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穩固定位的輸液港固定器。
背景技術:
目前輸液港在體表的形狀大致呈圓形結構,根據患者胖瘦的不同,港體在體表的突出高度也不同,在插蝶翼針的操作,護士左手必須用三個手指固定港體,右手再在港體上插針,兩手距離很近,對新手來說容易刺傷左手,且港體固定不穩。為了防止刺手,目前開了一種環形結構的固定器,但是環形的固定器手指只能三只手指按在上面,為了走管的缺口部分接不上力,固定不是很穩固,而且一般還出現打滑情況,而且固定器的缺口下方的輸液管時常會向上攏起來,給患者的輸液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為:提供一種可以穩固定位的輸液港固定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穩固定位的輸液港固定器,包括固定環和定位板;所述的固定環內側呈圓形結構;所述的固定環一側開設缺口;所述的固定環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凹槽;所述的凹槽從固定環的上端面向底部延伸;所述的凹槽上端開口,下端封閉;所述的固定環上的切口的兩側設有插接槽;所述的插接槽的截面位于固定環截面的上半部;所述的定位板呈弧形結構;所述的定位板的兩端可插入切口兩側的插接槽內。
進一步,所述的凹槽設有三個,三個凹槽均勻分布在固定環上。
進一步,所述的固定板上表面設有防滑區段。
進一步,所述的固定環底部固定有硅橡膠。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設計巧妙,可以先觀察好缺口所需要放置的位置,然后把固定環安裝在輸液港外側表皮上,然后再將定位板插入缺口兩側,這樣可以通過四只手指按住固定環和定位板,更加穩固,其中三只手指放在凹槽內防止打滑,還有一只手指輕輕按在定位板上即可,使用起來十分方便,不僅可以防止打滑,而且可以更加穩固的定位,還可以防止缺口下方的管向上攏起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固定環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固定板結構示意圖。
圖3為從圖1A方向的剖視圖。
圖4為從圖1B方向的剖視圖。
圖5為從圖2C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
技術實現要素:
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和2所示,一種穩固定位的輸液港固定器,包括固定環1和定位板2。所述的固定環1內側呈圓形結構。所述的固定環1一側開設缺口11。所述的固定環1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凹槽13。所述的凹槽13從固定環1的上端面向底部延伸。所述的凹槽13上端開口,下端封閉。所述的固定環1上的切口11的兩側設有插接槽12。如圖4所示,所述的插接槽12的截面位于固定環1截面的上半部。所述的定位板2呈弧形結構。所述的定位板2的兩端可插入切口11兩側的插接槽12內。如圖1和3所示,進一步優選,所述的凹槽13設有三個,三個凹槽13均勻分布在固定環1上。進一步優選,所述的固定板2上表面設有防滑區段。如圖3和4所示,進一步優選,所述的固定環1底部固定有硅橡膠3。
本實用新型設計巧妙,可以先觀察好缺口11所需要放置的位置,然后把固定環1安裝在輸液港外側表皮上,然后再將定位板2插入缺口11兩側,這樣可以通過四只手指按住固定環1和定位板2,更加穩固,其中三只手指放在凹槽13內防止打滑,還有一只手指輕輕按在定位板2上即可,使用起來十分方便,不僅可以防止打滑,而且可以更加穩固的定位,還可以防止缺口11下方的管向上攏起來。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