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理療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升降理療床。
背景技術:
現有的理療床升降機構復雜,需要龐大的設備來對理療臺升降,龐大的設備占用了較大的底面空間,留給醫務人員手法治療時站立位及姿勢帶來空間的限制。而且在升降過程中,由于構件過多,零部件越多損壞的幾率越大,其中任何一個零件在中途損壞都容易造成治療的延誤。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夠節省占地空間、給醫務人員站立位保留充足空間、保證理療臺穩定升降的理療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過下述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升降理療床,包括理療臺和底架,所述的底架中部豎直設置有立桿,立桿與理療臺之間設置有升降機構,底架上設置有推桿電機,升降機構包括豎直升降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豎直升降桿、立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構成平行四邊形,第二連桿側面對稱設置有驅動連桿,驅動連桿的兩端與第二連桿的兩端同軸鉸接,推桿電機的自由端鉸接有傳動連桿,傳動連桿遠離推桿電機的一端與驅動連桿中部固定相連。底架中不設置立桿,在立桿與理療臺之間設置升降機構,利用立桿對升降機構支撐,升降機構架設在立桿上,能夠有效地節省底部空間。升降機構包括豎直升降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豎直升降桿、立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構成平行四邊形,即升降機構位于豎直面內,水平方向的寬度有效降低,進一步節省空間。第二連桿側面對稱設置有驅動連桿,驅動連桿的兩端與第二連桿的兩端同軸鉸接,當推桿電機推動傳動連桿時,傳動連桿帶動驅動連桿,驅動連桿帶動第二連桿旋轉,而豎直升降桿和立桿始終保持豎直狀態,通過第二連桿的旋轉改變第二連桿與立桿和豎直升降桿的夾角,進而改變升降機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同時使豎直升降桿升降,實現理療臺的升降。由于升降機構采用平行設置的豎直升降桿和立桿以及平行設置的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保證升降機構的穩定性,同時將升降機構設置在豎直面上,減小橫向寬度,給醫務人員保留較大的站立位。同時,利用推桿電機推動傳動桿,再利用傳動桿推動驅動連桿,利用驅動連桿帶動升降機構升降,使升降機構中的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無需直接受力,保證升降機構的穩定性。
作為優選,第一連桿的一端與豎直升降桿下端鉸接、另一端與立桿下端鉸接,第二連桿的一端與豎直升降桿的上端鉸接、另一端與立桿上端鉸接,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在同一個豎直面內平行。第一連桿的兩端分別連接豎直升降桿和立桿,第二連桿的兩端分別連接豎直升降桿和立桿,而且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在同一個豎直面內,使升降機構的豎直升降桿、第一連桿、立桿和第二連桿均位于同一個豎直面內,整個升降機構的橫向寬度取決于四個桿的厚度,有效地節省了橫向占地空間,同時保證升降機構所受的豎直重力與整個升降機構位于同一個豎直面內,避免升降機構收到傾斜的扭矩,保證升降機構的穩定性。
作為優選,所述的底架呈“工”字形,底架下表面設置有支撐柱,底架邊角處設置有腳輪,腳輪通過連接柱與底架相連,連接柱上設置有用于控制連接柱豎直長度的旋轉手柄。底架呈“工”字形,底架的兩端支撐,中部保留較大的空間供醫務人員站立。底架下表面設置有支撐柱,當旋轉手柄旋轉使腳輪低于支撐柱時,此時支撐柱懸空,利用腳輪改變整個理療床的位置。當旋轉手柄旋轉使腳輪高于支撐柱時,支撐柱接觸地面,實現理療床的定位,同時能夠對底架支撐。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升降理療床具備下述優點:第二連桿側面對稱設置有驅動連桿,驅動連桿的兩端與第二連桿的兩端同軸鉸接,當推桿電機推動傳動連桿時,傳動連桿帶動驅動連桿,驅動連桿帶動第二連桿旋轉,而豎直升降桿和立桿始終保持豎直狀態,通過第二連桿的旋轉改變第二連桿與立桿和豎直升降桿的夾角,進而改變升降機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同時使豎直升降桿升降,實現理療臺的升降。