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馬血漿采集系統,屬于生物制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抗毒素制品自問世至今已一百多年,其在因細菌、病毒感染或毒素中毒(如破傷風梭菌、狂犬病病毒、蛇毒)的預防及解救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抗毒素制品起始原料為馬血漿,即對馬匹進行抗原免疫后,使其產生相應的抗體,當抗體水平達到要求值時,需要采集馬血漿,用于制作抗毒素制品。
我國自上世紀50年代從國外引入抗毒素制備工藝,包括起始原料血漿的制備工藝。但目前我國抗毒素制品起始原料——馬血漿采集、分離場所為普通區域,采集、分離血漿操作為非無菌操作,馬匹、操作人員活動區域沒有嚴格分開,致使原料血漿在采集分離操作過程中存在被污染的風險,給原料血漿的質量控制帶來極大挑戰。另外采集后的馬血液需要盡快分離得到血漿,并將血紅細胞與生理鹽水混合后再回輸馬匹,這些操作在非無菌操作下,會使血紅細胞受微生物污染的風險加大,一旦受污染的血紅細胞回輸馬匹后,將引起馬匹菌血癥,最終導致馬匹死亡。2015版《中國藥典》雖然規定:需要對抗毒素原料馬血漿進行無菌檢查,且要符合要求。但在傳統馬血漿采漿操作模式下,所采集馬血漿很難滿足該版藥典對原料血漿的無菌控制要求。因此,必須對現有馬血漿采漿設施及操作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從根本上解決現有馬血漿采集模式存在的馬血漿采集、分離場所為普通區域,采集、分離血漿操為非無菌操作,馬匹、操作人員活動區域沒有嚴格分開,致使原料血漿在采集、分離操作過程中存在被污染風險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馬血漿采集系統。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列技術方案完成:一種馬血漿采集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馬匹行走通道;
預處理區,預處理區的出、入口分別與馬匹行走通道相連,預處理區內設有馬匹運送小車、通道及處理站,馬匹經馬匹行走通道進入預處理區后,直接進入馬匹運送小車,經通道運送到處理站后,由工作人員對馬匹的采血部位進行刮毛、消毒處理;
穿剌區,穿剌區內設有地臺,該地臺上設有第一操作臺及連接好的采血針頭,該地臺一側設有圍欄,通過圍欄將穿剌區與預處理區隔離,地臺的高度高于馬匹運送小車臺面,方便操作人員站在地臺上用針頭對馬頸靜脈進行穿刺采血操作;
血漿采集區,該血漿采集區通過隔墻與預處理區及穿刺區完全隔離,血漿采集區內設有第二操作臺及采漿機,采漿機上連接有采血管,采血管端部連接有采血針頭,該采血管及采血針頭穿過隔墻延伸至穿剌區,待穿刺區操作人員穿刺操作完畢,啟動采漿機進行血液采集、分離血漿,分離的血漿裝瓶,而分離的紅血球再回輸給馬匹;
血漿處理區,該血漿處理區通過隔墻與血漿采集區完全隔離,血漿處理區的隔墻上設有第一、第二傳遞窗口,血漿處理區內設有第三操作臺;工作人員將采集并裝瓶的馬血漿經第一傳遞窗口送至血漿處理區,并在該區域進行添加防腐劑及混勻、取樣操作后,經第二傳遞窗口把血漿瓶傳出血漿處理區,運送至冷庫保存。
