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用品的領域,尤其涉及介入手術時所用手術包的結構。
背景技術:
臨床實踐證明,介入醫護人員常常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手術時如果缺少相關得心應手的輔助器械,會直接導致醫護人員極大的身心負擔,影響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目前,臨床尚無專用介入手術包,醫護人員必須臨時準備,逐一取拿放置在不同之處的各種相關物品,費時費力、極不方便,不僅有準備不齊全、容易污染之可能,特別搶救病人情況時常導致護理人員情緒急燥、丟三落四、延誤搶救時間、甚至不慎污染無菌物品,為感染和醫患糾紛埋下隱患。介入手術穿刺針較長,術中需要注射器和注射器針頭較多,介入手術無洗手護士洗手上臺整理,僅靠手術醫生助手既配合手術,又整理手術臺,易導致臺上物品擺放不整齊,術后巡回護士需將手術臺面銳器針頭逐一撿出放入銳器盒內,極易發生針刺傷,增加護理人員危險性和工作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為臨床提供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安全規范的一次性介入手術包。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次性介入手術包,包括密封無菌的包體,在包體內設有兩個彎盤、兩個治療碗、兩個量杯、兩個CT機頭塑料套、兩副手套、兩件手術衣、四塊刀巾、大洞巾、一把卵圓鉗、一治療盆、數塊小紗布、小型銳器盒、若干導絲固定器;所述導絲固定器包括柔性固定條,在柔性固定條上一體設置兩組卡齒,兩組卡齒位于柔性固定條的同一側面上,每組卡齒均沿柔性固定條的長度方向布置;柔性固定條上的兩組卡齒互相嚙合,兩組卡齒嚙合后且柔性固定條的自由端相絞合固定,嚙合后的兩組卡齒之間的柔性固定條形成導絲穿過口。
彎盤存放手術刀、暫時存儲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治療碗盛無菌生理鹽水。量杯盛麻醉藥和造影劑。導絲固定器用來固定導絲,先將導絲繞成多圈,然后將柔性固定條的中間處繞在多圈導絲上,再通過手捏將兩組卡齒互相嚙合,再將柔性固定條的自由端相絞合,使得多圈導絲固定在導絲穿過口中。大洞巾用于給患者特定部位做外科手術的手術單。塑料套用于套置CT機的機頭上。手套是醫生做手術時所用。銳器盒可及時將針頭放入盒內,不需要護士重復勞動力,避免針刺傷。
本實用新型組件齊全、安全規范、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能夠確保介入手術的規范化標準化和安全性,提手術質量,提高醫護質量和效率,有效避免污染、杜絕交叉感染及防止穿刺傷口并發癥。
優選地,所述小型銳器盒包括外盒,在外盒的內部設置抽拉內盒,抽拉式小型銳器盒便捷又安全。
優選地,所述治療盆包括盆體,在盆體的內底部設有至少兩個卡子,其中兩個卡子呈對角布置。當導絲數量較多時,可繞在盤子內并用卡子固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導絲固定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小型銳器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治療盆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次性介入手術包,包括密封的包體1,在包體1內設有兩個彎盤2、兩個治療碗3、兩個量杯5、兩個CT機頭塑料套9、兩副7.5手套6、兩件手術衣14、四塊刀巾8、大洞巾7、一把卵圓鉗12、一治療盆11、數塊小紗布13、小型銳器盒10、若干導絲固定器4。
如圖2所示,導絲固定器4包括柔性固定條4-1,在柔性固定條4-1上一體設置兩組卡齒4-2,兩組卡齒4-2位于柔性固定條4-1的同一側面上,每組卡齒4-2均沿柔性固定條4-1的長度方向布置。柔性固定條4-1上的兩組卡齒4-2互相嚙合,兩組卡齒4-2嚙合后且柔性固定條4-1的自由端相絞合固定,嚙合后的兩組卡齒4-2之間的柔性固定條4-1形成導絲穿過口4-3。導絲繞成多圈時,將柔性固定條4-1的中間處繞在導絲上,再將柔性固定條4-1兩端的卡齒4-2互相嚙合,再絞合,使得導絲固定在導絲穿過口4-3中。
如圖3所示,小型銳器盒10包括外盒10-1,在外盒10-1的內部設置抽拉內盒10-2。及時將針頭放入銳器盒內,不需要護士重復勞動力,避免刺傷。
如圖4所示,治療盆11包括盆體11-1,在盆體11-1的內底部設有四個卡子12,四個卡子12布置在盆體11-1的四個角上。當導絲數量較多時,可繞在盤子內并用卡子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