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術:
作為吸收性物品的典型的形式,能夠舉出具有液體透過性的正面片、液體不透過性的背面片和配置于兩個片間的縱長的吸收體的吸收性物品。另外,作為吸收體,已知有包含將含有木漿或吸水性聚合物等的芯形成材料進行積纖而成的液體保持性的吸收性芯、和包覆該吸收性芯的透水性的包芯片而構成的吸收體。在制造吸收體時,包芯片作為用于接收芯形成材料的片發揮作用,在制造后,發揮包裹吸收性芯并形成形狀的作用等。
吸收性物品中,目前通過在吸收性芯形成壓縮槽,使該壓縮槽作為撓性軸進行變形,來提高吸收性物品的肌膚相對面對穿著者的襠部的緊貼性(參照例如日本特開2004-181085號公報)。另外,吸收性物品中,目前為了提高尿等排泄液的擴散性等,在吸收性芯形成實際上沒有使芯形成材料積纖的非積纖部。例如日本特開2012-40260號公報中記載了在具有上層和下層的雙層結構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中,在該下層吸收性芯的穿著時能與穿著者的排泄部相對的位置,對于橫向的中心線大致對稱地形成兩個由在厚度方向貫通該吸收性芯的貫通孔構成的非積纖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收性物品,具有將包含吸收性材料的芯形成材料積纖而成的吸收性芯,且具有從穿著者的腹側經由胯襠部向背側延伸的縱向和與該縱向正交的橫向,并且在縱向上包括:襠部,包括在穿著時與該胯襠部的排泄部相對配置的排泄部相對部;腹側部,配置于比該襠部靠穿著者的腹側的部位;背側部,配置于比該襠部靠穿著者的背側的部位。在所述吸收性芯形成有在縱向延伸的非積纖部,該非積纖部從所述腹側部中的比該吸收性芯的腹側縱向端靠縱向內側的位置,經由所述襠部延伸至所述背側部中的比該吸收性芯的背側縱向端靠縱向內側的位置。在所述腹側部和所述背側部,與所述非積纖部的縱向兩端分別鄰接地形成有所述芯形成材料的密度比周邊部高的高密度部。所述高密度部從所述非積纖部的縱向端沿著假想使該非積纖部向所述吸收性芯的縱向端延長時的假想延長線延伸,但沒有到達該吸收性芯的縱向端。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一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使各部的彈性部件伸展而擴展成平面狀的展開狀態的正面片側即肌膚相對面側的局部剖視俯視圖。
圖2(a)是圖1的I-I線(非積纖部的存在部位)的示意性的橫截面圖,圖2(b)是圖1的II-II線〔高密度部(壓實部)的存在部位〕的示意性的橫截面圖。
圖3是圖1的III-III線〔非積纖部和高密度部(壓實部)的存在部位〕的示意性的縱截面圖。
圖4(a)~圖4(c)分別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高密度部(壓實部)的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3的圖。
圖6(a)和圖6(b)分別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高密度部(壓實部)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日本特開2012-40260號公報所記載,形成于吸收性芯的非積纖部作為吸收液體時的導液路徑發揮作用,且以在與穿著者的前后方向對應的縱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由此使液體向相同方向擴散,由此,可極大有助于吸收性芯進行的液體的吸收保持。但是,利用非積纖部在縱向擴散的液體到達該非積纖部的縱向端時,擴散速度顯著降低,因此,液體滯留在該縱向端和其附近,且該滯留部分有時局部膨潤。當在非積纖部的縱向后端產生這種液體的滯留所引起的膨潤部分時,非積纖部的液體擴散功能降低,特別是第二次以后的反復的液體吸收中,阻礙液體擴散,因此,吸收性能可能降低。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即使在反復吸收排泄液的情況下,排泄液的擴散性也優異,能夠發揮優異的吸收性能。
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提供吸收性物品,即使在反復吸收排泄液的情況下,排泄液的擴散性也優異,且發揮優異的吸收性能。
以下,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基于作為其優選的一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并參照附圖進行說明。圖1~圖3中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A。尿布1A具有從穿著者的腹側經由胯襠部向背側延伸的縱向X和與該縱向X正交的橫向Y,并且在縱向X上包括:在穿著時配置于該胯襠部的襠部1M;配置于比襠部1M靠穿著者的腹側的部位的腹側部1F;和配置于比襠部1M靠穿著者的背側的部位的背側部1R。
