙側固定翼2,向雙側固定翼2外反折。
穿刺前,無需單獨準備輸液貼,減少準備時間,也避免了輸液貼污染,穿刺成功后,可按如下步驟操作:
(1)先將雙側固定翼2左右兩段的輸液貼4上的離型紙6撕開并將輸液貼4固定在皮膚上,由于離型紙6的向外反折設置,揭取方便,為了進一步方便揭取,可將反折部分的離型紙6寬度設置為超過與其對應的輸液貼寬度。
(2)然后再將中間段的輸液貼5從雙側固定翼2的非皮膚接觸面上揭取下來,由于中間段的輸液貼5在輸液管3側超出雙側固定翼2且超出部分的膠面上設置有離型紙,揭取方便,同時由于吸收墊51的設置,不但可以用于穿刺點的止血,還減少了中間段的輸液貼5與雙側固定翼2的接觸面積,便于揭取。
(3)揭取后將中間段的輸液貼5貼至穿刺點,再將其上的部分離型紙揭開、粘貼即可完成操作。
為了進一步避免跑針現象的發生,雙側固定翼2的皮膚接觸面采用粗糙面,非皮膚接觸面為光滑面,粗糙面可以增大雙側固定翼2與皮膚的摩擦阻力,防止滑動,光滑面的設置,更方便中間段的輸液貼5的揭取。
另外,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進一步避免跑針現象的發生,在雙側固定翼2的非皮膚接觸面中間段上固定有離型紙,中間段的輸液貼5通過吸收墊51外周的輸液貼膠面粘貼在中間段的離型紙上,這樣更加方便輸液貼揭取,且不易跑針。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