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護理體征監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護理體征測量自動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臨床上,患者的體征測量,尤其是體溫測量頻次仍需護士每天依據患者的病情變化、醫囑等實時動態調整測量頻次,工作流程上重復性較多,容易出現遺漏和測量頻次錯誤。例如,護士手工計算的體溫測量頻次最常出現以下錯誤:一是漏理當天入院的患者信息,特別是忘記將下午14:00以后入院的患者添加到次日06:00需測量的信息欄內;二是漏理手術患者回室的信息,一種情況是體溫單上忘記寫“手術”、“回室”事件,第二種情況是14:00以后回室的患者,漏理當日18:00,次日06:00及10:00的體溫測量頻次;三是體溫單上只能顯示6個時間節點(如02:00、06:00、10:00、14:00、18:00、22:00)的體溫,如果這6個時間節點的體溫均在正常體溫范圍內,而其他時間點有體溫異常,就不能反應到體溫單上,護士看體溫單理體溫時會把這部分患者體溫測量頻次漏掉;四是轉床的患者,體溫本上信息不能及時修改,導致漏測和多測。
綜上,手工計算體溫測量頻次、手工書寫體溫單以及人工安排體征測量計劃不僅效率較低,容易出錯,而且造成護士用于直接護理患者的時間減少,影響護理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護理體征測量現狀存在的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護理體征測量自動管理系統,該系統可自動制定患者體征測量計劃,提高患者體征測量頻次準確性,顯著提高護士體征測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為實現以上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護理體征測量自動管理系統,包括醫院信息系統和手持智能終端,其中,
所述醫院信息系統用于儲存在院患者信息,并與所述手持智能終端之間傳輸數據;
所述手持智能終端包括標電子簽識別模塊,人機界面模塊,體征統計分析模塊,到點提醒模塊和WIFI模塊;其中:
所述電子標簽識別模塊用于識別和讀取患者和護士佩帶的電子標簽,提取患者信息;所述電子標簽包括電子腕帶和工牌卡;腕帶標簽有兩種,條碼標簽和RFID標簽,當患者入院時,其信息與該標簽綁定。
所述人機界面模塊用于包括顯示患者信息和體征測量計劃,錄入患者體征測量值以及選擇時間點;
所述體征統計分析模塊用于包括從所述醫院信息系統提取患者信息及體征記錄,自動生成體征測量計劃,并整合和分析新錄入體征數據,如體溫、血壓等,自動調整后續時間點體征測量計劃,以及向所述醫院信息系統上傳數據;
所述到點提醒模塊用于包括在即將到達預設時間點時發出提醒,并提取該時間點和錯過時間點的體征測量計劃;
所述WIFI模塊用于建立所述手持智能終端與所述醫院信息系統之間聯系,以傳輸數據。
具體的,所述醫院信息系統包括電子病歷系統,HIS系統或移動護理信息系統。
具體的,所述電子標簽識別模塊包括超高頻RFID讀卡器和/或條形碼掃描器。
具體的,所述人機界面模塊包括觸摸顯示屏和打印單元,所述觸摸顯示屏用于顯示患者信息和體征測量計劃,錄入患者體征測量值以及選擇時間點,所述打印單元用于選擇性打印所述觸摸顯示屏的顯示內容。
具體的,所述體征統計分析模塊包括Java語言設計APK應用軟件。
優選的,所述手持智能終端采用Android智能操作系統。
優選的,所述預設時間點為02:00、06:00、10:00、14:00、18:00、22:00。
本實用新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依托現有醫院信息系統,設計一種電子標簽讀取、數據分析、觸摸顯示屏、WIFI、到點提醒等功能為一體的手持式智能終端,以體征統計分析模塊為核心,自動計算、分析和整合在院患者原始數據,自動生成體征測量計劃,并能根據智能終端新錄入數據自動調整后續時間點測量計劃,同時保持該計劃的實時動態更新,可隨用隨提。該系統可徹底替代以往手工調整、手工書寫和純人工管理的繁瑣工作方式,有效杜絕體征測量遺漏、測量頻次錯誤的現象,實現了體征測量頻次的自動化計算和測量工作的自動化管理,在提高患者體征測量頻次準確性的同時,顯著提高護士體征測量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護理體征測量自動管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護理體征測量自動管理系統的工作流程圖。