襠部1M包括與穿著者襠部的排泄部(例如陰莖)相對配置的排泄部相對部。所述排泄部相對部通常處于尿布1A的縱向X的中央,即圖1中比在縱向X將尿布1A二等分的假想中心線LXc稍微向腹側部1F偏倚的位置,更具體而言,從假想中心線LXc向腹側部1F側離開相當于尿布1A的縱向X的全長的5%的長度的位置。圖1中,由符號LP表示的在橫向Y延伸的假想直線表示所述排泄部相對部的縱向X上的位置,所述排泄部相對部通常存在于假想直線LP上的橫向Y的中央部。
襠部1M是從假想直線LP(即所述排泄部相對部)分別向縱向X的一側和另一側去直至相當于尿布1A的縱向X的全長的10%的長度的區域。即,腹側部1F與襠部1M的邊界處于從假想直線LP向尿布1A的縱向前端(腹側部1F側的縱向端)側離開相當于尿布1A的縱向X的全長的10%的長度的位置,另外,背側部1R與襠部1M的邊界處于從假想直線LP向尿布1A的縱向后端(背側部1R側的縱向端)側離開相當于尿布1A的縱向X的全長的10%的長度的位置。
尿布1A是所謂的展開型一次性尿布,如圖1~圖3所示,包括液體保持性的吸收體4、配置于該吸收體4的肌膚相對面側且在穿著時能與穿著者的肌膚接觸的液體透過性的正面片2、配置于該吸收體4的非肌膚相對面側的液體不透過性或撥水性的背面片3。吸收體4插入配置于兩個片2、3之間,如圖1所示,俯視時形成為縱向X上較長的形狀,是縱長的。尿布1A中,包括襠部1M的縱向X的中央部的、沿著縱向X的兩側緣彎曲成向內的圓弧狀,如圖1所示,俯視時形成縱向X的中央部向內側縮細的沙漏狀。
此外,本說明書中,“肌膚相對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部件(例如吸收體4)中的穿著吸收性物品時朝向穿著者的肌膚側的面,即相對靠近穿著者的肌膚的一側,“非肌膚相對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部件中的穿著吸收性物品時朝向肌膚側的相反側即相對遠離穿著者的肌膚的一側的面。另外,本說明書中,“穿著時”是指維持通常恰當的穿著位置即該吸收性物品的正確的穿著位置的狀態,不包含吸收性物品偏離該穿著位置的狀態的情況。
正面片2和背面片3分別具有比吸收體4大的尺寸,從吸收體4的周緣向外側伸出。背面片3如圖1所示形成展開且伸展狀態的尿布1A的外形。作為正面片2和背面片3,分別能夠沒有任何限制地使用目前用于這種吸收性物品的各種片。例如,作為正面片2能夠使用各種無紡布或開孔膜等,作為背面片3能夠使用樹脂膜或樹脂膜與無紡布等的疊層體等。背面片3例如具有液體不透過性的膜片單獨的形式和在該膜片的非肌膚相對面即外表面側疊層配置外裝片的形式,該外裝片例如為無紡布。
在腹側部1F和背側部1R各自的腰部即縱向X的端部的正面片2與背面片3之間,沿著橫向Y以伸長狀態固定有絲狀的彈性部件31,由此,在尿布1A的穿著時的該腰部,利用彈性部件31的收縮形成腰部褶皺。另外,在尿布1A的正面片2側的沿著縱向X的左右兩側分別配置有側部片34。側部片34具有沿著縱向X的內側緣部和位于比該內側緣部靠橫向Y的外側且沿著縱向X的外側緣部,如圖1所示,俯視時,該內側緣部與吸收體4重疊,該外側緣部從吸收體4的沿著縱向X的側緣向橫向Y的外側伸出而與背面片3接合。在穿著者的腿周圍配置的左右腿部的側部片34與背面片3之間,沿著縱向X以伸長狀態固定有絲狀的彈性部件32,由此,在尿布1A的穿著時的腿部,利用彈性部件32的收縮形成一對腿部褶皺。另外,在側部片34的內側緣部,沿著縱向X以伸長狀態固定有絲狀的彈性部件33,由此,在穿著尿布1A時,利用彈性部件33的收縮至少在襠部1M形成立體褶皺。正面片2、背面片3、吸收體4、各彈性部件31、32、33和側部片34通過熱熔型粘接劑等公知的接合手段相互接合。
如圖1所示,在尿布1A的背側部1R的沿著縱向X的兩側緣部設有一對粘扣帶35、35。在粘扣帶35安裝有由機械性面緊固的陽部件構成的未圖示的固著部。另外,在尿布1A的腹側部1F的非肌膚相對面形成有由機械性面緊固的陰部件構成的被固著區域36。被固著區域36,通過在形成腹側部1F的非肌膚相對面的背面片3的非肌膚相對面上,利用公知的接合手段例如粘接劑或熱封合等接合固定機械性面緊固的陰面部件而形成,能夠裝卸自由地固定搭扣帶35的上述固著部。
吸收體4包括液體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0、包覆該吸收性芯40的肌膚相對面的肌膚側包芯片41、包覆該吸收性芯40的非肌膚相對面的非肌膚側包芯片42。吸收性芯40與包芯片41、42之間利用熱熔型粘接劑等公知的接合手段接合。吸收性芯40為單層結構,如圖1所示俯視時,形成縱向X的中央部向內側縮細的沙漏狀,且形成縱向X上較長的形狀。
吸收性芯40通過使包含吸收性材料的芯形成材料積纖而形成。作為吸收性材料,能夠沒有特別限制地使用通常用作這種吸收性芯的形成材料的材料,例如可舉出木漿、利用親水化劑進行處理后的合成纖維等親水性纖維或吸水性聚合物顆粒。即,吸收性芯40可以是親水性纖維的積纖體或在該積纖體中含有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的材料。
