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衛生用品領域,特別是一種蠶絲短纖維制作的創口貼。
背景技術:
創口貼,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外科用藥。創口貼,又名“止血膏藥”,具有止血,護創作用。它是由一條長形的膠布,中間附以一小塊浸過藥物的紗條構成。由于它的結構的限制,創口貼只能用于小塊的創傷應急治療,從而起到暫時的止血,保護創面的作用。
傳統的創口貼采用的止血紗條,非生物結晶材料,貼于傷口,會倒吸一些血水在紗條上,而且紗條容易與血肉粘附在一起,在換藥時增加患者痛苦。其次,如果過久地使用,創口貼外層的膠布不透氣,就會使傷口和傷口周圍的皮膚發白、變軟,如果紗條內部帶有細菌,順著紗條吸入的血水,就會導致繼發感染,這樣就會使傷口更加的惡化。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一種用于傷口修復、不易滋生細菌、更好透氣性、不粘血肉的由蠶絲短纖維制作的創口貼。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蠶絲短纖維制作的創口貼,其中:所述創口貼包括膠布外層以及純絲素纖維貼片組成;所述的膠布外層有防水層和粘合層組成;所述的純絲素纖維貼片位于粘合層的中部;所述的純絲素纖維貼片上設有營養液層。
所述的營養液的營養成分為鱷魚油、蠶絲氨基酸或青刺果提取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貼片由純絲素材料制作而成,材料本身不易產生細菌,不吸血水,具有更好的透氣性,皮膚親和性,能有效的止血,并不會吸收傷者的體液;
2)貼片上浸泡有營養液,能在與血水接觸后,快速融化,被人體吸收,有效促進傷口修復,因為貼片不吸血水,因此營養液被融化后,絲素貼片不會像其他棉貼片一樣與傷口搶吸營養液,這將使營養液更易被皮膚吸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參考圖1,一種蠶絲短纖維制作的創口貼包括膠布外層以及純絲素切片組成;所述的膠布外層有防水層1和粘合層2組成;所述的純絲素切片3位于粘合層2的中部;所述的純絲素切片3上設有營養液層4。
實施例一:一種含蠶絲氨基酸的由蠶絲短纖維制作的創口貼
一種蠶絲短纖維制作的創口貼,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工藝步驟如下:
1)削繭:將蠶繭削開三分之一大小,取出蠶蛹。
2)洗繭:將取出蠶蛹的蠶繭,置于清水池中洗凈,用絲網袋裝成一袋一袋的,便于裝在高溫蒸餾釜中脫膠。
3)脫膠:將蠶繭放進高溫蒸餾釜,溫度設置為120℃,蠶繭與水的比例為1:1.5混合,蒸煮2小時后,將脫出蠶絲絲膠的水倒出;
4)第二次脫膠:加入60℃的純水,將繭洗滌20分鐘,將蠶繭表層的絲膠進一步洗滌干凈,將混有絲膠的水倒出高溫蒸餾釜;
5)甩干:將洗滌干凈、并脫完絲膠的蠶繭從高溫蒸餾釜中取出,放進甩干機甩干水分;
6)打散:將甩干的繭開口處放進開繭機,開繭打散成為蠶絲;
7)梳理:將打散的蠶絲放于梳理機上梳理整齊;
8)切成短纖:將梳理整齊之后的蠶絲切成5cm的短纖維;
9)編織:將短纖維用紡織機編織成紗線,然后織成布待用;
10)浸泡:將編織好的布料浸泡在配置好的營養液中,浸泡1小時撈起;
11)用烤爐,在60℃溫度環境下將布料帶營養液烘干;
12)將帶有營養液烘干的蠶絲布,用切片機切成創口貼相應大小的純絲素纖維貼片;
13)將切片與膠布按照創口貼制作工藝,制作成創口貼即可。
實施例二:一種含鱷魚油的由蠶絲短纖維制作的創口貼
一種蠶絲短纖維制作的創口貼,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工藝步驟如下:
1)脫膠:同上;
2)第二次脫膠:加入60℃的經過四級濾壓系統過濾后得到的純水,將蠶繭洗滌12小時,將繭表層的絲膠洗滌干凈后,將得到的絲膠水倒出高溫蒸餾釜;因為第一次脫膠后,繭表層還會附有絲膠殘留物,所以避免脫膠不干凈,進行第二次脫膠,避免水質對純度有影響,所以采用四級濾壓系統對水進行過濾得到純水,此處的實際濾壓系統采用的是現有技術手段,該手段不列入此次專利保護范圍;第二次脫膠能保證蠶繭的絲素上不遺留絲膠;
3)甩干:將洗滌干凈絲膠的繭從高溫蒸餾釜中取出,放進甩干機甩干水分;
4)打散:將甩干的繭開口處放進開繭機,開繭打散成為蠶絲;
5)梳理:將打散的蠶絲放于梳理機上梳理整齊;
6)切成短纖:將梳理整齊之后的蠶絲切成3cm的短纖維;
7)編織:將短纖維采用水織技術織成布待用;
8)浸泡:將編織好的布料浸泡在配置好的鱷魚油營養液中,浸泡2小時撈起;鱷魚油、蠶絲氨基酸與去離子水配比為:3ml:1ml:100ml;
9)用烤爐,在60℃溫度環境下將布料帶營養液烘干;
10)將帶有營養液烘干的蠶絲布,用切片機切成創口貼相應大小的純絲素纖維貼片;
11)將切片與膠布按照創口貼制作工藝,制作成創口貼即可。
實施例三:一種含青刺果提取物的由蠶絲短纖維制作的創口貼
采用青刺果提取物代替實施例二中的鱷魚油,其他步驟與實施例二一致。
綜上所述,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閱讀本發明文件后,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無需創造性腦力勞動而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變換方案,均屬于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