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用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新型棉簽卷棉機。
背景技術:
棉簽又叫擦拭棒,是一種常見的日用和醫(yī)用耗材,包括一根棉簽棒,棉簽棒的一端或兩端纏繞有清潔用的棉花,棉頭吸水性強,吸飽消毒液后,能使消毒液均勻的擦拭皮膚,達到消毒效果,適用于注射時對皮膚消毒及外科敷料,目前醫(yī)院通用的棉簽棒簽桿直徑約3mm,長約為70mm,卷棉部分長約20—25mm。卷制棉簽之前普遍采用手工搓制的方法,該方式雖然成本低、松緊適宜、大小均勻,由于棉簽消耗量大,而且手工搓制的棉簽衛(wèi)生條件差,無法滿足衛(wèi)生要求,容易交叉感染,這種方式逐漸被淘汰,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出現了棉簽機,用機械的方式來解決勞動量大的問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但是現有棉簽機存在以下缺陷:1、棉簽棒的輸送方式是采用傳送帶的方式,傳送帶容易將棉簽棒擠在一起,無法均勻間隔排列,造成擠簽的現象;2、棉花會大量的纏繞在一起,無法實現適量和適時供給,成本高;對此,開發(fā)一種結構簡單、可連續(xù)運行的醫(yī)用棉簽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避免擠簽、可實現定量間隔供棉的新型棉簽卷棉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棉簽卷棉機,包括:送棉機構、壓棉機構、送簽機構和卷棉機構;所述送棉機構包括可主動旋轉的不完全齒輪和從動輪,所述從動輪上設置對棉條進行支撐和傳送的輸送滑槽,以使所述不完全齒輪旋轉至輪齒部與所述從動輪相配合時可將棉條向前送進,不完全齒輪旋轉至無齒部與從動輪相配合時,從動輪靜止使得棉條停止向前送進,實現棉條的間隔送料;所述壓棉機構包括第一爪輪和用于支撐棉條的第二爪輪,該第一爪輪的邊緣凸出設置切刀,該第二爪輪的邊緣凸出設置橡膠塊,所述第一爪輪和第二爪輪以相同的角速度進行旋轉,所述第一爪輪旋轉至所述切刀與橡膠塊相交時對兩者之間的棉條進行夾緊切斷;所述送簽機構包括用于將簽棒進行分選排列的振動盤,所述卷棉機構包括同軸設置的第一卷棉爪輪和第二卷棉爪輪,所述第一卷棉爪輪和第二卷棉爪輪的邊緣設置多個月牙齒,各月牙齒與卷棉爪輪之間形成凹槽,以使簽棒由振動盤流出時可置于凹槽內,由卷棉爪輪對所述簽棒進行輸送,各簽棒的卷棉端設于所述第二卷棉爪輪的外側,經壓棉結構夾斷的棉條經傳送皮帶傳輸至第二卷棉爪輪的外側、簽棒的卷棉端的下方;所述第一卷棉爪輪和第二卷棉爪輪的一側設置與卷棉爪輪相適配的弧形護罩,防止所述簽棒隨第一卷棉爪輪和第二卷棉爪輪輸送時脫落,該弧形護罩內、所述第一卷棉爪輪和第二卷棉爪輪的下方設置靜摩擦片,以使所述簽棒輸送至弧形護罩底部時簽棒與靜摩擦片接觸帶動簽棒自旋轉,以使卷棉端對已夾斷的棉條進行卷緊。
進一步,所述不完全齒輪的外圈為橡膠齒,質地柔軟有彈性,避免抓斷棉條。
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棉簽卷棉機,相對于現有技術,使用不完全齒輪實現棉條的定量、間隔供給,避免棉條阻塞,采用旋轉的切刀與橡膠塊配合實現棉條的切斷,使用靜摩擦片和弧形護罩使得簽棒自旋轉,實現卷棉功能,使用振動盤實現自動有序排列簽棒,避免出現擠簽;(2)結構簡單,易于實現;(3)通過設置靜摩擦片,利用簽棒表面特性實現簽棒的自旋轉。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壓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送簽機構和卷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傳送皮帶的俯視圖。
圖中:棉條1,不完全齒輪11,從動輪12,輪齒部13,無齒部14,輸送滑槽15,第一爪輪21,第二爪輪22,切刀23,橡膠塊24,第一卷棉爪輪31,第二卷棉爪輪32,振動盤33,月牙齒34,弧形護罩35,靜摩擦片36,凹槽37,簽棒4,卷棉端41,傳送皮帶5。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新型棉簽卷棉機包括:送棉機構、壓棉機構、送簽機構和卷棉機構;送棉機構包括可主動旋轉的不完全齒輪11和從動輪12,不完全齒輪11有減速電機驅動旋轉;從動輪12上設置對棉條1進行支撐和滑動的輸送滑槽15,以使不完全齒輪11旋轉至輪齒部13與從動輪12相配合時可將棉條1向前送進,不完全齒輪11旋轉至無齒部14與從動輪12相配合時,從動輪12靜止使得棉條1停止向前送進,實現棉條1的間隔送料;不完全齒輪11的外圈采用橡膠齒,從動輪12同樣采用橡膠輪,質地柔軟有彈性,避免抓斷棉條1。
如圖2所示,壓棉機構包括第一爪輪21和用于支撐棉條1的第二爪輪22,該第一爪輪21的邊緣凸出設置切刀23,該第二爪輪22的邊緣凸出設置橡膠塊24,第一爪輪21和第二爪輪22以相同的角速度進行旋轉,第一爪輪21旋轉至切刀23與橡膠塊24相交時對棉條1完成夾緊切斷,以獲得定長的棉條。
如圖3和圖4所示,送簽機構包括用于將簽棒4進行分選排列的振動盤33,卷棉機構包括同軸設置的第一卷棉爪輪31和第二卷棉爪輪32,第一卷棉爪輪31和第二卷棉爪輪32由減速電機驅動旋轉,第一卷棉爪輪31和第二卷棉爪輪的邊緣均布4個月牙齒34,各月牙齒34與卷棉爪輪之間形成凹槽37,以使簽棒4由振動盤33流出時可置于凹槽37內,由卷棉爪輪對簽棒4進行輸送,各簽棒4的卷棉端41設于第二卷棉爪輪32的外側,經壓棉結構夾斷的棉條1經傳送皮帶5傳輸至第二卷棉爪輪32的外側、簽棒4的卷棉端41的下方;第一卷棉爪輪31和第二卷棉爪輪32的一側設置與卷棉爪輪相適配的弧形護罩35,防止簽棒4隨第一卷棉爪輪31和第二卷棉爪輪32輸送時脫落,該弧形護罩35內、第一卷棉爪輪31和第二卷棉爪輪32的下方設置靜摩擦片36,當簽棒4輸送至弧形護罩35底部時簽棒4與靜摩擦片36接觸帶動簽棒4自旋轉,以使卷棉端41對已夾斷的棉條1進行卷緊。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