吸收性芯40的無負載下的厚度(后述的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以外的部分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制,但優選為2.0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3.0mm以上,而且優選為15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10mm以下,更具體而言,優選為2.0mm以上15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3.0mm以上10mm以下。
吸收性芯40的克重(后述的非積纖部5以外的部分的克重)優選為100g/m2以上,進一步優選為300g/m2以上,而且優選為1000g/m2以下,進一步優選為600g/m2以下,更具體而言,優選為100g/m2以上1000g/m2以下,進一步優選為300g/m2以上600g/m2以下。
吸收性芯40的密度(后述的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以外的部分的密度)優選為0.03g/cm3以上,進一步優選為0.04g/cm3以上,而且優選為0.30g/cm3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26g/cm3以下,更具體而言,優選為0.03g/cm3以上0.30g/cm3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04g/cm3以上0.26g/cm3以下。
作為包芯片41、42,例如能夠使用紙、無紡布等。作為無紡布的示例,可舉出由實施了親水化處理的纖維構成的親水性無紡布。無紡布的強度比紙高,加工時不易破裂,且在使用吸水性聚合物顆粒作為構成吸收性芯的芯形成材料的情況下,可以靈活地應對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的膨潤引起的吸收性芯的變形,因此,優選使用無紡布作為包芯片41、42。
就肌膚側包芯片41和非肌膚側包芯片42而言,1)可以是一個連續的片,2)也可以分別是分體的片。尿布1A中采用上述1)。即,尿布1A采用一個連續的包芯片,具有吸收性芯40的橫向Y的長度的2倍以上3倍以下的寬度,該一個包芯片如圖2(a)及圖2(b)所示,包覆吸收性芯40的肌膚相對面的整個區域,且從吸收性芯40的沿著縱向X的兩側緣向橫向Y的外側伸出,該伸出部向吸收性芯40的下方翻卷,而包覆吸收性芯40的非肌膚相對面的整個區域。而且,該一個包芯片中,包覆吸收性芯40的肌膚相對面的部分為肌膚側包芯片41,包覆吸收性芯40的非肌膚相對面的部分為非肌膚側包芯片42。
在上述2)的情況下,肌膚側包芯片41和非肌膚側包芯片42中,寬度方向Y的長度即寬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兩個片41、42中寬度不同的情況下,可以任一者較長。例如,肌膚側包芯片41為具有與吸收性芯40的肌膚相對面的最大寬度相同的寬度的、即具有能夠包覆吸收性芯40的肌膚相對面的整個區域的大小的片,非肌膚側包芯片42能夠比該片41寬。該寬度寬的非肌膚側包芯片42也可以包覆吸收性芯40的非肌膚相對面的整個區域,且從吸收性芯40的沿著縱向X的兩側緣向寬度方向Y的外側伸出,該伸出部向與吸收性芯40的肌膚相對面相對配置的肌膚側包芯片41上卷起,而包覆該片材41的沿著縱向X的兩側緣部。
在吸收性芯40形成有在縱向延伸的非積纖部5。更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在尿布1A中,在縱向X延伸的一對非積纖部5、5以在橫向Y將尿布1A二等分且在縱向X延伸的縱中心線(未圖示)為基準對稱地形成。各非積纖部5俯視時形成為長方形形狀,其長度方向與縱向X一致。在吸收性芯40的肌膚相對面,各非積纖部5的橫向Y的長度(即寬度)在其長度方向(縱向X)的全長上為一定,且在吸收性芯40的非肌膚相對面,各非積纖部5的寬度在其長度方向的全長上也為一定。
如圖2(a)及圖2(b)及圖3所示,尿布1A的非積纖部5是完全不存在構成吸收性芯的芯形成材料的貫通孔(即克重為零)。但是,本實用新型的非積纖部,除了非積纖部5那樣的貫通孔的形式之外,還包括多少存在比吸收性芯的其它區域少量(具體而言,20g/m2左右)的芯形成材料的形式。這是因為,利用這種由少量積纖部構成的非積纖部,也可實現與由貫通孔構成的非積纖部相同的作用效果(液體擴散作用等)。當考慮液體擴散效果等時,與由少量積纖部構成的非積纖部相比,優選由貫通孔構成的非積纖部的方式。
如圖1所示,非積纖部5從腹側部1F中的比吸收性芯40的腹側縱向端40F靠縱向X的內側的位置,經由襠部1M延伸至比背側部1R中的比吸收性芯40的背側縱向端40R靠縱向X的內側的位置。即非積纖部5在腹側部1F具有腹側縱向端5F,該腹側縱向端5F位于比吸收性芯40的腹側縱向端40F靠縱向X的內側的位置,在兩縱向端5F、40F之間存在的構成吸收性芯40的芯形成材料比非積纖部5中的多。另外,非積纖部5在背側部1R具有背側縱向端5R,該背側縱向端5R位于比吸收性芯40的背側縱向端40R靠縱向X的內側的位置,在兩縱向端5R、40R之間存在的構成吸收性芯40的芯形成材料比非積纖部5中的多。
