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急救車,尤其是一種兼有記錄和操作功能的急救車。
背景技術:
現有急救車具有放置急救器材、藥品的功能,急救車的上蓋只具有記錄臺或者操作臺的作用,在實際搶救中,記錄臺和操作臺不能同時兼有,因為只有一個平面,所以要么記錄,要么操作,不能同時進行兩種活動,給臨床搶救帶來了很多不便。
鑒于上述原因,現研發出一種兼有記錄和操作功能的急救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兼有記錄和操作功能的急救車,使用時,使記錄臺沿合葉作弧線運動至垂直于車體寬度方向一側的側壁,支桿下端掛在掛鉤上,便于醫護人員隨時做醫情記錄,滑槽內的操作臺水平滑動至所需的位置,便于醫護人員直接從急救車內拿取藥品在操作臺上進行急救操作,使用后,恢復原始狀態,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急救車無記錄臺不便于記錄病情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兼有記錄和操作功能的急救車,是由:車體、萬向輪、記錄臺、合葉、定位件、支桿、掛鉤、滑槽、操作臺、把手構成;車體底部四角設置萬向輪,車體寬度方向一側的側壁上端與記錄臺下表面一端之間設置合葉,記錄臺下表面的另一端設置定位件,支桿的上端固定于定位件內,支桿沿定位件的中心做弧線運動,所述合葉的下方設置掛鉤;展開狀態時,記錄臺垂直于所述車體寬度方向一側的側壁,支桿下端位于掛鉤內,使用后,支桿下端與掛鉤脫離,記錄臺自然下垂,支桿沿定位件的中心折疊后位于記錄臺和所述車體寬度方向一側的側壁之間;車體內長度方向的兩側上端設置一對滑槽,操作臺的兩端插入一對滑槽內,操作臺在一對滑槽之間滑動設置。
所述一對滑槽一端的端面與車體寬度方向另一側的側壁齊平。
所述支桿為矩形。
所述車體寬度方向另一側的側壁上方設置把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原始狀態為,操作臺在滑槽內,記錄臺自然下垂,支桿折疊后位于記錄臺和車體寬度方向一側的側壁之間,在使用時,拉起記錄臺,使記錄臺沿合葉作弧線運動至垂直于車體寬度方向一側的側壁,支桿下端掛在掛鉤上,便于醫護人員隨時做醫情記錄,滑槽內的操作臺水平滑動至所需的位置,便于醫護人員直接從急救車內拿取藥品在操作臺上進行急救操作,使用后,恢復原始狀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急救車無記錄臺不便于記錄病情的問題,適合普遍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總裝結構示意圖;
圖1中:車體1、萬向輪2、記錄臺3、合葉4、定位件5、支桿6、掛鉤7、滑槽8、操作臺9、把手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車體1底部四角設置萬向輪2,車體1寬度方向一側的側壁上端與記錄臺3下表面一端之間設置合葉4,記錄臺3下表面的另一端設置定位件5,支桿6的上端固定于定位件5內,支桿6沿定位件5的中心做弧線運動,所述合葉4的下方設置掛鉤7;展開狀態時,記錄臺3垂直于所述車體1寬度方向一側的側壁,支桿6下端位于掛鉤7內,使用后,支桿6下端與掛鉤7脫離,記錄臺3自然下垂,支桿6沿定位件5的中心折疊后位于記錄臺3和所述車體1寬度方向一側的側壁之間;車體1內長度方向的兩側上端設置一對滑槽8,操作臺9的兩端插入一對滑槽8內,操作臺9在一對滑槽8之間滑動設置。
所述一對滑槽8一端的端面與車體1寬度方向另一側的側壁齊平。
所述支桿6為矩形。
所述車體1寬度方向另一側的側壁上方設置把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