附圖標記:1、HIS系統;2、手持智能終端;3、電子標簽識別模塊;4、人機界面模塊;5、體征統計分析模塊;6、到點提醒模塊;7、WIFI模塊;A、電子標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不對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護理體征測量自動管理系統由HIS系統1和手持智能終端2組成,手持智能終端2采用Android智能操作系統,包括電子標簽識別模塊3,人機界面模塊4,體征統計分析模塊5,到點提醒模塊6和WIFI模塊7。其中:電子標簽識別模塊3為超高頻RFID讀卡器,用于讀取患者佩帶的超高頻電子腕帶和護士佩帶的超高頻電子工牌卡,以提取患者信息;人機界面模塊4包括觸摸顯示屏和打印單元,觸摸顯示屏用于顯示患者信息和體征測量計劃,護士床邊實時錄入患者體征測量值以及選擇查看時間點,打印單元包括打印機,用于選擇性打印觸摸顯示屏的顯示內容,例如:患者信息,該時間點或下個時間點體征測量頻次信息等;體征統計分析模塊5基于Java語言設計APK應用軟件,從HIS系統提取患者信息及體征記錄,整合和分析新錄入體征數據,自動調整后續時間點體征測量計劃,并向所述醫院信息系統傳輸數據;到點提醒模塊6用于包括在即將到達預設時間點時(06:00、10:00、14:00、18:00、22:00、02:00)發出提醒聲,并提取該時間或錯過時間點需測量體溫的所有患者信息;WIFI模塊7用于手持智能終端2與HIS系統1建立聯系,以相互傳輸數據。
如圖2所示,以體溫測量為例,本實施例護理體溫測量自動管理系統具體工作流程如下:
(1)護士打開系統,通過手持智能終端2的電子標簽識別模塊3掃描護士佩戴的超高頻電子工牌卡,自動識別該護士所在病區,并提取該病區在院患者信息;體征統計分析模塊5基于HIS系統1,采用大數據分析法,根據《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中的體溫測量要求,對患者前三天的體溫記錄、醫囑、手術安排、特殊檢查等多個環節數據進行歸納、統計、分析,形成報表,通過Java語言設計APK應用軟件繪制體溫分析曲線,并結合表1所示體溫測量頻次設定規則自動生成體溫測量計劃(包括測量頻次等信息),護士在人機界面模塊3的觸摸顯示屏上選擇測量時間點,觸摸顯示屏立即自動顯示該時間點需測量體溫的所有患者信息,護士可選擇打印該信息。
表1體溫測量頻次設定規則
(3)床邊測量體溫時,護士通過電子標簽識別模塊3讀取患者佩帶的超高頻電子腕帶標簽,觸摸顯示屏上顯示該患者信息,護士再通過觸摸顯示屏將患者體溫測量數據錄入,該數據通過WIFI模塊上傳至HIS系統1。
(4)體征統計分析模塊5獲取新錄入數據后,通過WIFI與HIS系統1連接,查詢該患者信息和體溫測量記錄,按照步驟(1)所述方法重新分析、整合和調整,自動生成后續時間點的體溫測量計劃,從而保持計劃的實時動態更新,以備下次使用時提取可用數據。
(5)另外,護士在到點提醒模塊6中開啟“到點提醒小鬧鐘”功能,預設六個提醒時間點:02:00、06:00、10:00、14:00、18:00、22:00,手持智能終端2將在即將到達時間點發出鬧鐘提醒聲,并在自動提取該時間點需測量體溫的患者信息,顯示于人機界面模塊4的觸摸顯示屏上,若錯過某時間點,選擇該錯過時間點,該模塊將自動提取該時間點需測量體溫的患者信息,并顯示于人機界面模塊4的觸摸顯示屏上。
在該自動管理系統中,以六個時間點(02:00、06:00、10:00、14:00、18:00、22:00)為切入點,根據如下規則創建患者篩選程序:
(1)體溫測量時間點06:00
在該時間點,只要滿足該時間點前連續3天中有體溫≥37.5℃、手術當天、手術后3天及新入院3天內四個條件中的某一個,患者即被選中。
(2)體溫測量時間點10:00
在該時間點,只要滿足該時間點前24小時有體溫≥38.0℃,患者即被選中。
(3)體溫測量時間點14:00
在該時間點,全科所有在院狀態的患者都被選中。
(4)體溫測量時間點18:00
在該時間點,只要滿足該時間點前連續3天中有體溫≥37.5℃、手術當日、手術后3天三個條件之一,患者即被選中。
(5)體溫測量時間點22:00及02:00
在該時間點,只有體溫≥39℃以上的患者才被選中。
綜上,本實施例系統可快速、高效制定和安排患者體溫測量計劃,并保持該計劃的實時動態更新,實現了體溫測量頻次的自動化計算和測量工作的自動化管理,顯著提高了護士日常體溫測量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