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異形解剖鋼板,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股骨粗隆間骨折輔助單皮質內固定治療的斜T型金屬異形鋼板。
背景技術:
股骨粗隆間骨折為骨科臨床常見外傷。治療方法多樣。對年輕、簡單骨折患者,多采用Gamma釘、重建釘、PFN、動力髖螺釘(DHS)與空心釘組合內固定等方法治療移位的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療效較好。對老年、骨質疏松、粉碎性骨折患者,由于股骨骨折近端松質骨質量下降,術后負重鍛煉股骨頸短縮、骨不連、內固定松動發生率較高,影響療效。近來有采用PFNA內固定治療各型移位的股骨粗隆間骨折,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但仍不能解決術后股骨頸短縮、內固定松動、股骨頸螺釘切入髖關節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股骨粗隆間骨折單皮質固定用斜T型金屬異形解剖鋼板,該斜T型金屬異形解剖鋼板與DHS、空心釘組合內固定手術治療骨質疏松性、粉碎性股骨粗隆間A2、3型等各型骨折,避免/減少術后股骨頸短縮、內固定松動退釘、小鋼板斷裂、髖內翻、臥床時間長、深靜脈血栓形成、骨不連、股骨頸螺釘切入髖關節等一系列術后并發癥。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該斜T型金屬異形鋼板包括橫臂和縱臂,橫臂固定在縱臂的頂端,橫臂向縱臂右斜角度37o,或橫臂向縱臂左斜角度37o;橫臂上設三個螺釘孔,兩側螺釘孔與中間螺釘孔呈5o內傾成角,均為帶絲紋鎖定螺釘孔設計;縱臂的中間部位不留螺釘孔,其尾部設計為多個雙排單/加壓鎖定螺釘孔,3-4組/孔。
其中,橫臂:寬為2.5-3cm;縱臂:長度為6-9cm,厚為2.0mm、2.5mm、3.0mm,鎖定螺釘孔直徑3.5mm。
其中,縱臂的尾部適度向后預彎。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在DHS、空心釘組合固定同一手術切口內采用斜T型金屬異形鋼板在股骨粗隆骨折線遠、近端輔助單皮質骨內固定,進一步增加了骨折端穩定性,實現及早下床、負重,有效避免/減少股骨頸短縮、退釘、小鋼板斷裂、骨不連、股骨頭切割傷等,臨床效果滿意,值得推廣應用;
2、橫臂向縱臂右斜角度37o,或橫臂向縱臂左斜角度37o,角度設計合理,操作方便;
3、縱臂的尾部適度向后預彎,便于與股骨外側皮質骨面貼合;
4、縱臂的厚為2.0mm、2.5mm、3.0mm,鎖定螺釘孔直徑3.5mm,較堅固,不易斷板,避免斷板風險。
5、縱臂的中間部位不留螺釘孔,其尾部設計為多個雙排單/加壓鎖定螺釘孔,3-4組/孔,增加跨骨折線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橫臂向縱臂右斜角度37o的示意圖之一。
圖2為橫臂向縱臂右斜角度37o的示意圖之二。
圖3為橫臂向縱臂左斜角度37o的示意圖之一。
圖4為橫臂向縱臂左斜角度37o的示意圖之二。
圖中:1橫臂,2縱臂,3螺釘孔,4鎖定螺釘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該斜T型金屬異形鋼板包括橫臂1和縱臂2,橫臂1固定在縱臂2的頂端,橫臂1向縱臂2右斜角度37o,或橫臂1向縱臂2左斜角度37o;橫臂上設三個螺釘孔3,兩側螺釘孔與中間螺釘孔呈5o內傾成角,均為帶絲紋鎖定螺釘孔設計;縱臂2的中間部位不留螺釘孔,其尾部設計為多個雙排單/加壓鎖定螺釘孔4,3-4組/孔。
其中,橫臂:寬為2.5-3cm;縱臂:長度為6-9cm,厚為2.0mm、2.5mm、3.0mm,鎖定螺釘孔直徑3.5mm。
其中,縱臂的尾部適度向后預彎。
本實用新型的手術過程是:取硬膜外或腰硬聯合麻醉,患者取仰臥位,患側臀部墊枕,使身體冠狀面與手術臺約呈15°;于股骨大粗隆頂點向下5-6cm處向下取股外側縱切口,約8 cm長,切開皮膚皮下及闊筋膜張肌,在股骨大粗隆止點下5mm處部分切斷股外側肌,遠端縱向切開肌膜、肌束,向前剝離股骨骨膜至骨折處,顯露骨折近、遠端;解剖復位后根據穩定度臨時打入1-2根克氏針固定骨折端,于股骨粗隆骨干交界處及向下2.0-2.5cm處向股骨頸130o方向平行打入2根直徑2.5mm克氏針;常規DHS、空心釘固定股骨粗隆間骨折近、遠端穩妥后,于大腿前外上方近大粗隆水平取一縱向小切口,約8mm長,血管鉗分至股骨粗隆近折端,前方骨皮質處,根據左右選擇相應斜T型異形解剖鋼板稍塑形后貼合于股骨粗隆近、遠折端,長鉆頭經鉆頭導向器鉆孔,擰入單/雙皮質固定螺釘;去臨時固定克氏針,粗隆下擴孔獲得的骨泥植于斜T板固定骨折處,關閉術口,置硅膠管一根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