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牽引弓結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定位套筒式牽引弓。
背景技術:
骨牽引是通過在骨骼內鉆入金屬克氏針來直接牽引骨骼,從而使得骨折、脫位患者進行有效制動及牽引復位的一種治療方式。在四肢置入克氏針的部位周圍分布著重要的血管、神經,穿針過程中應絕對避免,同時良好的骨折復位、有效制動則依賴于良好的克氏針位置所帶來的良好力線。普通的骨牽引方法在鉆入鉆克氏針時,入針點可有效控制,但出針點則較難準確把握。穿針過程中克氏針三維方向任一角度的小偏離,即可引起出針點偏離原擬定出針點,進而造成克氏針的置入偏斜。而針道的偏斜置針,在出針過程中易損傷出針點周圍重要血管、神經的損傷,嚴重者可出現血管損傷造成大出血或神經損傷導致肢體致殘。即使時未出現上述神經、血管的損傷,克氏針針道的偏斜置入卻不可避免的引起牽引力線的異常,使骨折復位及制動效果大打折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設計一種新的方便、簡潔、能準確控制出入針點、保證置針安全的牽引弓猶為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定位套筒式牽引弓,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出入針點準確、保證良好的置針位置,同時保證了操作安全等特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定位套筒式牽引弓,包括牽引弓臂部、定位套筒和緊固螺栓,所述的牽引弓臂部呈“U”字形結構,其兩端水平對稱布置有中間帶有橫向螺孔的牽引耳,所述的牽引耳的螺孔內橫向安裝有定位套筒,所述的定位套筒外圈上布置有與牽引耳的螺孔相配的外螺紋,所述的牽引耳上豎直安裝有下端插入螺孔的緊固螺栓。
所述的定位套筒與插入牽引耳的一端相對的另一端上布置有調節輪。
所述的調節輪外圈上均勻布置有一圈弧形槽,用來方便醫護人員轉動定位套筒。
所述的牽引弓臂部和牽引耳一體成形。
所述的牽引弓臂部上部中間位置上布置有提拉手環。
牽引弓主體的本體材料采用硬質鋼材,使得牽引弓主體的彎折部位在操作時不會發生傾斜,保證圓針打入的時候處于水平狀態。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位套筒式牽引弓,通過安裝定位套筒,使得克氏針從定位套筒的螺孔內鉆入,保證準確定位出入針點。避免穿針過程中出點難以把控的情況發生,避免克氏針發生偏斜,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出入針點準確、確保置針位置良好、操作簡潔、拆卸方便、大大提高操作安全性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定位套筒的結構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克氏針時的結構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拆卸定位套筒時的結構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擰緊緊固螺栓的結構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定位套筒上調節輪的結構視圖。
圖示:1、牽引弓臂部,2、定位套筒,3、緊固螺栓,4、牽引耳,5、克氏針,6、調節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定位套筒式牽引弓,如圖1—5所示,包括牽引弓臂部1、定位套筒2和緊固螺栓3,所述的牽引弓臂部1呈“U”字形結構,其兩端水平對稱布置有中間帶有橫向螺孔的牽引耳4,所述的牽引耳4的螺孔內橫向安裝有定位套筒2,所述的定位套筒2外圈上布置有與牽引耳4的螺孔相配的外螺紋,所述的牽引耳4上豎直安裝有下端插入螺孔的緊固螺栓3。
所述的定位套筒2與插入牽引耳4的一端相對的另一端上布置有調節輪6。
所述的調節輪6外圈上均勻布置有一圈弧形槽。
所述的牽引弓臂部1和牽引耳4一體成形。
所述的牽引弓臂部1上部中間位置上布置有提拉手環。
實施例
操作前,常規上述定位套筒式牽引弓器材消毒、滅菌。當行骨牽引治療的時,根據病患部的尺寸選取適當大小的牽引弓主體1及套筒2。常規標記患者牽引部位常規出入點、皮膚消毒、局麻。將兩側定位套筒2分別旋入兩側牽引耳4內,兩側定位套筒2頭端分別對準出入針點,旋入(如圖2),直至定位套筒頭端緊抵內外側出入針點,擰緊,此時出入點即已穩定固定。隨后,利用電鉆鉆入或敲擊方式將克氏針5由一側定位套筒2穿入(如圖3),由另一側定位套筒2穿出(如圖4),反向轉動兩側定位套筒2,使其完全退出。旋緊兩側緊固螺栓3,即可兩側壓緊并固定克氏針5(如圖5),操作即完成。采取本牽引弓能夠完全避免克氏針鉆入時出針點難以把握,針道發生偏斜的情況的發生,方便操作,保證安全及牽引效果。
拆卸時,可按兩種常規方式進行:A、旋出兩側緊固螺栓3,松開壓緊的克氏針5,克氏針5用酒精等擦拭消毒后拔出,取下牽引弓;B、也可以將位于兩個牽引耳2之間的克氏針5兩側鉗斷,取下整個牽引弓后,再將克氏針5消毒、拔出。
上述兩種取出方式根據醫生自身習慣或病患情況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