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殘疾人輪椅適配系統。
背景技術:
輪椅為殘疾人和體弱老年人不可或缺的行走工具,它不僅是殘疾人士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借助于輪椅進行身體鍛煉和參加社會活動,但是由于現有技術中輪椅功能的限制,殘疾人士也僅能借助于輪椅去參加一些在平地上的較為穩定的社會活動或戶外活動,而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去體驗多姿多彩的具有挑戰力的戶外活動,例如爬山、滑雪等。并且有些因為事故而造成雙腿殘疾的人員突然使用輪椅,一時不能適應輪椅的生活,從而給生活造成困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殘疾人輪椅適配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依靠輪椅的腿部殘疾人士不能體驗豐富多彩的戶外生活以及腿部殘疾人士首次使用輪椅時不適應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殘疾人輪椅適配系統,包括輪椅本體、顯示裝置、運動控制系統和中央控制裝置,運動控制系統包括運動控制平臺和升降裝置,運動控制平臺上靠近一側面的位置上設有顯示裝置,運動控制平臺的另一側面呈弧形,將運動控制平臺的上端面和水平地面連接一起;顯示裝置的外表面上嵌有顯示屏;運動控制平臺中心位置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升降裝置,升降裝置包括升降機和臺體,升降機和臺體連接并為臺體提供上下升降的動力;臺體上端面設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內設有傳送帶,弧形凹槽的開槽方向與顯示裝置的前端面和運動控制平臺的上端面的交界線互相垂直;運動控制平臺上設有兩個相互對稱的輪速采集裝置,兩個輪速采集裝置分別位于兩個弧形凹槽遠離顯示裝置的一端。
進一步的,中央控制裝置分別和顯示屏、運動控制系統、輪速采集裝置電連接。
進一步的,凹槽的橫截面為圓形,臺體為圓柱體。
進一步的,中央控制裝置的殼體的前端面是弧形,上端面所在的平面與水平面的夾角是銳角。
進一步的,中央控制裝置的殼體的左右兩端面分別開有向內凹陷的手握槽。
進一步的,顯示裝置為長方體,上端面的兩個對角為圓角。
進一步的,運動控制平臺靠近凹槽的邊緣部位、臺體的邊緣部位分別設有安全警示帶。
進一步的,顯示屏和顯示裝置上端面之間的距離小于顯示屏和顯示裝置下端面之間的距離。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殘疾人輪椅適配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殘疾人輪椅適配系統,使得腿部殘疾人士根據意愿能夠通過系統設置而得到到豐富多彩的戶外運動的體驗,豐富了腿部殘疾人士的社會生活。
(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殘疾人輪椅適配系統,使得因為事故原因而造成的腿部殘疾人士,通過適配系統來體驗輪椅生活,緩解初次使用輪椅而帶來的不適應。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殘疾人輪椅適配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顯示裝置,11-顯示屏,2-運動控制系統,20-運動控制平臺,21-凹槽,22-臺體,23-弧形凹槽,24-輪速采集裝置,25-傳送帶,26-安全警示帶,3-中央控制裝置,31-手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下:
如圖1所示,一種殘疾人輪椅適配系統,包括輪椅本體、顯示裝置1、運動控制系統2和中央控制裝置3,運動控制系統2包括運動控制平臺20和升降裝置,運動控制平臺20上靠近一側面的位置上設有顯示裝置1,運動控制平臺20的另一側面呈弧形,將運動控制平臺20的上端面和水平地面連接一起;顯示裝置1的外表面上嵌有顯示屏11,其中顯示裝置1為長方體且上端面的兩個對角為圓角,顯示屏11和顯示裝置1上端面之間的距離小于顯示屏11和顯示裝置1下端面之間的距離;運動控制平臺20中心位置設有凹槽21,凹槽21內設有升降裝置,升降裝置包括升降機和臺體22,升降機和臺體22連接并為臺體22提供上下升降的動力;臺體22上端面設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弧形凹槽23,弧形凹槽23內設有傳送帶25,弧形凹槽23的開槽方向與顯示裝置1的前端面和運動控制平臺20的上端面的交界線互相垂直,其中凹槽21的橫截面為圓形,臺體22為圓柱體;運動控制平臺20上設有兩個相互對稱的輪速采集裝置24,兩個輪速采集裝置24分別位于兩個弧形凹槽23遠離顯示裝置的一端;運動控制平臺20靠近凹槽21的邊緣部位、臺體22的邊緣部位分別設有安全警示帶26;中央控制裝置3分別和顯示屏11、運動控制系統2、輪速采集裝置24電連接,中央控制裝置3的殼體的前端面是弧形,上端面所在的平面與水平面的夾角是銳角,中央控制裝置3的殼體的左右兩端面分別開有向內凹陷的手握槽31。
在使用過程中,首先啟動運動控制系統2里的升降裝置,將升降裝置中的臺體22的上表面和運動控制平臺20的上表面處于同一平面上,然后腿部殘疾人士座上輪椅,將輪椅滑到臺體22上,將輪椅的兩個輪子駛入臺體22上的兩個弧形凹槽23內,然后啟動顯示裝置1,根據腿部殘疾人士的需求選擇不同的戶外場景,若腿部殘疾人士想體驗爬山的過程,則顯示裝置將爬山的場景通過顯示屏顯示出來,然后啟動運動控制系統2和輪速采集裝置24,腿部殘疾人士可轉動輪椅,輪速采集裝置24則將采集到的信息輸入中央控制裝置3,然后中央控制裝置3則將信息輸入顯示裝置1中,則顯示裝置1根據輪速采集裝置輸入的信號,模擬爬山行進的過程,而且腿部殘疾人士可通過控制輪椅的速度來體驗爬山的過程,從而使得腿部殘疾人士可以像正常人那樣體驗爬山的過程,來享受戶外生活所帶來的快樂。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