所述馬匹行走通道的兩側分別設有圍欄,馬匹行走通道內設有循環式馬匹驅趕機構,該循環式馬匹驅趕機構包括固定在馬匹通道上方的循環輸送鏈,該循環輸送鏈上間隔設置多個豎直擋板,從而通過兩側的圍欄以及上方的循環輸送鏈,及鏈上的多個豎直擋板所構成的封閉式通道來逐一驅趕位于兩兩豎直擋板之間的馬匹。
所述兩兩豎直擋板之間的間距與成年馬匹長度相適應,使馬匹位于兩兩豎直擋板之間,以便于逐一驅趕。
所述豎直擋板的寬度與馬匹行走通道寬度相適應,豎直擋板下端延伸至成年馬匹的臀部下方,以方便驅趕馬匹。
所述循環式馬匹驅趕機構長度與馬匹通道長度相適應,以便對進入通道的馬匹進行逐一驅趕。
所述循環輸送鏈兩端分別固定在輸送鏈輥上,其中一輸送鏈輥的輥軸與動力機相連接,以便在動力機帶動下使輸送鏈循環轉動。
所述預處理區內設有若干輛馬匹運送小車,馬匹運送小車沿通道移動,通道上設置至少一個預處理站以及若干個岔道,每個岔道的出口均與穿剌區圍欄相連,以便將馬匹牽至預處理房的運送小車上后,隨小車運送到處理站,通過處理站上的工作人員對馬匹運送小車上的馬匹進行采血前的刮毛、消毒等處理后,由小車沿通道、岔道送到穿剌區圍欄后,由穿刺區操作人員完成對馬匹頸部的靜脈穿刺、采血,之后再隨小車沿岔道、通道送出預處理房。
所述通道為地面平道或者軌道,該地面平道或者軌道設為環形道,環形道的內側設置預處理站,環形道的外側設置若干個岔道,每個岔道的出口均與穿剌區圍欄相連。
所述預處理站包括位于行走道一側或二側的站臺,且站臺高度高于馬匹運送小車臺面、低于成年馬匹高度,以方便工作人員在站臺上對馬匹運送小車上的馬匹進行采血前的刮毛、消毒等處理。
所述馬匹運送小車包括帶移動輪的平板車,該平板車兩側分別設有側圍攔、后側鉸接有后門欄、前側設有前圍欄,所述前圍欄包括下圍欄以及升降式上圍欄,且在下圍欄、升降式上圍欄上分別設置相對的半圓形槽孔,下圍欄與升降式上圍欄對接后使二個半圓形槽孔構成圓形槽孔,以便馬匹自后側進入平板車上后,使馬頭自下圍欄的半圓形槽孔中伸出后,將上圍欄下降至與下圍欄對接后即完成對馬頭的固定,即可對采血部位進行清潔、刮毛、消毒處理,以方便后續的采血操作。
所述平板車的四個角對應設置四根立柱,側圍攔兩端分別固定在對應的前、后兩根立柱上;后門欄一側通過鉸鏈鉸接在對應的后立柱上,另一側通過扣件與另一后立柱相配接;前圍欄的下圍欄兩側分別固定在對應的兩根前立柱下部,或者前圍欄的下圍欄一側通過鉸鏈鉸接在對應的前立柱下部,另一側通過扣件與另一前立柱下部相配接;兩根前立柱頂端之間設有水平橫桿,升降式上圍欄通過兩側的套管套接在對應的兩根前立柱上部,且在升降式上圍欄頂部及水平橫桿上互設至少一個掛鉤及掛扣,以便升降式上圍欄沿兩根前立柱上部移動至與下圍欄對接后固定馬頭,反向移動后通過掛鉤、掛扣固定在水平橫桿上而方便馬頭退出或進入。
所述平板車的移動輪輪軸之一與動力機輸出軸相連,以便通過動力機驅動平板車移動。
所述穿剌區設置若干個由血漿采集區穿墻伸出的采血管,采血管上設針頭,以便同時對若干匹馬進行穿剌、采血。
所述血漿采集區內的采漿機為市購產品,采漿機設置若干臺,每一臺采漿機與對應的輸血管及針頭相連。