非積纖部5(由貫通孔構成的非積纖部)是在制造吸收性芯40時的木漿等芯形成材料的積纖工序中,有意地阻礙芯形成材料的積纖而形成的部位。具有非積纖部5的吸收性芯40能夠根據目前公知的吸收性芯的制造方法進行制造,例如,將隨著空氣流供給來的芯形成材料,吸引并堆積在形成于旋轉鼓外周面的成形模具上,從而得到吸收性芯40,在該方法中,作為該成形模具,能夠使用規定圖案的成形模具,例如使用與非積纖部5對應的部位與周邊部相比向上方突出的成形模具而制造得到。在用這種方法得到的吸收性芯40中,不存在芯形成材料的部分為非積纖部5。作為具有非積纖部5的吸收性芯40的其它制造方法,也能夠采用制造不具有非積纖部的吸收性芯,然后在該吸收性芯的規定部位實施沖切(die cutting)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后加工而形成非積纖部的方法。上述的具有“由少量積纖部構成的非積纖部”的吸收性芯也能夠根據上述方法進行制造。
如圖2(a)及圖2(b)及圖3所示,肌膚側包芯片41和非肌膚側包芯片42在非積纖部5接合。利用該結構,吸收性芯40進行的尿等排泄液的吸入性提高,并且有效地防止芯形成材料所包含的吸水性聚合物顆粒等吸收性材料的膨潤所引起的非積纖部5的埋沒。尿布1A中,兩個片41、42的接合部在吸收體4的厚度方向上偏倚在非肌膚相對面側即背面片3側,非肌膚側包芯片42是平坦的,但是肌膚側包芯片41在非積纖部5的形成位置凹陷成凹狀。另外,本實施方式中,兩個片41、42的接合部在非積纖部5的縱向X的大致全長上延伸。在此,“大致全長”是指全部全長的90%以上。
非積纖部5的兩個片41、42的接合部能夠例如如下形成。即,在兩個片41、42的至少一者中的非積纖部5的對應位置預先涂敷熱熔型粘接劑等粘接劑,用兩個片41、42包覆吸收性芯40而得到吸收體4,之后從肌膚相對面側對吸收體4的非積纖部5進行按壓處理,向非肌膚側包芯片42側按壓肌膚側包芯片41,由此,能夠在非積纖部5使兩個片41、42接合。該非積纖部5的按壓處理能夠采用伴隨有熱或不伴隨有熱的壓花或超聲波壓花等公知的壓花加工。作為非積纖部5的按壓處理,例如采用像伴隨有熱的壓花加工這樣的加熱加壓處理的情況下,兩個片41、42被加熱壓接,因此,能夠與粘接劑產生的粘接力一起將兩個片41、42彼此牢固地接合。在該情況下,非肌膚側包芯片42是平坦的,但肌膚側包芯片41在非積纖部5的形成位置凹陷成凹狀。此外,非積纖部5的按壓處理也可以通過在非積纖部5的形成位置向肌膚側包芯片41側按壓非肌膚側包芯片42而進行,或也可以在非積纖部5的形成位置同時按壓兩個片41、42而進行。在前者的情況下,肌膚側包芯片41是平坦的,但非肌膚側包芯片42在非積纖部5的形成位置凹陷成凹狀,在后者的情況下,非積纖部5中的兩個片41、42的接合部位于吸收體4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且兩個片41、42在非積纖部5的形成位置分別凹陷成凹狀。
作為尿布1A的主要特征之一,可舉出如下所述的點,即,如圖1及圖3所示,在腹側部1F和背側部1R分別形成有將構成吸收性芯40的芯形成材料壓實(壓縮而高密度化)而成的壓實部6,壓實部6分別與非積纖部5的縱向兩端即分別與腹側縱向端5F和背側縱向端5R鄰接。壓實部6是密度比周邊部高的高密度部,該周邊部是密度比壓實部6低的低密度部。這里所說的壓實部6的周邊部例如是距壓實部6為20mm以內的區域。尿布1A中的各壓實部6如圖1所示,俯視時形成為長方形形狀,其長度方向與縱向X一致。在吸收體4的肌膚相對面,各壓實部6的橫向Y的長度(即寬度)在其長度方向(縱向X)的全長上為一定,另外,在吸收體4的非肌膚相對面,各壓實部6的寬度在其長度方向的全長上也為一定。
如圖1所示,壓實部6從非積纖部5的縱向端5F、5R沿著假想使該非積纖部5向吸收性芯40的縱向端40F、40R延長時的假想延長線(未圖示)延伸,但是沒有到達縱向端40F、40R。利用該結構,排泄液不易到達吸收體4的長度方向(縱向X)的端部,因此,可有效地防止泄漏。該未圖示的假想延長線在縱向X延伸。即,在吸收性芯40的腹側縱向端40F與非積纖部5的腹側縱向端5F之間存在的芯形成材料、和在吸收性芯40的背側縱向端40R與非積纖部5的背側縱向端5R之間存在的芯形成材料均沒有被壓實。
壓實部6是通過對吸收體4中的實際上存在芯形成材料的部分(非積纖部5以外的部分)實施公知的伴有熱或不伴有熱的壓花或超聲波壓花等公知的壓花加工而形成的,壓實部6中,吸收性芯40和包芯片41、42一體地被壓實。尿布1A中的壓實部6如圖2(b)及圖3所示,肌膚相對面側(肌膚側包芯片41側)與非積纖部5以外的周邊部相比凹陷成凹狀,與之相對,非肌膚相對面側(非肌膚側包芯片42側)是平坦的。另外,尿布1A的壓實部6的密度和厚度均勻。
如上述,非積纖部5作為尿等排泄液的導液路徑發揮作用,且具有主要使排泄液在縱向X擴散的作用時,排泄液易于滯留在該縱向兩端5F、5R,因此,特別是在反復吸收排泄液的情況下,非積纖部5進行的液體擴散性可能顯著降低。
與之相對,尿布1A中,與非積纖部5的縱向端5F、5R鄰接即不經由其它部件地設有密度比非積纖部5高的壓實部6,因此,當在非積纖部5中的與上述排泄部相對部(假想直線LP)對應的部分接收的排泄液通過該非積纖部5而到達其縱向兩端5F、5R時,該到達的排泄液利用壓實部6的毛細管力,向壓實部6延伸的方向即縱向X(上述假想延長線延伸的方向)的外側擴散。因此,根據尿布1A,即使在反復吸收排泄液的情況下,排泄液也不易滯留在非積纖部5的縱向端5F、5R,能夠有效地擴散排泄液,而發揮較高的吸收性能。另外,具有這種液體擴散作用的壓實部6分別設置在處于從排泄液易于集中的襠部1M離開的位置的腹側部1F和背側部1R,因此,尿布1A中,可有效利用吸收體4整體,由此也可發揮較高的吸收性能。
