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深部空腔臟器的引流結構。
背景技術:
在醫療領域,對深部空腔臟器需要進行引流操作時,需要將引流結構接駁于空腔臟器空腔口,并且引流結構在治療期間長期留置于身體之內。現有的引流結構是采用聚氟乙烯、醫用硅膠和乳膠等材料合成的橡膠軟管。該橡膠軟管,其材料的生物組織相容性欠佳,在身體長期留置會使空腔臟器組織產生過敏、刺激等現象。且橡膠軟管,材質通常較硬難以固定,容易在其與空腔臟器組織接口處脫出或出現吻合口瘺。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物組織相容性更好的引流結構。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深部空腔臟器引流結構,包括空心橡膠管體制成的內管體,內管體表面包覆有由哺乳動物心包膜片制成的外管體,外管體與內管體的外壁縫合連接;外管體口徑與空腔臟器腔口口徑相適應,與空腔臟器腔口對接縫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深部空腔臟器引流結構,其外管體與空腔臟器腔口對接縫合,其直接與空腔臟器腔口對接縫合的外管體采用生物心包膜片制成,空腔臟器管口縫合可以有效提高空腔臟器與管道的生物適配性,從而避免橡膠管道對空腔臟器的刺激和過敏。同時生物心包膜片質地更加柔軟,而較硬的橡膠作為內管體,又可以提供足夠支撐,其能夠在足夠支撐力的狀態下實現最大柔軟度,提高使用的方便度和患者的舒適度;且接口處連接緊密不再容易脫出,這樣引流效果也更加順暢,使管道置留在患者體內的時間可大幅延長,避免頻繁手術更換。
所述的深部空腔臟器引流結構,外管體靠近空腔臟器的一端可比內管體略長,形成突出部,突出部套于空腔臟器腔口外,與空腔臟器腔口外壁縫合連接。
通過突出部的設置,既保證了縫合連接處的支撐強度,又使保證了外管體與空腔臟器腔口的貼合與密閉,可很好的避免了縫合連接處側漏,且組織相容性好。同時解決了硬度較大的內管體固定難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深部空腔臟器引流結構的軸向剖視圖。
圖2是另一種深部空腔臟器引流結構的軸向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深部空腔臟器引流結構的橫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圖3所示,一種深部空腔臟器引流結構,內管體2為細長的空心管體,在內管體外包覆有外管體1, 單層或多層哺乳動物心包膜片縫合在內管體上形成。外管體的內壁與內管體的外壁采用5/0polen線,在縱向每隔5mm采用壁內縫合處理,使外管體與內管體互相固定。內管體的腔部3用于引流,可以作為空腔臟器排泄物/分泌物的排出通道或者是局部給藥或內鏡操作的入路。
內管體靠近空腔臟器的一端與外管體對齊,整個引流管長度等于空腔臟器到體表的距離。為了實現最好的引流效果和更好的腔口吻合,內管體的內徑與空腔臟器腔口的口徑相適應。外管體靠近空腔臟器的一端沿圓周等間距設置8個縫合點,通過縫接將引流結構與空腔臟器固定,內管體靠近空腔臟器的一端腔部與空腔臟器腔口對接,用于空腔引流。
實施例二
如圖2、圖3所示,一種用于深部空腔臟器引流結構,內管體2為細長的空心管體,在內管體外覆有外管體1。外管體的內壁與內管體的外壁采用5/0polen線,在軸向每間隔5mm采用壁內縫合處理,使外管體與內管體互相固定。內管體的空腔部3用于引流,可以作為空腔臟器排泄物/分泌物的排出通道或者是局部給藥或內鏡操作的入路。
外管體靠近空腔臟器的一端比內管體略長,形成突出部4,整個引流結構的長度略大于空腔臟器到體表的距離。為了實現最好的引流效果和更好的腔口吻合,內管體的內徑與空腔臟器腔口的口徑相等。外管體靠近空腔臟器的一端的突出部沿圓周等間距設置8個縫合點,通過縫接將引流結構與空腔臟器固定,用于空腔引流。設置突出部后,使縫接更加容易,更加不容易脫出,更好的避免了縫合連接處側漏。
上述兩個實施例中的內管體采用常規醫用橡膠管,橡膠管質地相對較硬,可以對外管體提供良好支撐力,避免管道受外力壓迫而堵塞。外管體的材料采用生物心包膜片制成,最好采用牛羊等大型哺乳動物的心包膜,如牛心包膜片或羊心包膜片,外管體的厚度以1-3mm為佳。
外管體可為卷裹在內管體上的多層心包膜片縫合在內管體上形成。
通過上述技術手段,可以使引流結構實現更好的生物組織相容性,質地柔軟,不易脫口,而且引流通暢,使管道置留在患者體內的時間可大幅延長,避免頻繁手術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