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用品,特別是無損針。
背景技術:
無損針(即無損傷穿刺針)目前主要用于對植入式輸液港的穿刺輸液中,其目的是:可有效降低對注射座的損傷,保護穿刺隔膜;不會像普通穿刺針那樣產生“切削”下的穿刺隔硅膠微粒,從而能夠有效避免微粒阻塞導管。使用這種針能最大程度保證輸液港的安全使用及延長輸液港的壽命。但是目前市場上的蝶翼型無損針均為固定型,且為了醫生穿刺時防滑,蝴蝶型的兩翼上均設計有防滑紋。穿刺結束后,帶有防滑紋的一面要直接貼合皮膚,然后用固定貼固定。據臨床醫生反饋,防滑紋一面由于比較粗糙,貼合皮膚會造成病人不適,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皮膚瘙癢,給病人造成極大的痛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的無損針。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可旋轉無損針,包括有針座、旋轉蝶翼、擋環與管路,所述針座的前面上設有無損針針管,所述旋轉蝶翼包括有防滑面與光面,所述旋轉蝶翼包括有中心孔,所述防滑面與光面分布在中心孔的兩端,所述針座的背面包括有安裝軸,所述安裝軸內包括空腔,所述空腔與無損針針管連通,所述旋轉蝶翼從針座的側方套入到安裝軸上與針座軸接,所述擋環安裝在針座的側方,所述旋轉蝶翼與擋環抵接,所述管路套接在安裝軸上,所述管路與無損針針管連通。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管路的后端還設有Y形注射座,所述Y形注射座的一端設有注射口,另外一端連接有導管,所述導管上設有導管夾,導管的另外一端還連接有魯爾接頭。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有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套接在無損針針管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擋環有彈性塑料構件制成,所述擋環與針座卡扣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將蝶翼與針座可旋轉連接,當刺入針管的時候,將蝶翼的防滑面朝上,手捏蝶翼進行操作,當穿刺完成后,松開擋環,翻轉蝶翼,使得光面對著人體皮膚,然后再粘接蝶翼,固定針座,避免了防滑面對人地皮膚的不適。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本發明創造中的各個技術特征,在不互相矛盾沖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組合。
參照圖1,一種可旋轉無損針,包括有針座1、旋轉蝶翼2、擋環3與管路4,所述針座1的前面上設有無損針針管11,所述旋轉蝶翼2包括有防滑面與光面,所述旋轉蝶翼2包括有中心孔,所述防滑面與光面分布在中心孔的兩端,所述針座1的背面包括有安裝軸,所述安裝軸內包括空腔,所述空腔與無損針針管11連通,所述旋轉蝶翼2從針座1的側方套入到安裝軸上與針座1軸接,所述擋環3安裝在針座1的側方,所述旋轉蝶翼2與擋環3抵接,所述管路4套接在安裝軸上,所述管路4與無損針針管11連通。擋環安裝在針座1的側方,可以有效防止旋轉蝶翼的滑脫。為了使得使用方便,所述蝶翼的光面上設有醫用固定貼,通過撕去隔離紙,蝶翼即可粘貼在皮膚上。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管路4的后端還設有Y形注射座5,所述Y形注射座5的一端設有注射口51,另外一端連接有導管52,所述導管52上設有導管夾6,導管52的另外一端還連接有魯爾接頭7。穿刺結束后,可通過導管末端的魯爾母接頭處輸液,輸液過程中可臨時通過注射口加藥。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還包括有保護套8,所述保護套8套接在無損針針管11上。
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擋環3有彈性塑料構件制成,所述擋環3與針座1卡扣連接。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