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技術領域,特指一種三軸旋轉螺旋按摩器。
背景技術:
:
按摩器英文(massager)是根據物理學,仿生學,生物電學、中醫學以及多年臨床實踐而研制開發出的新一代保健器材,作為新興保健用品的按摩器,對人體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的作用,可使勞累了一天的身體放松,有利于消除疲勞,從而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按摩器產品正在朝著小型化、家用話、高技術智能化方向發展。其中,低技術含量產品也朝著家用的方向發展,并與家電產品相結合。高技術產品正努力朝著微電子技術、數字技術、生物醫學工程技術與新功能材料技術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三軸旋轉螺旋按摩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三軸旋轉螺旋按摩器,包括:支架以及安裝于支架內的機芯,所述的機芯具有多個帶有螺旋紋的螺旋形轉軸以及驅動螺旋形轉軸轉動的傳動部,傳動部與一驅動裝置連接,傳動至螺旋形轉軸令螺旋形轉軸自轉;所述的支架表面開設有條形開口,以令螺旋形轉軸顯露于支架。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支架整體呈圓柱狀,支架包括:本體以及設置于本體上的端蓋,本體沿其長度方向開設有所述的條形開口。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條形開口貫通本體的上邊沿;所述的端蓋下端面成型有用于嵌入螺旋形轉軸端面的圓軸。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傳動部包括:主動齒輪和與之嚙合的從動齒輪,傳動部安裝于支架內,主動齒輪固定連接于驅動裝置的輸出軸,從動齒輪具有側齒,與主動齒輪嚙合,從動齒輪的上端面成型有凸軸。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螺旋形轉動的兩端內凹形成安裝孔,用于從動齒輪上的凸軸以及端蓋的圓軸安裝。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驅動裝置為馬達,馬達的輸出軸從支架底部伸入與主動齒輪連接。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支架底部開設有用于馬達的輸出軸穿入的穿孔。
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支架外套設有一軟膠導套,螺旋形轉軸的螺旋紋凸顯在軟質導套。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馬達帶動傳動部轉動,最后實現螺旋形轉軸的轉動,結構簡單、方便;螺旋形轉軸從支架顯露,并且螺旋形轉軸設置有多個,能夠從多方位感受到螺旋轉軸的動感,運用在按摩器中,更具體現效果,增加使用快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1;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見圖1-3所示,三軸旋轉螺旋按摩器,包括:支架1以及安裝于支架1內的機芯2,所述的機芯2具有多個帶有螺旋紋的螺旋形轉軸21以及驅動螺旋形轉軸21轉動的傳動部22,傳動部22與一驅動裝置3連接,傳動至螺旋形轉軸21令螺旋形轉軸21自轉;所述的支架1表面開設有條形開口,以令螺旋形轉軸21顯露于支架1。所述的支架1外套設有一軟膠導套4,螺旋形轉軸21的螺旋紋凸顯在軟質導套4,螺旋形轉軸21轉動時,在軟質導套4上形成螺紋轉動凸起。
具體而言,所述的支架1整體呈圓柱狀,支架1包括:本體11以及設置于本體11上的端蓋12,支架1內部形成容納腔,支架1的上端形成開口以方便螺旋形轉軸21的安裝,端蓋12蓋設于開口上。本體11沿其長度方向開設有所述的條形開口111,供螺旋形轉軸21顯露,條形開口111貫通本體11的上邊沿;所述的端蓋12下端面成型有用于嵌入螺旋形轉軸21端面的圓軸121。
所述的傳動部22包括:主動齒輪221和與之嚙合的從動齒輪222,傳動部22安裝于支架1內,主動齒輪221固定連接于驅動裝置3的輸出軸,從動齒輪222具有側齒,與主動齒輪221嚙合,從動齒輪222的上端面成型有凸軸2221。螺旋形轉動21的兩端內凹形成安裝孔,用于從動齒輪222上的凸軸2221以及端蓋12的圓軸121安裝。驅動裝置3為馬達,馬達的輸出軸從支架1底部伸入與主動齒輪21連接,支架1底部開設有用于馬達的輸出軸穿入的穿孔13。
本實施例中,螺旋形轉軸21設置有三個,且相互平行呈三角形分布,對應于三個螺旋形轉軸21對應設置有三個從動齒輪222,各從動齒輪222分別陷入到螺旋形轉軸21底部的安裝孔中,此處,從動齒輪222的凸軸2221為六角或者四角凸軸2221,對應螺旋形轉軸21底部的安裝孔為方形安裝孔,使從動齒輪222順便驅動螺旋形轉軸21,使用時,馬達接通電源,馬達輸出軸轉動,通過主動齒輪221帶動從動齒輪222轉動,最后帶動螺旋形轉軸21轉動。螺旋形轉軸21轉動時,在軟質導套4上形成螺紋轉動凸起,增加使用快感。
當然,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述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