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開胸手術后康復用設備的結構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壓胸帶。
背景技術:
開胸術后切口疼痛是非常劇烈的,文獻報告開胸術后用于止痛所需麻醉劑的消耗量是所有外科手術中最大的。而且,術后病人在深呼吸及咳嗽時,胸部擴張,肋骨間出現接觸摩擦,使得疼痛加劇,這樣就限制了病人的深呼吸及咳嗽,降低了患者肺功能,嚴重者會導致肺不張、肺炎、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的上升。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開胸術后疼痛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較嚴重的并發癥加以關注。
現有技術中為了減少病患在呼吸時的疼痛,術后病人通常穿著胸帶,以給予胸部相應的壓迫,減少呼吸時的胸部擴張,繼而降低呼吸時的疼痛。傳統結構的胸帶包括前后兩片本體,以及連接兩片本體的彈性帶,本體上與彈性帶連接處還設置有毛粘條,通過粘合不同位置以適用于不同體型患者。但該胸帶的結構形式較為簡單,其加壓于胸部的效果不明顯,使用后患者呼吸時仍會存在較大的胸部擴張,疼痛減輕效果不理想。
目前,還有通過在上述胸帶內部塞棉花、紗布或者鋼板等以增加胸帶的加壓效果,但是這種加塞的方式使得胸帶整體結構性差,不穩定,容易散落,影響患者的使用舒適性。而且,傳統的胸帶僅僅可以實現對胸部的固定,難以兼顧肩部的固定。
因此,鑒于以上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新型的加壓胸帶,通過在胸帶的內側設置緩沖層,外部設置壓緊層,既能保證胸帶的結構強度及壓緊力,又能提升患者的使用舒適性,且整體結構性強,使用操作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壓胸帶,通過在胸帶的內側設置緩沖層,外部設置壓緊層,既能保證胸帶的結構強度及壓緊力,又能提升患者的使用舒適性,且整體性結構性強,使用操作方便。通過背帶的設置,進一步的固定肩部,保證胸部、肩部、背部的一體性,減少患者呼吸時的肺部擴張幅度,進而減少患者疼痛。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種加壓胸帶,包括胸帶本體與設置于所述胸帶本體邊緣的固定部,所述胸帶本體內側設置有緩沖層,所述胸帶本體外側設置有壓緊層,所述加壓胸帶由內向外形成三層固定結構,所述壓緊層均勻壓緊于胸帶本體上。
優選的,所述胸帶本體內側均勻成型有口袋,所述口袋內填充有緩沖墊以形成所述緩沖層。
優選的,所述口袋為垂直并排設置的多個。
優選的,所述壓緊層包括均勻分布于胸帶本體外側的鋼條,所述胸帶本體外側上沿橫向成型有安裝部,所述鋼條穿接于所述安裝部內固定,所述鋼條為上下均勻排布的多個。
優選的,所述胸帶本體中部還設置有背帶,所述背帶連接于所述胸帶本體上端,使用時,所述背帶自前部繞至用戶后部固定,所述背帶上成型有口袋。
優選的,所述背帶上與人體頸部對應位置處開孔。
優選的,所述背帶由對稱設置的左右兩部分拼接形成,兩部分相對的一側上均設置有弧形開孔,兩弧形開孔拼接形成所述開孔。
優選的,使用時,所述胸帶本體圍繞人體胸部一周設置,所述固定部為設置于胸帶本體邊緣處相互配合的毛粘條。
優選的,使用時,所述胸帶本體圍繞人體胸部一周設置,所述固定部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胸帶本體后側外部的系帶,所述系帶由上至下均勻設置。
優選的,使用時,所述胸帶本體圍繞人體胸部一周設置,所述背帶末端連接于胸帶本體后側,連接處設置有相配合的毛粘條,背帶末端與胸帶本體外部粘合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加壓胸帶的優點是:
通過在胸帶的內側設置口袋填塞棉花或紗布等形成緩沖層,外部設置安裝部穿插鋼條形成壓緊層,使用時,壓緊層能保證胸帶的結構強度及壓緊力,內部緩沖層能提升患者的使用舒適性,且緩沖層與壓緊層集成于胸帶本體上,整體結構性強;通過毛粘條連接固定,使用操作方便,便于調節,適用不同體型患者使用,通用性強。
此外,通過背帶的設置,進一步的固定肩部,保證胸部、肩部、背部的一體性,減少患者呼吸時的肺部擴張幅度,進而減少患者疼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加壓胸帶展開后外側圖。
圖2為加壓胸帶展開后內側圖。
圖中的數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應部件的名稱:
