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沖式沖管注射器輸注泵組合包。
背景技術:
隨著醫(yī)學科學的迅速發(fā)展,靜脈留置針及中心靜脈導管等留置管路已成為臨床輸液、搶救治療的一種主要工具。其中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作為頭皮針的換代產品,具有減少血管穿刺次數(shù),對血管的刺激性小,減少液體外滲,不易脫出血管,減少患者對輸液的心理壓力,可隨時進行輸液治療,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搶救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減輕護士的工作量等優(yōu)點。留置針的諸多優(yōu)點已越來越被廣大患者及護理人員所接受。因此留置管路作為一項護理新技術正日益廣泛地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許多醫(yī)院都將靜脈留置針等留置管路作為臨床輸液、搶救治療的主要工具。
靜脈留置針及中心靜脈導管等留置管路在我國各大、中城市醫(yī)院應用較為普遍,近幾年來各中小城市及基層醫(yī)院也相繼在臨床治療中得到應用。使用留置針等留置管路的優(yōu)點在于不需每天進行靜脈穿刺,既能減輕患者由于反復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也有利于血管的保護和臨床用藥,而且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
長期靜脈輸液和多次靜脈用藥的患者,靜脈留置針及中心靜脈導管等留置管路的應用與保留尤為重要,選擇適合于患者的封管液和封管方法可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保持留置管路的通暢,延長保留時間,提高護士工作效率,為患者治療和搶救贏得時間。
造成留置管路堵塞的原因較為復雜,通常與輸液后留置管路沖洗不徹底,封管液種類、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選擇不當,患者的凝血機制異常等有關。因此,在輸液后應徹底沖洗管道,每次輸液完畢應正確封管,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過快。預防靜脈血栓形成,留置時間越長,發(fā)生靜脈血栓的幾率越大,輸液管直徑的大小與血栓形成有密切的關系。
因此為預防血栓形成,應根據(jù)治療需要,盡可能選用外徑小的輸液管,盡可能穿刺粗、直、彈性好的靜脈,且置管時要求技術操作熟練,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損傷血管內膜,促進血栓形成。肝素帽使用時應與其平行刺入中心,減少反復穿刺肝素帽而造成微粒污染。嚴格控制留置針等留置管路的留置時間為在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此項技術,選擇適宜的封管液是決定留置針等留置管路的留置時間和減少堵管發(fā)生的關鍵。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在使用留置針、中心靜脈導管等留置管路時容易產生靜脈血栓造成或留置管路堵塞的缺陷,提供一種預沖式沖管注射器輸注泵組合包。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
一種預沖式沖管注射器輸注泵組合包,其包括:
一注射器;
一泵體,所述泵體設有容置腔;
一儲液體,所述儲液體位于所述泵體的容置腔內;
一過濾器;
第一導管、第二導管和第三導管,所述第一導管與所述儲液體連通,所述第二導管與所述過濾器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三導管與所述過濾器另一端連通;
一三通單向閥體,所述三通單向閥體的三個通道分別與所述第一導管、所述第二導管和所述注射器連通;
其中,所述預沖式沖管注射器輸注泵組合包還包括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依次通過所述注射器、所述三通單向閥體、所述第一導管和所述儲液體;所述第二通路依次通過所述儲液體、所述第一導管、所述三通單向閥體、所述第二導管、所述過濾器和所述第三導管。
較佳地,所述儲液體設有桿體和第一內腔,所述桿體卡扣于所述儲液體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內腔內。
較佳地,所述泵體包括:
殼體;
蓋體,所述蓋體卡扣于所述殼體,所述殼體與所述蓋體圍繞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儲液體位于所述容置腔內,且所述儲液體的另一端卡扣于所述蓋體;
定位套管,所述定位套管一端穿設于所述蓋體并與所述第一導管連通,所述定位套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儲液體的第一內腔內,并套設于所述桿體的另一端。
較佳地,所述殼體的材料為透明材料。
較佳地,所述注射器包括:
筒體,所述筒體設有針頭和第二內腔;
芯桿,所述芯桿滑設于所述第二內腔;
蓋帽,所述蓋帽可脫卸地蓋設于所述針頭,并用于阻止所述筒體的第二內腔內的液體或藥物流出。
較佳地,所述注射器用于向所述第一導管輸入所述液體或藥物。
較佳地,所述注射器還包括膠塞,所述膠塞位于所述筒體的第二內腔內,且卡扣于所述芯桿靠近所述針頭的一端,所述膠塞的外周緣與所述第二內腔的內壁為過盈配合。