所述血漿采集區、血漿處理區均為生物制品級別的潔凈區域。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使馬匹進、出為單向流,有效保證采完血漿的馬匹與待采血漿的馬匹不會混淆,尤其是各個區域分開設置后,使有潔凈級別的血漿采集區、血漿處理區與普通的穿剌區、預處理區徹底分離,有效保障血漿采集、處理能在潔凈級別下作無菌操作,且整個采血過程的血液采集、分離及血紅細胞回輸都處于密閉狀態,從根本上降低原料血漿受污染的風險,保證原料血漿的質量,保障馬匹回輸紅血球的安全。另外操作人員與馬匹的接觸都有小車及穿剌區圍欄的隔離,有效避免因各種原因引起馬匹噪動而傷及工作人員的問題,由于血漿采集與穿剌及預處理的工作人員是分隔、獨立操作的,徹底杜絕了交叉污染。在對馬匹進行預處理時,僅有處理站有工作人員,其余均由循環式馬匹驅趕機構、馬匹運送小車完成,減少了工作人員的人數,降低了勞動強度,而且能使馬匹逐一進出,保證了正常的采血次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俯視圖;
圖2為采血前的預處理區俯視圖;
圖3為馬匹行走通道結構示意圖;
圖4為馬匹運送小車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右視圖;
圖6為圖4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馬血漿采集系統包括:
馬匹行走通道1;
預處理區2,預處理區2的出、入口分別與馬匹行走通道1相連,預處理區2內設有馬匹運送小車3、通道22及處理站21,馬匹經馬匹行走通道1進入預處理區2后,直接進入馬匹運送小車3,經通道22運送到處理站21后,由工作人員對馬匹的采血部位——頸部進行刮毛、消毒處理;
穿剌區,穿剌區內設有地臺4,該地臺4上設有第一操作臺42及連接好的采血針頭43,該地臺4一側設有圍欄41,通過圍欄41將穿剌區與預處理區2隔離,地臺4的高度高于馬匹運送小車3的臺面,方便操作人員站在地臺4上用采血針頭43對馬頸靜脈進行穿刺采血操作,穿剌區還設有工作人員進、出的第一門45;
血漿采集區5,該血漿采集區5通過隔墻與預處理區2及穿刺區完全隔離,血漿采集區5內設有第二操作臺52及采漿機51,采漿機51上連接有采血管44,采血管44端部連接有采血針頭43,該采血管44及采血針頭43穿過隔墻延伸至穿剌區,待穿刺區操作人員穿刺操作完畢,啟動采漿機51進行血液采集、分離血漿,分離的血漿通過常規無菌操作裝瓶,而分離的紅血球再經采血管44及采血針頭43回輸給同一馬匹,血漿采集區5還設有工作人員進、出的第二門53;
血漿處理區6,該血漿處理區6通過隔墻與血漿采集區5完全隔離,血漿處理區6的隔墻上設有第一、第二傳遞窗口61、63,血漿處理區6內設有第三操作臺62;工作人員將采集并裝瓶的馬血漿經第一傳遞窗口61送至血漿處理區6,并在該區域的第三操作臺62上進行添加防腐劑及混勻、取樣操作后,經第二傳遞窗口63把血漿瓶傳出血漿處理區6,運送至冷庫保存,血漿處理區還設有工作人員進、出的第三門64。
所述穿剌區設置若干個由血漿采集區穿墻伸出的采血管及采血針頭43;所述血漿采集區5內的采漿機51為市購產品,采漿機51設置若干臺,每一臺采漿機51與對應的輸血管及針頭43相連,每臺采漿機對應一匹馬進行穿剌、采血,若干臺采漿機51同時對若干匹馬進行采血;所述血漿采集區5、血漿處理區6均為生物制品級別的潔凈區域。