另外,壓實部6處于從吸收性芯40的縱向端40F、40R向縱向X的內側離開規定距離的位置,因此,由壓實部6擴散的排泄液從縱向端40F、40R向外部漏出這樣的不良情況不易在尿布1A中產生。吸收性芯40的腹側縱向端40F與存在于腹側部1F的壓實部6的離開距離,和吸收性芯40的背側縱向端40R與存在于背側部1R的壓實部6的離開距離分別優選為50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60mm以上,而且優選為120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110mm以下,更具體而言,優選為50mm以上120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60mm以上110mm以下。
圖4(a)~圖4(c)中示意性地表示壓實部6(高密度部)的實施方式。圖4(a)所示的壓實部6是與連接壓實部6的非積纖部5的縱向端5F、5R鄰接的鄰接部位60的橫向Y的長度(即寬度)與該縱向端5F、5R的寬度相同的形式,圖4(b)所示的壓實部6是該鄰接部位60的寬度比縱向端5F、5R的寬度窄的形式,圖4(c)所示的壓實部6是該鄰接部位60的寬度比縱向端5F、5R的寬度寬的形式,任意形式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非積纖部5的鄰接部位60是距鄰接的非積纖部5的縱向端5F、5R為5mm以內的部位。但是,這些壓實部6 的形式中,特別優選的形式是圖4(a)及圖4(b)所示的形式。即,優選壓實部6中的與非積纖部5的縱向端5F、5R鄰接的鄰接部位60的橫向Y的長度(即寬度)與該非積纖部5的縱向端5F、5R的橫向Y的長度相同(圖4(a)所示的形式),或比其短(圖4(b)所示的形式)。圖4(c)所示的形式中,排泄液可能相對流入并擴散至寬度窄的非積纖部5側即襠部1M側,而可能產生側漏。圖4(a)及圖4(b)所示的形式中,這種可能較小,而特別優選。
尿布1A中,在非積纖部5的橫向Y的周邊部沒有形成將芯形成材料壓實(進行壓縮而高密度化)而成的壓實部(高密度部)。這里所說的“非積纖部的橫向周邊部”是指在縱向X上與非積纖部5的沿著縱向X的側緣處于相同位置的部分,且從該側緣向橫向Y的外側在20mm以內的區域。利用該結構,能夠抑制通過非積纖部5的排泄液向橫向Y擴散,可有效地防止所謂的側漏。尿布1A中,不僅非積纖部5的橫向Y的周邊部,而且吸收性芯40中的與非積纖部5在縱向X上處于相同位置的部分整體都沒有被壓實。此外,本實用新型中,“高密度部沒有形成于非積纖部的橫向周邊部”不是必須的,例如尿布1A中,也可以在非積纖部5的橫向周邊部,即縱向X上與非積纖部5的沿著縱向X的側緣處于相同位置的部分且從該側緣向橫向Y的外側在20mm以內的區域形成作為高密度部的壓實部6。
從上述的更可靠地實現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等的作用效果的觀點來看,尿布1A中的各部的尺寸等優選如下述設定。
各非積纖部5的橫向Y的長度(即寬度)優選為4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5mm以上,而且優選為30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25mm以下,更具體而言,優選為4mm以上30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5mm以上25mm以下。
各非積纖部5的縱向X的長度相對于吸收性芯40的縱向X的長度,優選為10%以上,進一步優選為20%以上,而且優選為50%以下,進一步優選為40%以下,更具體而言,優選為10%以上50%以下,進一步優選為20%以上40%以下。
各壓實部6的橫向Y的長度(即寬度)優選為3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4mm以上,而且優選為28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23mm以下,更具體而言,優選為3mm以上28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4mm以上23mm以下。
各壓實部6的縱向X的長度相對于吸收性芯40的縱向X的長度,優選為4%以上,進一步優選為5%以上,而且優選為18%以下,進一步優選為15%以下,更具體而言,優選為4%以上18%以下,進一步優選為5%以上15%以下。
此外,就這里所說的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各自的“寬度”(橫向Y的長度)而言,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的寬度在縱向X上不一定(固定)的情況下,指最小寬度。
壓實部6的密度優選為0.06g/cm3以上,進一步優選為0.08g/cm3以上,而且優選為0.60g/cm3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50g/cm3以下,更具體而言,優選為0.06g/cm3以上0.60g/cm3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08g/cm3以上0.50g/cm3以下。
