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超聲檢查探頭裝置。
背景技術:
超聲檢查是醫療機構比較常規的檢查方法之一,超聲檢查是用超聲波照射到身體上,將身體組織的反射波進行圖像化的處理。在超聲檢查中,醫生在手持超聲探頭在患者皮膚上滑移的時候,探頭所發射的超聲波傳遞到患者體內并接收反射的回波,在對回波進行分析后,出現了超聲影像,如果只是探頭與皮膚直接接觸,之間會產生空氣空隙,造成皮膚表面的反射,無法將能量傳入組織內部。耦合劑能填充空氣的空隙,使探頭產生的超聲波可以有效的傳遞到患者體內。但是,對于檢查精確度要求高的病人,單純使用耦合劑有時并不能完全填充空氣的空隙,尤其是第一次檢查之后發現需要精確探查的病例或病人來說,完全排除空氣的干擾至關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排除空氣干擾的超聲檢查探頭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超聲檢查探頭裝置,包括手柄和探頭本體,所述手柄與探頭本體固定連接,所述手柄的下部設置有擠壓囊,所述擠壓囊內設置有容納耦合劑的儲存腔,所述探頭本體的下端設置有聲透器,所述探頭本體的側壁上設置有耦合劑出口,所述儲存腔通過出劑管與耦合劑出口相連,所述探頭本體的下部套設有環形氣囊,所述環形氣囊的上部連接有充氣管,所述充氣管上設置有氣閥,所述環形氣囊的下端具有頸狀段,所述環形氣囊和探頭本體的底端之間圍成一空腔,所述空腔通過抽吸管路連接有氣體抽吸器,所述抽吸管路上設置有截止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氣體抽吸器包括接頭、圓筒、活塞和推桿,所述圓筒通過接頭與抽吸管路連接,所述活塞設置在圓筒內,所述活塞與推桿連接。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擠壓囊由軟橡膠制成。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取上述技術手段而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超聲檢查探頭裝置,通過在探頭本體上套設環形氣囊,使用時環形氣囊貼附在待撿皮膚部位,通過氣體抽吸器將空腔的氣體抽出,避免待撿部位的皮膚與探頭之間產生空氣空隙,使得超聲傳導良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超聲檢查探頭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超聲檢查探頭裝置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手柄,2-擠壓囊,3-儲存腔,4-探頭本體,5-聲透器,6-出劑管,7-耦合劑出口,8-環形氣囊,9-充氣管,10-氣閥,11-頸狀段,12-空腔,13-抽吸管路,14-截止閥,15-氣體抽吸器,16-接頭,17-圓筒,18-活塞,19-推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超聲檢查探頭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手柄1和探頭本體4,手柄1與探頭本體4固定連接,手柄1的下部設置有擠壓囊2,擠壓囊2優選由軟膠囊制成,擠壓囊2內設置有容納耦合劑的儲存腔3,探頭本體4的下端設置有聲透器5,探頭本體4的側壁上設置有耦合劑出口7,儲存腔3通過出劑管6與耦合劑出口7相連,探頭本體4的下部套設有環形氣囊8,環形氣囊8的上部連接有充氣管9,充氣管9上設置有氣閥10,環形氣囊8的下端具有頸狀段11,環形氣囊8和探頭本體4的底端之間圍成一空腔12,空腔12通過抽吸管路13連接有氣體抽吸器15,抽吸管路13上設置有截止閥14。如圖2所示,氣體抽吸器15包括接頭16、圓筒17、活塞18和推桿19,圓筒17通過接頭16與抽吸管路13連接,活塞18設置在圓筒17內,活塞18與推桿19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超聲檢查探頭裝置,通過在探頭本體4上套設環形氣囊8,使用時環形氣囊8貼附在待撿皮膚部位,頸狀段11能夠使環形氣囊與皮膚貼合緊密;通過氣體抽吸器15將空腔的氣體抽出,避免待撿部位的皮膚與探頭本體4之間產生空氣空隙,使得超聲傳導良好。該超聲檢查探頭裝置能提高病變檢出率和檢查效率,方便操作,易于推廣使用。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