所述馬匹行走通道1的兩側分別設有圍欄11,馬匹行走通道1內設有循環式馬匹驅趕機構,該循環式馬匹驅趕機構包括固定在馬匹通道1上方的循環輸送鏈12,該循環輸送鏈12上間隔設置多個豎直擋板13,從而通過兩側的圍欄11以及上方的循環輸送鏈12及循環輸送鏈12上的多個豎直擋板13所構成的封閉式通道來逐一驅趕位于兩兩豎直擋板13之間的馬匹;所述兩兩豎直擋板13之間的間距與成年馬匹長度相適應,使馬匹位于兩兩豎直擋板13之間,以便于逐一驅趕;所述豎直擋板13的寬度與馬匹行走通道1寬度相適應,豎直擋板13下端延伸至成年馬匹的臀部下方,以方便驅趕馬匹;所述循環式馬匹驅趕機構長度與馬匹行走通道1長度相適應,以便對進入馬匹行走通道1的馬匹進行逐一驅趕;所述循環輸送鏈12兩端分別固定在輸送鏈輥14上,其中一輸送鏈輥14的輥軸與動力機——電機相連接,以便在動力機帶動下使輸送鏈循環轉動。分別與預處理區2的出口和入口相連的兩條馬匹行走通道1完全相同,只是循環式馬匹驅趕機構的驅趕的方向不同,入口的馬匹行走通道1內的循環式馬匹驅趕機構向內驅趕,出口的馬匹行走通道1內的循環式馬匹驅趕機構向外驅趕。
所述預處理區2內設有若干輛馬匹運送小車3,馬匹運送小車3沿通道22移動,通道22上設置一個預處理站21以及六組岔道23,每組岔道23的出口均與穿剌區的圍欄41相連,以便將馬匹牽至預處理區2的運送小車3上后,隨小車運送到處理站21,通過處理站21上的工作人員對馬匹運送小車3上的馬匹頸部進行采血前的刮毛、消毒等處理后,由小車3沿通道22、岔道23送到穿剌區的圍欄41處,即可由操作人員站在地臺4上完成對馬匹頸部的靜脈穿刺、采血,之后再隨小車3沿岔道23、通道22送出預處理區2;所述通道22為軌道,該軌道設為環形道,環形道的內側設置預處理站21,環形道的外側設置六組岔道23;所述預處理站21包括位于通道22二側的站臺,且站臺高度高于馬匹運送小車3臺面、低于成年馬匹高度,以方便工作人員在站臺上對馬匹運送小車上的馬匹頸部進行采血前的刮毛、消毒等處理。
所述馬匹運送小車3包括帶移動輪31的平板車,該平板車兩側分別設有側圍攔32、后側鉸接有后門欄35、前側設有前圍欄,所述前圍欄包括下圍欄36以及升降式上圍欄37,且在下圍欄36、升降式上圍欄37上分別設置相對的半圓形槽孔38,下圍欄36與升降式上圍欄37對接后使二個半圓形槽孔38構成圓形槽孔,以便馬匹自后側進入平板車上后,使馬頭自下圍欄36的半圓形槽孔38中伸出后,將上圍欄37下降至與下圍欄36對接后即完成對馬頭的固定,即可對采血部位——頸部進行清潔、刮毛、消毒處理,以方便后續的采血操作;所述平板車的四個角對應設置四根立柱,即兩根前立柱33、兩根后立柱34,側圍攔32兩端分別固定在對應的前、后兩根立柱33、34上;后門欄35一側通過鉸鏈351鉸接在對應的后立柱34上,另一側通過扣件352與另一后立柱34相配接,實現后門欄35的開啟、關閉、鎖緊;前圍欄的下圍欄36一側通過鉸鏈361鉸接在對應的前立柱33下部,另一側通過扣件362與另一前立柱33下部相配接,實現前圍欄的下圍欄36的開啟、關閉、鎖緊;兩根前立柱33頂端之間設有水平橫桿39,升降式上圍欄37通過兩側的套管371套接在對應的兩根前立柱33上部,且在升降式上圍欄37頂部設置二個掛扣372,在水平橫桿39上設二個掛鉤373,以便升降式上圍欄37沿兩根前立柱33上部移動至與下圍欄36對接后固定馬頭,上升后通過掛鉤373、掛扣372,將升降式上圍欄37固定在水平橫桿39上而方便馬頭退出或進入;所述平板車的移動輪31輪軸之一與動力機——電機輸出軸相連,以便通過動力機驅動平板車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