壓實部6的無負載下的厚度(在壓實部6位置處的吸收體4的無負載下的厚度)優選為0.5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1mm以上,而且優選為10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8mm以下,更具體而言,優選為0.5mm以上10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1mm以上8mm以下。
壓實部6與吸收性芯40中沒有被壓實的區域(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以外的部分)的密度比,即前者/后者,優選為1.6以上,進一步優選為1.8以上。此外,后者(吸收性芯40的密度)如上所述。
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a)及圖2(b)所示,在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正面片2和肌膚側包芯片41利用粘接劑接合。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中的兩個片2、41的接合部例如能夠如下形成。即,在兩個片2、41的至少一者的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的對應位置預先涂敷熱熔型粘接劑等粘接劑,用正面片2包覆吸收體4,更具體而言包覆片41的肌膚相對面之后,從正面片2側對正面片2的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的對應位置進行按壓處理,由此,能夠分別在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使兩個片2、41接合。通過在非積纖部5和壓實部6接合兩個片2、41,而在與肌膚接觸的面形成槽,因此,實現在排尿時尿易于迅速地向縱向擴散而提高干爽感的效果。
圖5及圖6(a)及圖6(b)中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其他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對于后述的其他實施方式,以與上述實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A不同的構成部分為主進行說明,相同的構成部分標注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說明。沒有特別說明的構成部分可適當應用關于尿布1A的說明。
尿布1A中的壓實部6的密度和厚度均勻,但圖5所示的尿布1B中的壓實部6具有隨著從非積纖部5的縱向端5F、5R向吸收性芯40的縱向端40F、40R去密度逐漸降低并且厚度增加的部分。利用該結構,緩和壓實部6的存在所引起的肌膚相對面側的高度差,因此,減少尿布1A穿著時的不適感。另外,如上述,壓實部6是通過在吸收體4(吸收性芯40和包芯片41、42)的規定部位實施壓花加工而形成時,通過將壓實部6以圖5所示的方式構成,利用該壓花加工降低對包芯片41、42的損傷。
另外,上述的實施方式中的壓實部6俯視時形成為長方形形狀,橫向Y的長度(即寬度)在壓實部6的縱向X的全長上為一定,但也可以如圖6(a)及圖6(b)所示的壓實部6A、6B那樣,具有隨著向吸收性芯40的縱向端40F、40R去而橫向Y的長度逐漸變長的部分。壓實部6A如圖6(a)所示俯視時形成為等腰梯形形狀,其上底側與非積纖部5連接。壓實部6B如圖6(b)所示,俯視時形成所謂的碗(盆)形狀那樣的大致碗狀,且該碗的底部側與非積纖部5連接。根據壓實部6A、6B,從非積纖部5滲入的排泄液根據壓實部6A、6B的俯視形狀輻射狀地擴散,因此,能夠期待液體擴散性的更進一步的提高,也更進一步有效地利用吸收體整體。
以上,說明了本實用新型,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可以適當變更。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中,非積纖部的數量沒有特別限制,也可以在吸收性芯的橫向中央部僅形成1條,也可以在橫向并排形成3條以上。
本實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那樣展開型一次性尿布,廣泛包含從人體排出的體液(尿、經血、軟便、汗等)的吸收所使用的物品,也包括短褲型一次性尿布、生理用衛生巾、生理用短褲等。
關于上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還公開以下內容。
<1>一種吸收性物品,具有將包含吸收性材料的芯形成材料積纖而成的吸收性芯,且具有從穿著者的腹側經由胯襠部向背側延伸的縱向和與該縱向正交的橫向,并且在縱向上包括:襠部,包括在穿著時與該胯襠部的排泄部相對配置的排泄部相對部;腹側部,配置于比該襠部靠穿著者的腹側的部位;背側部,配置于比該襠部靠穿著者的背側的部位,其中,