由于升降機構采用平行設置的豎直升降桿和立桿以及平行設置的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保證升降機構的穩定性,同時將升降機構設置在豎直面上,減小橫向寬度,給醫務人員保留較大的站立位。同時,利用推桿電機推動傳動桿,再利用傳動桿推動驅動連桿,利用驅動連桿帶動升降機構升降,使升降機構中的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無需直接受力,保證升降機構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個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示說明:1-底架,2-理療臺,3-立桿,4-推桿電機,5-傳動連桿,6-驅動連桿,7-豎直升降桿,8-第一連桿,9-第二連桿,10-腳輪,11-連接柱,12-旋轉手柄,13-支撐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1:如圖1、2所示,一種升降理療床,包括理療臺2和底架1,底架中部豎直設置有立桿3,立桿與理療臺之間設置有升降機構,底架上設置有推桿電機4,升降機構包括豎直升降桿7、第一連桿8和第二連桿9,豎直升降桿、立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構成平行四邊形,第二連桿側面對稱設置有驅動連桿6,驅動連桿的兩端與第二連桿的兩端同軸鉸接,推桿電機的自由端鉸接有傳動連桿5,傳動連桿遠離推桿電機的一端與驅動連桿中部固定相連。第一連桿的一端與豎直升降桿下端鉸接、另一端與立桿下端鉸接,第二連桿的一端與豎直升降桿的上端鉸接、另一端與立桿上端鉸接,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在同一個豎直面內平行。底架呈“工”字形,底架下表面設置有支撐柱13,底架邊角處設置有腳輪10,腳輪通過連接柱11與底架相連,連接柱上設置有用于控制連接柱豎直長度的旋轉手柄12。
底架中不設置立桿,在立桿與理療臺之間設置升降機構,利用立桿對升降機構支撐,升降機構架設在立桿上,能夠有效地節省底部空間。升降機構包括豎直升降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豎直升降桿、立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構成平行四邊形,即升降機構位于豎直面內,水平方向的寬度有效降低,進一步節省空間。第二連桿側面對稱設置有驅動連桿,驅動連桿的兩端與第二連桿的兩端同軸鉸接,當推桿電機推動傳動連桿時,傳動連桿帶動驅動連桿,驅動連桿帶動第二連桿旋轉,而豎直升降桿和立桿始終保持豎直狀態,通過第二連桿的旋轉改變第二連桿與立桿和豎直升降桿的夾角,進而改變升降機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同時使豎直升降桿升降,實現理療臺的升降。由于升降機構采用平行設置的豎直升降桿和立桿以及平行設置的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保證升降機構的穩定性,同時將升降機構設置在豎直面上,減小橫向寬度,給醫務人員保留較大的站立位。同時,利用推桿電機推動傳動桿,再利用傳動桿推動驅動連桿,利用驅動連桿帶動升降機構升降,使升降機構中的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無需直接受力,保證升降機構的穩定性。第一連桿的兩端分別連接豎直升降桿和立桿,第二連桿的兩端分別連接豎直升降桿和立桿,而且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在同一個豎直面內,使升降機構的豎直升降桿、第一連桿、立桿和第二連桿均位于同一個豎直面內,整個升降機構的橫向寬度取決于四個桿的厚度,有效地節省了橫向占地空間,同時保證升降機構所受的豎直重力與整個升降機構位于同一個豎直面內,避免升降機構收到傾斜的扭矩,保證升降機構的穩定性。底架呈“工”字形,底架的兩端支撐,中部保留較大的空間供醫務人員站立。底架下表面設置有支撐柱,當旋轉手柄旋轉使腳輪低于支撐柱時,此時支撐柱懸空,利用腳輪改變整個理療床的位置。當旋轉手柄旋轉使腳輪高于支撐柱時,支撐柱接觸地面,實現理療床的定位,同時能夠對底架支撐。
應理解,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