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結扎或壓迫體內管狀部位的股動脈壓迫器。
背景技術:
在臨床中,股動脈穿刺術常常使用,以采集動脈血液標本或某些特殊檢查、急救時需加壓輸血輸液、用于區域性化療等。傳統的股動脈止血方法通過手工止血或者直接采用繃帶綁緊止血的方法,存在勞動強度大、止血效果差、使用不方便的缺點;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發展,股動脈止血操作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止血裝置,但是現有的股動脈止血裝置還存在結構復雜,制造成本高,使用不便的缺陷。
由此可知,在現有技術中,1、傳統的股動脈止血方法采用手工壓制止血或者繃帶綁緊止血,操作過程中存在:勞動強度大、止血效果差、操作不方便的缺陷;2、現有技術存在的股動脈止血設備中,設備結構復雜,操作過程繁瑣,使用人員使用不便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背景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股動脈壓迫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一端連接面板的中心部,當所述面板固定在腹股溝位置時,使所述凸起壓迫股動脈止血。
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面板的左側部和右側部平行設置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
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橫截面形狀為矩形,當所述矩形長邊垂直于人體腹股溝時,使所述凸起的某一側面垂直于股動脈。
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凸起接觸大腿一端為弧形。
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凸起弧形端部的弧形角度為10°-15°。
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面板靠近腹股溝一側為內凹的圓弧面。
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面板上表面設置繃帶粘貼處。
本實用新型的股動脈壓迫器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
1、面板中心部連接凸起,繃帶穿過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將股動脈壓迫器綁緊在大腿腹股溝位置,凸起壓迫股動脈止血;方便醫護人員對股動脈止血操作,提高止血效果,降低使用人員的勞動強度。
2、凸起與大腿接觸的端部設置為大腿外形結構,面板接觸腹股溝一側適應人體腹股溝結構設置為圓弧形;保證了股動脈壓迫器使用過程中病人的舒適度,防止股動脈壓迫器對病人二次傷害。
3、面板中心部凸起,面板左側部和右側部設置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通過繃帶綁緊簡便操作使用;本股動脈壓迫器總體結構設計簡單,制造成本低,避免了現有技術股動脈壓迫器結構復雜,病人使用不便的缺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股動脈壓迫器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股動脈壓迫器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面板,11、左側部,12、中心部,13、右側部,2、第一開口,3、第二開口,4、凸起,5、粘貼處。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股動脈壓迫器,包括:凸起4和面板1,凸起1固定連接在面板1的中心部。當使用人員通過繃帶綁緊股動脈壓迫器時,凸起4壓迫股動脈止血,凸起4結構達到了更好的止血效果。面板1左側部11和右側部13分別設置第一開口2和第二開口3,繃帶穿過第一開口2和第二開口3固定股動脈壓迫止血。使得繃帶對股動脈壓迫器固定作用增強,避免了股動脈壓迫器使用過程中掉落,而影響使用者正常使用的問題。
第一開口2和第二開口3截面形狀為矩形,當矩形的長邊垂直于人體的腹股溝時,凸起4的其中一個側面垂直于股動脈方向,達到更好地止血效果。凸起4接觸大腿一端加工為符合人體大腿結構的弧形,弧形角度a°優選為10°-15°。面板1通過第一開口2和第二開口3固定在腹股溝位置,使面板1的腹股溝一側為內凹的圓弧面。弧形端部和面板1內凹的圓弧面結構,提高了病人的舒適度,防止股動脈壓迫器面板1側部對病人身體摩擦,造成病人的二次傷害。
本股動脈壓迫器包括面板1、凸起4、面板1上開設的第一開口2和第二開口3,總體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病人使用過程中方便病人的行動,達到更好地使用效果;降低生產制造成本,避免了病人使用不便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股動脈壓迫器在使用時,通過在凸起4與大腿接觸面位置墊襯紗布,保證凸起4對股動脈高強度的壓迫作用。繃帶穿過第一開口2和第二開口3,使第一開口2和第二開口3矩形長邊垂直于腹股溝,凸起4與大腿接觸一端適應大腿結構加工成弧形。綁帶纏繞之后通過繃帶粘貼處5粘貼固定。面板1接觸腹股溝一側為內凹的圓弧面。在加工制造時,制造適應不同大腿尺寸和左右腿對稱結構的股動脈壓迫器,達到更好治療效果和病人的舒適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