較佳地,所述預沖式沖管注射器輸注泵組合包還包括Y形三通,所述Y形三通的其中一個通道與所述第三導管連通。
較佳地,所述儲液體為中空囊狀,所述儲液體的材料為可延展性材料。
較佳地,所述可延展性材料為乳膠或硅膠。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通過儲液體特性性能回縮產生壓力,將液體不間斷的微定量通過留置針、中心靜脈導管等留置管路進入人體,防止靜脈血管內的血液倒流回留置管路;并且,通過儲液體不間斷的給液達到防止靜脈血液回流后血栓造成留置管路堵塞的問題,克服血栓堵塞帶來的繼發(fā)危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預沖式沖管注射器輸注泵組合包的初始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預沖式沖管注射器輸注泵組合包的使用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預沖式沖管注射器輸注泵組合包的使用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注射器1
筒體11
芯桿12
蓋帽13
膠塞14
針頭111
第二內腔112
儲液體2
桿體21
第一內腔22
泵體3
殼體31
蓋體32
容置腔33
定位套管34
過濾器4
第一導管5
第二導管6
三通單向閥體7
加液通道71
Y形三通8
第三導管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的方式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將本實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請結合圖1、圖2和圖3予以理解,本實施案例提供一種預沖式沖管注射器輸注泵組合包,其包括:一注射器1、一儲液體2、一泵體3、一過濾器4、第一導管5、第二導管6、第三導管9、一三通單向閥體7、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其中,圖1至圖3中的泵體3的結構顯示的是其內部結構。
所述第一通路依次通過注射器1、三通單向閥體7、第一導管5和儲液體2;所述第二通路依次通過儲液體2、第一導管5、三通單向閥體7、第二導管6、過濾器4和第三導管9。
儲液體2設有桿體21和第一內腔22,桿體21卡扣于儲液體2的一端,并位于第一內腔22內。儲液體2為中空囊狀,儲液體2的材料為可延展性材料。所述可延展性材料為乳膠或硅膠。這樣的儲液體2具有較好的自動收縮功能,能持續(xù)地供液。儲液體2的自動持續(xù)收縮主要根據(jù)儲液體2材料特性,材料通過物理過程進行記憶性調制,使其在充溢后能安全穩(wěn)定的產生回縮力,將第一內腔22內液體持續(xù)輸出。
泵體3包括:殼體31、蓋體32和定位套管34。殼體31的材料為透明材料。
蓋體32卡扣于殼體31,殼體31與蓋體32圍繞形成容置腔33,儲液體2位于容置腔33內,且儲液體2的另一端卡扣于蓋體32。
定位套管34一端穿設于蓋體32并與第一導管5連通,定位套管34的另一端位于儲液體2的第一內腔22內,并套設于桿體21的另一端。
第一導管5與儲液體2連通;第二導管6與過濾器4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三導管9與過濾器4另一端連通。第三導管9采用微定量管路,保證藥液的輸出速度。
三通單向閥體7的三個通道分別與第一導管5、第二導管6和注射器1連通。三通單向閥體7的三個通道,與注射器1連接的為加液通道71,加液通道71為單向通道,其余兩個通道在不加液時為互通狀態(tài)。
注射器1包括:筒體11、芯桿12、蓋帽13和膠塞14。注射器1用于向第一導管5輸入液體或藥物。
筒體11設有針頭111和第二內腔112。芯桿12滑設于第二內腔112。蓋帽13可脫卸地蓋設于針頭111,并用于阻止筒體11的第二內腔112內的液體或藥物流出。膠塞14位于筒體11的第二內腔112內,且卡扣于芯桿12靠近針頭111的一端,膠塞14的外周緣與第二內腔112的內壁為過盈配合。
所述預沖式沖管注射器輸注泵組合包還包括Y形三通8,Y形三通8的其中一個通道與第三導管9連通。
使用時,在輸液結束時,打開注射器1的蓋帽13,將注射器1中的生理鹽水通過所述第一通路,也就是依次通過注射器1、三通單向閥體7、第一導管5注入儲液體2內。當輸液完畢,需要將留置針、中心靜脈導管等留置管路留置時,連接Y形三通8一接口與留置管路,在儲液體2的自動持續(xù)收縮下,生理鹽水通過所述第二通路,也就是依次通過儲液體2、第一導管5、三通單向閥體7、第二導管6、過濾器4和第三導管9不間斷持續(xù)微量進入留置管路(圖中未標示),所述留置管路內的液體(圖中未標示)進入人體血管。因此,在輸液結束時,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可以給血管一定的壓力,防止靜脈血管內的血液倒流回留置針、中心靜脈導管等留置管路。這樣,可以避免因靜脈血液回流后血栓造成留置針等留置管路堵塞的問題,克服血栓堵塞帶來的繼發(fā)危險。
第三導管9的內徑可以為0.001~0.2毫米。這樣,第三導管9為微定量管路,可以控制藥液的流出速度,使藥液微定量流出。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些僅是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