在上述吸收性芯形成有在縱向延伸的非積纖部,該非積纖部從上述腹側部中的比該吸收性芯的腹側縱向端靠縱向內側的位置,經由上述襠部延伸至比上述背側部中的比該吸收性芯的背側縱向端靠縱向內側的位置,
在上述腹側部和上述背側部,與上述非積纖部的縱向兩端分別鄰接地形成有上述芯形成材料的密度比周邊部高的高密度部(將上述芯形成材料壓實而成的壓實部),
上述高密度部從上述非積纖部的縱向端沿著假想使該非積纖部向上述吸收性芯的縱向端延長時的假想延長線延伸,但沒有到達該吸收性芯的縱向端。
<2>根據<1>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高密度部沒有形成于上述非積纖部的橫向周邊部。
<3>根據<1>或<2>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高密度部的與上述非積纖部的縱向端的鄰接部位的橫向長度與該非積纖部的縱向端的橫向長度相同或比其短。
<4>根據<1>~<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高密度部俯視時形成為長方形形狀,其長度方向與縱向一致,
在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膚相對面,上述高密度部的橫向的長度在其長度方向的全長上為一定,且在該吸收性芯的非肌膚相對面,該高密度部的橫向的長度在其長度方向的全長上也為一定。
<5>根據<1>~<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高密度部具有隨著向上述吸收性芯的縱向端去而橫向長度逐漸變長的部分。
<6>根據<1>~<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高密度部具有隨著從上述非積纖部的縱向端向上述吸收性芯的縱向端去而密度逐漸降低并且厚度增加的部分。
<7>根據<1>~<6>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芯為單層結構,俯視時為縱向的中央部向內側縮細的沙漏狀,且形成為縱向上較長的形狀。
<8>根據<1>~<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非積纖部是構成上述吸收性芯的芯形成材料完全不存在的貫通孔。
<9>根據<1>~<8>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非積纖部以在橫向將上述吸收性物品二等分且在縱向延伸的縱中心線為基準對稱地形成有一對。
<10>根據<1>~<9>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非積纖部俯視時形成為長方形形狀,其長度方向與縱向一致,
在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膚相對面,上述非積纖部的橫向的長度在其長度方向的全長上為一定,且在該吸收性芯的非肌膚相對面,該非積纖部的橫向的長度在其長度方向的全長上也為一定。
<11>根據<1>~<10>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非積纖部在上述腹側部具有腹側縱向端,該腹側縱向端位于比上述吸收性芯的腹側縱向端靠縱向內側的位置,
在上述非積纖部的腹側縱向端與上述吸收性芯的腹側縱向端之間存在的構成該吸收性芯的芯形成材料比該非積纖部中的多。
<12>根據<1>~<11>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非積纖部在上述背側部具有背側縱向端,該背側縱向端位于比上述吸收性芯的背側縱向端靠縱向內側的位置,
在上述非積纖部的背側縱向端與上述吸收性芯的背側縱向端之間存在的構成該吸收性芯的芯形成材料比該非積纖部中的多。
<13>根據<1>~<12>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高密度部中,肌膚相對面側與上述非積纖部以外的周邊部相比凹陷成凹狀,而非肌膚相對面側平坦。
<14>根據<1>~<1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芯的腹側縱向端與存在于上述腹側部的上述高密度部的離開距離,和上述吸收性芯的背側縱向端與存在于上述背側部的上述高密度部的離開距離分別優選為50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60mm 以上,而且優選為120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110mm以下,更具體而言,優選為50mm以上120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60mm以上110mm以下。
<15>根據<1>~<1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不僅上述非積纖部的橫向周邊部,而且在縱向X上與上述吸收性芯的該非積纖部處于相同位置的部分整體沒有被壓實(即上述高密度部沒有形成于上述吸收性芯的與上述非積纖部在縱向上處于相同位置的部分)。
