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失能病人用握筆器。
背景技術:
“失能病人”是指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為:“輕度失能”、“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在護理過程中,“失能病人”的言語表達常常不夠清晰,護理人員很難第一時間理解病人的意思,但病人同時也無力握筆,很難通過書寫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目前,市面上的握筆器大多是矯正握筆姿勢的,缺乏能夠輔助“失能病人”握筆寫字的握筆器。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失能病人用握筆器。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失能病人用握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托和手臂套,所述指托包括大拇指指托和食指指托,且分別通過彈性條與手臂套頂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大拇指指托和食指指托的托面分別與人體的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二節指骨處相貼合。
進一步的,所述指托一側與彈性條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手臂套與人體手臂正面相貼合,手臂套側壁設有開口,所述開口兩側分別設有若干粘貼帶和與粘貼帶對應的粘貼扣。
進一步的,所述手臂套上均勻分布有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條為鐵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時,大拇指指托和食指指托在彈性條的作用下柔性支撐起使用者的大拇指和食指,方便對筆的夾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失能病人用握筆器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1-指托,11-大拇指指托,12-食指指托,13-托面,2-手臂套,21-粘貼帶,22-粘貼扣,23-通孔,3-彈性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一種失能病人用握筆器,包括指托1和手臂套2,指托1包括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且分別通過彈性條3與手臂套2頂部連接,使用時,先將手臂套2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臂上,然后將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分別放置使用者的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二指節處的底下,彈性條3發生彈性形變,此時,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在彈性條3的彈力作用下,會緊緊貼合住使用者的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二指節處,并柔性托起大拇指和食指,從而使用者僅需輕輕合起兩手指,便可完成對筆的夾持。在本實施例中,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的托面分別與人體的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二指節處相貼合,一方面,可以增加使用者使用時的舒適度,另一方面,可防止在使用過程中指托1滑落。
其中,為了讓左撇子使用者和右撇子使用者均可方便使用,本失能病人用握筆器的一優選方案是:指托1一側與彈性條3連接,如果使用者為右撇子,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的右側分別與對應彈性條3連接,在使用時,大拇指指托11連接的彈性條3和食指指托12連接的彈性條3分別從使用者的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的右側穿出,連接到手臂套2頂部(見圖1);同樣的,如果使用者為左撇子,大拇指指托11和食指指托12的左側分別與對應彈性條3連接,在使用時,大拇指指托11連接的彈性條3和食指指托12連接的彈性條3分別從使用者的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的左側穿出,連接到手臂套2頂部。
為了方便手臂套2的安裝與拆卸,手臂套2側壁設有開口,開口兩側分別設有若干粘貼帶21和與粘貼帶21對應的粘貼扣22,在手臂套2安裝在手臂上后,將粘貼帶21繞過手臂反面,并粘貼至對應的粘貼扣22處,從而完成固定。同樣的,在使用完畢后,僅需將粘貼帶21從粘貼扣22處撕開,即可方便地將手臂套2取下。在本實施例中,手臂套2與人體手臂正面相貼合,可以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舒適度,同時,手臂套2上均勻分布有通孔23,可以增加使用者在安裝手臂套2以后手臂的透氣度。本實施例中,手臂套2為泡沫材質,但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采用其他常規材質,如合成樹脂材質等等。
在本實施例中,彈性條3為鐵絲,但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采用其他彈性條,如塑料條等等。
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