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醫用氣源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醫用供氣設備是醫院必不可少的設施,醫院采用的醫用氣體包括醫用氧氣、醫用壓縮空氣、笑氣、混合空氣及氮氣等氣源。目前,醫院的的氧氣通常由制氧廠提供,然而在農村、山區等一些偏遠地區,受環境條件的限制,由專業的氧源中心供氧的方式不適合。特別是農村等醫療單位的特點是場所小,規模小,手術間的數量少(通常僅為1-2個),不需要大規模的醫用中心供氣設備,醫用氣源僅需滿足單臺麻醉機或者呼吸機等設備使用,滿足進行常規急救手術和急危重患者救治即可,病人直接吸氧的數量也不是很多,一般可供3-5人吸氧即可。
目前現行供應醫用氣體的方法是氧氣采用瓶裝氧氣或專用的制氧設備供氧;吸引則采用獨立的負壓吸引設備供應,壓縮空氣則由空壓機等設備生產。三種氣體由三種不同的設備提供,對農村等醫療單位,或流動作業場所(如:救護車,野戰醫院,救災醫療隊等)的醫療救治工作的開展相當不方便,并且在救災的情況下,由于交通、電力設施破壞嚴重,氧氣更加是難以提供,導致目前的現有技術在救治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弊端。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目前醫用氣體供應在農村等醫療單元或流動場所的醫療救治工作開展不便的問題,提供一種便于在農村等醫療單元或流動場所開展救治工作,且節省成本的醫用氣源系統。
一種醫用氣源系統,包括依次連通的供氣結構、儲氣罐,以及分別與所述儲氣罐連通的壓力比例調節器、氧氮分離器和射流負壓發生器,所述供氣結構包括主供氣單元及輔供氣單元,所述主供氣單元與所述輔供氣單元均包括依次通過管路相連的空壓裝置、干燥裝置、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與所述儲氣罐連通;
所述儲氣罐設置有壓力檢測裝置,以監控所述儲氣罐的壓力數據,所述醫用氣源系統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壓力檢測裝置及所述主供氣單元的空壓裝置和所述輔供氣單元的空壓裝置連接,以控制所述主供氣單元的空壓裝置與所述輔供氣單元的空壓裝置的開啟或關閉。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氧氮分離器的出氧口處依次連通有儲氧罐及除菌過濾器。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空壓裝置與所述干燥裝置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散熱器。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空壓裝置為活塞式空氣壓縮機、螺桿式空氣壓縮機、離心式空氣壓縮機或滑片式空氣壓縮機的一種。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干燥裝置為分子篩吸附式干燥器。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過濾裝置為凝聚式過濾器。
一種醫用氣源系統,包括:底座;
儲氣罐,裝設于所述底座;
供氣結構,裝設于所述底座,所述供氣結構包括主供氣單元及輔供氣單元,所述主供氣單元與所述輔供氣單元均包括依次通過管路相連的空壓裝置、干燥裝置、過濾裝置,所述過濾裝置與所述儲氣罐連通;及
壓力比例調節器,裝設于所述底座,并與所述儲氣罐連通,用于輸出壓縮空氣;
氧氮分離器,裝設于所述底座,并與所述儲氣罐連通,用于輸出氧氣;
射流負壓發生器,裝設于所述底座,并與所述儲氣罐連通,用于提供負壓吸引氣源。
在其中一實施例中,所述醫用氣源系統還包括依次連通的儲氧罐及除菌過濾器,所述儲氧罐及所述除菌過濾器均設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儲氧罐與所述氧氮分離器的出氧口連通。
上述醫用氣源系統,主供氣單元的空壓裝置將大氣進行壓縮儲能,為后級處理提供動能,經過空壓裝置壓縮后的空氣通過干燥裝置進行除濕干燥處理,同時經過濾裝置除去壓縮空氣中的固態顆粒塵埃。經過處理后的凈化空氣收集于儲氣罐內,并通過管路分為三路,一路通過射流負壓發生器產生負壓吸引氣源;另一路通過壓力比例調節器調壓后提高壓縮空氣源;第三路進入氧氮分離器進行氧氮分離,分離出來的氧氣供醫療設備使用。如此,同一系統中即可提供氧氣、吸引負壓及壓縮空氣三種氣體,滿足農村等各類小型醫療機構(鄉鎮衛生所、救護車、野戰醫院)等救護需求,解決了目前救治工作中農村等醫療機構或流動作業場所中的醫用氣體供應不便的問題。此外,通過主供氣單元及輔供氣單元的設置,保證供氣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的醫用氣源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醫用氣源系統10,包括依次連通的供氣結構、儲氣罐14,以及分別與該儲氣罐14連通的壓力比例調節器16、氧氮分離器17和射流負壓發生器18。該供氣結構包括主供氣單元12及輔供氣單元,該主供氣單元12與輔供氣單元均包括依次通過管路相連的空壓裝置122、干燥裝置124、過濾裝置126,該過濾裝置126與該儲氣罐14連通。
本實施例中,該空壓裝置122為活塞式空氣壓縮機、螺桿式空氣壓縮機、離心式空氣壓縮機或滑片式空氣壓縮機的一種。該干燥裝置124為分子篩吸附式干燥器,該過濾裝置126為凝聚式過濾器。