<16>根據<1>~<1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非積纖部的橫向的長度(即寬度)優選為4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5mm以上,而且優選為30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25mm以下。
<17>根據<1>~<16>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非積纖部的縱向的長度相對于上述吸收性芯的縱向的長度,優選為10%以上,進一步優選為20%以上,而且優選為50%以下,進一步優選為40%以下。
<18>根據<1>~<1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高密度部的橫向的長度(即寬度)優選為3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4mm以上,而且優選為28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23mm以下。
<19>根據<1>~<18>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高密度部的縱向的長度相對于上述吸收性芯的縱向的長度,優選為4%以上,進一步優選為5%以上,而且優選為18%以下,進一步優選為15%以下。
<20>根據<1>~<19>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高密度部的密度優選為0.06g/cm3以上,進一步優選為0.08g/cm3以上,而且優選為0.60g/cm3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50g/cm3以下。
<21>根據<1>~<20>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高密度部與上述吸收性芯中的沒有被壓實的區域(上述非積纖部和上述高密度部以外的部分)的密度比,即前者/后者,優選為1.6以上,進一步優選為1.8以上。
<22>根據<1>~<21>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具有包覆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膚相對面的肌膚側包芯片和包覆該吸收性芯的非肌膚相對面的非肌膚側包芯片,上述非積纖部中,兩包芯片彼此接合。
<23>根據<22>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兩包芯片為無紡布。
<24>根據<22>或<23>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肌膚側包芯片和上述非肌膚側包芯片是連續的一個包芯片,具有上述吸收性芯的橫向的長度的2倍以上3倍以下的寬度,上述一個包芯片包覆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膚相對面的整個區域,且從該吸收性芯的沿著縱向的兩側緣向橫向的外側伸出,該伸出部向該吸收性芯的下方翻卷,而包覆該吸收性芯的非肌膚相對面的整個區域。
<25>根據<22>~<2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非積纖部中的上述兩包芯片彼此的接合部在該非積纖部的縱向的大致全長上延伸。
<26>根據<22>~<2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非積纖部中的上述兩包芯片彼此的接合部在上述吸收性芯的厚度方向上偏倚在非肌膚相對面側,上述非肌膚側包芯片是平坦的,但上述肌膚側包芯片在該非積纖部的形成位置凹陷成凹狀。
<27>根據<22>~<2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非積纖部中的上述兩包芯片彼此的接合部在上述吸收性芯的厚度方向上偏倚在肌膚相對面側,上述肌膚側包芯片是平坦的,但上述非肌膚側包芯片在該非積纖部的形成位置凹陷成凹狀。
<28>根據<22>~<2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非積纖部中的上述兩包芯片彼此的接合部位于上述吸收性芯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上述肌膚側包芯片和上述非肌膚側包芯片分別在該非積纖部的形成位置凹陷成凹狀。
<29>根據<22>~<28>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還具有正面片,該正面片配置于上述吸收性芯的肌膚相對面側,在穿著時可以與穿著者的肌膚接觸,
在上述非積纖部和上述高密度部,上述正面片和上述肌膚側包芯片利用粘接劑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