1、胸帶本體 2、口袋 3、安裝部 4、鋼條 5、背帶 6、開孔 7、系帶 8、毛粘條
具體實施方式
現有技術中為了減少病患在呼吸時的疼痛,術后病人通常穿著胸帶,但該胸帶的結構形式較為簡單,其加壓于胸部的效果不明顯,使用后患者呼吸時仍會存在較大的胸部擴張,疼痛減輕效果不理想。而且,傳統的胸帶僅僅可以實現對胸部的固定,難以兼顧肩部的固定。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加壓胸帶,通過在胸帶的內側設置緩沖層,外部設置壓緊層,既能保證胸帶的結構強度及壓緊力,又能提升患者的使用舒適性,且整體性結構性強,使用操作方便。通過背帶的設置,進一步的固定肩部,保證胸部、肩部、背部的一體性,減少患者呼吸時的肺部擴張幅度,進而減少患者疼痛。
下面將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一并參見圖1、圖2,如圖所示,一種加壓胸帶,包括胸帶本體1與設置于胸帶本體1邊緣的固定部,胸帶本體內側設置有緩沖層,胸帶本體外側設置有壓緊層,加壓胸帶由內向外形成三層固定結構,壓緊層均勻壓緊于胸帶本體上。
胸帶本體1內側均勻成型有口袋2,口袋內填充有緩沖墊以形成緩沖層。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填塞棉花或紗布等軟狀物,以減輕壓迫對身體的傷害。
由于胸帶需要圍繞胸部一周設置,因此,為了保證胸帶各處加壓的均勻性,所以在胸帶本體內側垂直并排設置多個口袋或者在胸帶本體內部設置一整個口袋結構。但為了保證胸帶的整體結構性,因此一般需要在一個大口袋上間隔設置多個縫合點,這樣大口袋分為多個小口袋形式,提高胸帶的整體結構性,較為緊湊,口袋上方開口,使用時可分別向不同的口袋內進行填充。當然也可根據患者的胸圍尺寸不同,胸帶邊緣的口袋在不起作用時可不填充。胸帶還可方便取出填充物清洗。
壓緊層包括均勻分布于胸帶本體外側的鋼條4,胸帶本體1外側上沿橫向成型有安裝部3,鋼條4穿接于安裝部3內固定,鋼條為上下均勻排布的多個。通過鋼條的設置,在將胸帶穿上后,鋼條彎曲形狀一定,并與人體胸圍匹配,穩定性較好,結構強度高,可有效的控制呼吸時胸部擴張的幅度,減少呼吸時的疼痛。且通過分布鋼條固定,降低成本,此外還可為其他材質的壓緊條等,可為金屬或塑料等,具體不做限制。
使用時,胸帶本體圍繞人體胸部一周設置,固定部為設置于胸帶本體邊緣處相互配合的毛粘條8,通過設置毛粘條先一步的在周向上固定胸帶本體。
此外,還可在胸帶本體后側外部設置系帶,系帶由上至下均勻設置。在固定時可以先一步的通過毛粘條固定后在進一步的系帶固定。或者僅僅通過系帶或毛粘條一種固定方式,具體不做限制。
本實用新型中公開的系帶為對稱上下設置的多組,通過多組配合實現固定,此外,系帶還可采用一根,通過在胸帶本體上設置穿孔,系帶呈剪式穿插系緊。具體方式不做限制。
此外,胸帶本體1中部還設置有背帶5,背帶5連接于胸帶本體1上端,使用時,背帶自前部繞至用戶后部固定,背帶上也設置口袋,用以填塞棉墊等物品。通過背帶的設置,進一步的固定肩部,保證胸部、肩部、背部的一體性,減少患者呼吸時的肺部擴張幅度,進而減少患者疼痛。
背帶上與人體頸部對應位置處設置開孔6。
其中背帶可為一整塊結構,或由對稱設置的左右兩部分拼接形成。采用兩部分組成是,兩部分結構相對的一側上均設置有弧形開孔,兩弧形開孔拼接形成上述開孔。具體結構形式不做限制。
使用時,胸帶本體圍繞人體胸部一周設置,背帶末端連接于胸帶本體后側,連接處設置有相配合的毛粘條8,背帶末端與胸帶本體外部粘合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如下:
先一步的向胸帶本體內側的口袋以及背帶上的口袋內分別填充棉花或紗布等物品以形成緩沖層,后向胸帶本體外側的安裝部內穿插入多根鋼條,形成加壓胸帶。背帶上也可設置鋼條。
使用時,將胸帶圍繞患者胸部一周設置,在后部將胸帶邊緣通過毛粘條先一步固定,之后將背帶自前部繞至后部然后通過毛粘條固定于胸帶本體上,最后系緊系帶固定。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加壓胸帶,通過在胸帶的內側設置口袋填塞棉花或紗布等形成緩沖層,外部設置安裝部穿插鋼條形成壓緊層,使用時,壓緊層能保證胸帶的結構強度及壓緊力,內部緩沖層能提升患者的使用舒適性,且緩沖層與壓緊層集成于胸帶本體上,整體結構性強;通過毛粘條連接固定,使用操作方便,便于調節,適用不同體型患者使用,通用性強。
此外,通過背帶的設置,進一步的固定肩部,保證胸部、肩部、背部的一體性,減少患者呼吸時的肺部擴張幅度,進而減少患者疼痛。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