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領域,具體是一種便于攜帶的醫療用軟擔架。
背景技術:
醫療軟擔架在醫院中應用非常廣泛,醫療擔架用于醫生在野外、出診時抬運、搬送一些危重及不能行走的病人,在急救過程中將患者轉移,便于患者及時得到治療,保障了人們的生命安全,但是現有的醫療擔架一般為普通的帆布和金屬材料制成,醫療擔架呈長方體結構,不可進行簡單拆卸,而且擔架的寬度也不可以調節,結構固定,體積過大,在狹小空間內使用不易轉彎,給人們帶來不便,甚至延遲了醫生對患者的救援時間,對患者的生命存在一定的威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攜帶的醫療用軟擔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攜帶的醫療用軟擔架,包括擔架本體和布墊層,所述擔架本體左側設有擋板,擋板頂部設有第二提手;所述擋板底部右側固定連接有布墊層,布墊層內部上下兩端設有橫向加強筋,橫向加強筋位于布墊層上下兩端;所述布墊層內部設有多個豎向加強筋,豎向加強筋、橫向加強筋和布墊層共同構成通孔;所述布墊層右側設有滾筒,滾筒表面設有開口,滾筒內部設有卷軸,布墊層通過開口纏繞連接在卷軸上,布墊層末端與卷軸固定連接;所述滾筒頂部設有第一提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擋板傾斜向左上方設置,擋板與水平面之間夾角為75°。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布墊層由尼龍布質材料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擔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擔架不使用時位于滾筒內部,不占用較大體積,便于攜帶,使用擔架時人們可通過側面將患者抬起,分擔一部分重量,減少了醫療人員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便于攜帶的醫療用軟擔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便于攜帶的醫療用軟擔架側視圖。
圖中:1-擔架本體;2-滾筒;3-布墊層;4-擋板;5-橫向加強筋;6-豎向加強筋;7-第一提手;8-第二提手;9-通孔;10-卷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便于攜帶的醫療用軟擔架,包括擔架本體1和布墊層3;所述擔架本體1左側設有擋板4,擋板4傾斜向左上方設置,擋板4與水平面之間夾角為75°;所述擋板4頂部設有第二提手8;所述擋板4底部右側固定連接有布墊層3,布墊層3由尼龍布質材料制成;所述布墊層3內部上下兩端設有橫向加強筋5,橫向加強筋5位于布墊層3上下兩端;所述布墊層3內部設有多個豎向加強筋6,豎向加強筋6、橫向加強筋5和布墊層3共同構成通孔9;所述布墊層3右側設有滾筒2,滾筒2表面設有開口,滾筒2內部設有卷軸10,布墊層3通過開口纏繞連接在卷軸10上,布墊層3末端與卷軸10固定連接;所述滾筒2頂部設有第一提手7;擔架本體1未使用時,布墊層3在滾筒2內部纏繞在卷軸10上,這是現有技術,不再繼續說明,使用擔架本體1時,通過擋板4上的第二提手8將布墊層3抽出,患者躺在布墊層3表面,通過第一提手7和第二提手8將患者抬起,布墊層3周圍設有通孔9,人們可在側向將手穿過通孔9將患者抬起。該擔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擔架不使用時位于滾筒內部,不占用較大體積,便于攜帶,使用擔架時人們可通過側面將患者抬起,分擔一部分重量,減少了醫療人員的勞動強度。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