在使用時,主供氣單元12的空壓裝置122將大氣進行壓縮儲能,為后級處理提供動能,經過空壓裝置122壓縮后的空氣通過干燥裝置124進行除濕干燥處理,同時經過濾裝置126除去壓縮空氣中的固態顆粒塵埃。經過處理后的凈化空氣收集于儲氣罐14內,并通過管路分為三路,一路通過射流負壓發生器18產生負壓吸引氣源;另一路通過壓力比例調節器16調壓后提高壓縮空氣源;第三路進入氧氮分離器17進行氧氮分離,分離出來的氧氣供醫療設備使用。如此,同一系統中即可提供氧氣、吸引負壓及壓縮空氣三種氣體,滿足農村等各類小型醫療機構(鄉鎮衛生所、救護車、野戰醫院)等救護需求,解決了目前救治工作中農村等醫療機構或流動作業場所中的醫用氣體供應不便的問題。
此外,通過主供氣單元12及輔供氣單元的設置,保證供氣的穩定性。
優選地,該氧氮分離器17的出氧口處依次連通有儲氧罐13及除菌過濾器15。如此,可對氧氮分離器17分離出的氧氣進行儲存,保證氧氣可持續制造,并在儲氧罐13中的氧氣被消耗時,為氧氣的再次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保證了醫療救護工作的進行。此外,除菌過濾器15對氧氣進行過濾,以得到潔凈的氧氣,避免病人不被感染。
優選地,該空壓裝置122與干燥裝置124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散熱器128。如此,可對空壓裝置122壓縮后的氣體降溫,保證后續的過程在常溫低壓下進行,保證后續步驟的穩定進行。
優選地,該儲氣罐14設置有壓力檢測裝置(圖未示),以檢測該儲氣罐14的壓力數據。如此,可根據儲氣罐14的數據及時調整空壓裝置122的出氣量。本實施例中,該醫用氣源系統10還包括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分別與壓力檢測裝置及主供氣單元12的空壓裝置122和輔供氣單元的空壓裝置122連接,以控制主供氣單元12的空壓裝置122及輔供氣單元的空壓裝置122的開啟與關閉。
例如,當儲氣罐14內的壓力值大雨設備預設值時,控制單元控制主供氣單元12的空壓裝置122停止工作,當儲氣罐14內的壓力值小于設備設定值時,輔供氣單元的空壓裝置122開始工作,從而保證儲氣罐14內的壓力值穩定,保證其他設備的正常運行。
當然,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不設置該控制單元,通過人為控制也可實現,例如,根據壓力檢測裝置反饋的數據調節空壓裝置122的出氣量。具體地,調整空壓裝置122的出氣量可為在空壓裝置122與干燥裝置124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流量閥,通過認為或控制單元控制即可,使用便利。
上述的醫用氣源系統10可為分體設置,也可為一體設置,從而達到便于移動,適應復雜的救護環境。作為一具體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醫用氣源系統10。
該醫用氣源系統10包括:
底座(圖未示);
儲氣罐14,裝設于所述底座;
供氣結構,裝設于所述底座,所述供氣結構包括主供氣單元12及輔供氣單元,所述主供氣單元12與所述輔供氣單元均包括依次通過管路相連的空壓裝置122、干燥裝置124、過濾裝置126,所述過濾裝置126與所述儲氣罐14連通;及
壓力比例調節器16,裝設于所述底座,并與所述儲氣罐14連通,用于輸出壓縮空氣;
氧氮分離器17,裝設于所述底座,并與與所述儲氣罐14連通,用于輸出氧氣;
射流負壓發生器18,裝設于所述底座,并與所述儲氣罐14連通,用于提供負壓吸引氣源。
如此,上述設備均設置于底座上,從而實現多種結構集于一體,即一臺設備即可提供氧氣、吸引及壓縮空氣三種氣體,為救治工作開展提供了便利,并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實現了醫用氣體的就地供應。
優選地,該述醫用氣源系統10還包括依次連通的儲氧罐13及除菌過濾器15,所述儲氧罐13及所述除菌過濾器15均設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儲氧罐13與所述氧氮分離器17的出氧口連通。
優選地,該儲氣罐14設置有壓力檢測裝置(圖未示),以檢測該儲氣罐14的壓力數據。如此,可根據儲氣罐14的數據及時調整空壓裝置122的出氣量。本實施例中,該醫用氣源系統10還包括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分別與壓力檢測裝置及主供氣單元12的空壓裝置122和輔供氣單元的空壓裝置122連接,以控制主供氣單元12的空壓裝置122及輔供氣單元的空壓裝置122的開啟與關閉。
例如,當儲氣罐14內的壓力值大雨設備預設值時,控制單元控制主供氣單元12的空壓裝置122停止工作,當儲氣罐14內的壓力值小于設備設定值時,輔供氣單元的空壓裝置122開始工作,從而保證儲氣罐14內的壓力值穩定,保證其他設備的正常運行。
當然,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不設置該控制單元,通過人為控制也可實現,例如,根據壓力檢測裝置反饋的數據調節空壓裝置122的出氣量。具體地,調整空壓裝置122的出氣量可為在空壓裝置122與干燥裝置124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流量閥,通過認為或控制單元控制即可,使用便利。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