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膠囊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滾模式軟膠囊壓制機。
背景技術:
軟膠囊屬于膠囊劑的一種包裝方式,常見于藥品或保健食品,它是將液體藥物或液果體藥物經處理密封于軟質囊材中而制成的一種膠囊劑,軟質囊材是由膠囊用明膠、甘油或其他適宜的藥用輔料單獨或混合制成,在軟膠囊中明膠膠囊又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兩節式膠囊,目前,軟膠囊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模壓法和滴制發,傳統的模壓法設備結構、操作復雜,造價高,膠皮不回收,導致浪費,急需一種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安全環保的軟膠囊壓制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滾模式軟膠囊壓制機,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滾模式軟膠囊壓制機,包括:輪狀模、儲液槽、定量填充泵、明膠軟片,所述輪狀模為齒輪形狀且有兩個,所述兩個輪狀模齒合在一起,所述儲液槽在所述兩個輪狀模的上部,所述輪狀模的上端設有定量填充泵,所述明膠軟片鋪在兩所述輪狀模上,且穿過所述儲液槽和所述輪狀模的接觸點。
優選的,所述輪狀模的下端設有導料槽,導料槽下端設有裝料箱。
優選的,所述輪狀模的兩端均設有滾筒,所述兩個滾筒的外端均設有可轉動支桿。
優選的,所述儲液槽和定量填充泵之間連接有加料管和余液返回導管。
優選的,所述定量填充泵和明膠軟片之間設有有噴頭,所述噴頭內有電加熱管。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依靠噴體將藥液噴出,再由兩個輪狀模和儲液槽之間的配合將明膠軟片切斷,最后做成軟膠囊,使用簡單,可設計成各種形狀,從而制作出不同形狀的產品,選擇空間大,產品的裝藥量大,且可加遮光劑,無需技術含量。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整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輪狀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輪狀模、2-儲液槽、3-定量填充泵、4-明膠軟片、5-導料槽、6-裝料箱、7-滾筒、8-桿、9-加料管、10-余液返回導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滾模式軟膠囊壓制機,包括:輪狀模1、儲液槽2、定量填充泵3、明膠軟片4,所述輪狀模1為齒輪形狀且有兩個,所述兩個輪狀模2齒合在一起,所述儲液槽2在所述兩個輪狀模1的上部,所述輪狀模1的上端設有定量填充泵3,所述明膠軟片4鋪在兩所述輪狀模4上,且穿過所述儲液槽2和所述輪狀模1的接觸點。
進一步地,所述輪狀模1的下端設有導料槽5,導料槽5下端設有裝料箱6,導料槽5可起到緩沖的作用,不至于讓軟膠囊直接落到裝料箱6中。
進一步地,所述輪狀模1的兩端均設有滾筒7,所述兩個滾筒7的外端均設有可轉動支桿8,讓明膠軟片4更均勻有序的通過輪狀模1,支桿8使明膠軟片4充分鋪平,為壓斷之前做好準備工作。
進一步地,所述儲液槽2和定量填充泵3之間連接有加料管9和余液返回導管10,加料管9為了更好得控制藥液的輸送,余液返回導管10起到回收多余藥液的作用,避免過多藥液影響明膠軟片4地切斷,同時避免了浪費。
進一步地,所述定量填充泵3和明膠軟片4之間設有有噴頭,所述噴頭內有電加熱管,噴頭噴出藥液至兩明膠軟片4之間,電加熱管可加熱噴體使膠皮受熱后能粘合。
本實用新型在于:藥液通過加料管9輸送到兩輪狀模1之間,明膠軟片4通過輪狀模1,且被輪狀模1壓斷,明膠軟片4通過輪狀模1時與藥液接觸,余液返回管10回收多余的藥液,避免過多藥液影響明膠軟片4地切斷,同時避免了浪費,輪狀模1的下端設有導料槽5,導料槽5下端設有裝料箱6,導料槽5可起到緩沖的作用,不至于讓軟膠囊直接落到裝料箱6中,定量填充泵3和明膠軟片4之間設有有噴頭,噴頭內有電加熱管,噴頭噴出藥液至兩明膠軟片4之間,電加熱管可加熱噴頭使膠皮受熱后能粘合。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