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腰肌勞損及腰椎盤突出被動式康復訓練氣囊。
背景技術:
周知,腰肌勞損是指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所出現的慢性損傷性炎癥,而腰椎盤突出則是指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骶核組織突出刺激和壓迫神經根而引起綜合征,這兩種癥狀是因其腰痛、坐骨神經痛、腰部活動受限的主要病因。
目前,在中醫領域,針對腰肌勞損及腰椎盤突出所采用的物理性康復訓練方法主要是五點支撐法(又稱橋式運動法,即:首先,患者需仰臥在床上或其他平整的承載面上,除去枕頭并屈膝躺好;隨后,患者需用雙肘部及背部頂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頭部、雙肘部和雙腳這五點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以此通過加強腰背肌的鍛煉來消除病癥。然而,在采用此方法進行康復訓練時,由于缺少便捷有效的輔助器械,不但會使患有腰肌勞損或腰椎盤突出病癥的患者因手術或疼痛或其他病因而無法完成五點支撐法的相應動作,而且患者在自行進行五點支撐法訓練時,常常因為腰部僵硬或疼痛而無法將腰部抬高,從而嚴重限制了因采用五點支撐法進行物理性康復訓練的療效。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腰肌勞損及腰椎盤突出被動式康復訓練氣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腰肌勞損及腰椎盤突出被動式康復訓練氣囊,它包括一置于人體腰部與承載面之間的氣囊體,所述氣囊體包括一用于與腰部相接觸的弧面凹陷部、一用于與承載面相接觸的平面承載部以及用于將弧面凹陷部和平面承載部連為一體并與弧面凹陷部和平面承載部共同構成氣囊體的囊壁的圍壁連通部。
優選地,所述圍壁連通部上還形成有一收窄閘口部,所述圍壁連通部通過收窄閘口部構成一在充氣狀態下呈兩端大、中間小的結構體。
優選地,所述氣囊體由乳膠或塑料薄膜一體成型。
優選地,所述氣囊體上還設置有一充氣連接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可墊置于人體腰部與諸如床、地面等平整且硬質的承載物之間,利用弧面凹陷部為人體腰部提供舒適地放置空間,利用平面承載部保持氣囊在充氣狀態下放置的平穩性;患者可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通過調節氣囊充盈狀態或者調節氣囊的放置位置,使腰部能夠由低位至高位以逐漸地抬高的方式進行腰肌康復訓練,患者可自控腰部抬升高度,實現被動式康復訓練;同時,由于整個氣囊可為患者的腰部提供柔軟且舒適的承載面,也可有效避免在患者的腰部處于騰空的狀態下,因腰部酸痛、疼痛等原因使患者無法吃力后腰部突然下落而容易出現腰部硬性損傷的問題;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康復訓練效果顯著,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市場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腰肌勞損及腰椎盤突出被動式康復訓練氣囊,它包括一置于人體腰部與承載面之間的氣囊體,氣囊體主要包括一用于與腰部相接觸的弧面凹陷部a、一用于與承載面相接觸的平面承載部b以及用于將弧面凹陷部a和平面承載部b連為一體并與弧面凹陷部a和平面承載部b共同構成氣囊體的囊壁的圍壁連通部c。以此,當患有腰肌勞損或腰椎盤突出病癥的患者采用諸如五點支撐法進行物理性康復訓練時,可利用氣囊作為一個輔助性訓練器材,將氣囊墊至人體腰部與諸如床、地面等平整且硬質的承載物之間,利用弧面凹陷部a為人體腰部提供舒適地放置空間,利用平面承載部b保持氣囊在充氣狀態下放置的平穩性;患者可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通過調節氣囊充盈狀態或者調節氣囊的放置位置,使腰部能夠由低位至高位以逐漸地抬高的方式進行腰肌康復訓練,患者可自控腰部抬升高度,實現被動式康復訓練;同時,由于整個氣囊可為患者的腰部提供柔軟且舒適的承載面,也可有效避免在患者的腰部處于騰空的狀態下,因腰部酸痛、疼痛等原因使患者無法吃力后腰部突然下落而容易出現腰部硬性損傷的問題。
為最大限度地優化整個氣囊的結構,保證實際的使用效果,如圖2所示,在圍壁連通部c上還形成有一收窄閘口部d,在充氣狀態下,由于收窄閘口部d的設置可使圍壁連通部c呈現出近似于兩端大、中間小的結構體。由此,可利用收窄閘口部d將圍壁連通部c分隔為兩個相互連通且存在變徑關系的充氣空間,有力于增加整個氣囊的緩沖力。
作為一個優選方案,本實施例的氣囊體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本實施例優選由乳膠一體成型或由可熱封成型的塑料薄膜一體成型;當然也可采用諸如布料縫制而成或者由其他柔性材料制作而成。
為便于氣囊的使用及收納,在氣囊體上還設置有一充氣連接口e,由此不但可以利用充氣連接口e對氣囊體進行放氣,也可利用諸如手捏式血壓球、電動氣泵或其他大氣裝置對氣囊體進行充氣。
另外,為保證氣囊使用的舒適性并延長其使用壽命,也可根據具體情況將弧面凹陷部a和平面承載部b進行加厚處理,即:使兩者的厚度大于圍壁連通部c的厚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