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輔助用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醫用輸液敷貼。
背景技術:
輸液是現目前醫療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也是各種病癥治愈過程中容易產生問題的一環,且中國在輸液上需求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很有必要從輸液敷貼這些細節方面來避免輸液出現問題。
現目前的敷貼并沒有很強的粘連作用,很容易在使用過程中脫落,或者使敷貼的各個邊角容易失去粘連性,容易在輸液過程中不知覺的情況下敷貼脫落,導致針頭的掉落,感染了針透氣孔部分皮膚,藥液也會造成浪費,這種情況可能會使病人感染。
授權公告號為CN202961343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彈力防脫式輸液敷貼,包括敷貼主體,其特征在于該敷貼主體上設有一彈力固定帶,且該彈力固定帶的兩端設有粘合扣。通過在敷貼上設置彈力固定帶和固定帶端部設置的粘合扣來實現避免敷貼的固定,結構簡單有效,經濟耐用。
但仍然還有可改進的地方,上面的實用新型專利所保護的敷貼適用于手臂這些較為比較好固定的地方,若手掌上則不太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用輸液敷貼,通過在敷貼主體上設置連接帶和指環,對敷貼進行固定,以防止輸液敷貼在輸液過程在脫落。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提供一種醫用輸液敷貼,包括敷貼主體和束帶,束帶與敷貼主體為可拆卸連接,還包括連接帶和指環,所述連接帶的一端與敷貼主體可拆卸連接,連接帶另一端與指環可拆卸連接。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在于:在實際運用中,先對扎針部位粘貼上敷貼主體,在敷貼主體上裝束帶,將束帶纏繞手臂或者手掌上進行打結固定,固定敷貼主體,在敷貼主體上安裝連接帶,連接帶與指環連接后,指環套入到人的手指當中,就可將敷貼主體固定。
本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輸液時不僅僅設置了束帶對敷貼主體進行固定,還通過將指環套入到人的手指上對敷貼主體進行固定,相對于傳統的敷貼,有效的避免敷貼主體在輸液過程當中脫落。
方案二: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還包括止血墊,所述止血墊上設有觀察口。通過上述設置,在粘貼敷貼主體時,止血墊的觀察口將扎針部位覆蓋,使扎針部位位于觀察口內。有益效果:止血墊能夠有效的吸收流出的血液,觀察口的設計能夠方便的觀察扎針部位,能有效隔離細菌。
方案三:此為方案二優選,所述敷貼主體設有若干透氣孔。通過上述設置,在敷貼主體上均勻設置若干的透氣孔,避免在輸液時不透氣,容易滋生細菌,特別是在夏季使用時更為有效。有益效果:透氣孔是設置使敷貼主體更為透氣,避免更多細菌的滋生。
方案四:此為方案三的優選,所述透氣孔均勻布置在止血墊以外的敷貼主體上。通過上述設置,在止血墊以外的部分設置透氣孔,止血墊的觀察口部分敷貼主體上未設置透氣孔。有益效果:一方面設置的透氣孔能夠起到透氣的作用,避免細菌的滋生,另一方面止血墊及其觀察口上未設置透氣孔是為了避免細菌的進入。
方案五: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連接帶與束帶兩端附有粘著劑。通過上述設置,在使用連接帶和束帶時,在敷貼主體上連接連接帶和束帶時,只需通過上面附有的粘著劑粘連敷貼主體即可,后面對敷貼主體進行固定時只需通過調整連接帶與束帶端部的粘連位置即可,還可以反復粘貼,調整粘連位置。有益效果:能夠反復的粘貼,在輸液過后,能夠更為輕松的將敷貼拆下。
方案六: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敷貼主體上設有限定輸液針位置的定位卡口。通過上述設置,在敷貼主體上設置輸液針的定位卡口,有利于在輸液時對輸液針實現定位和固定,在敷貼主體得到有效固定的情況下,對輸液針的定位也更有效果。有益效果:避免輸液針的移動或者滑落,以免針的移動或滑動傷害到病人。
方案七: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敷貼主體上連接若干條束帶或者連接帶。通過上述設置,在敷貼主體上可以連接若干的束帶或者連接帶,是為了適應較為復雜的固定部位,從各個方向對敷貼主體進行限位。有益效果:能夠更為有效的固定敷貼主體。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醫用輸液敷貼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敷貼主體10、透氣孔101、定位卡口102、束帶20、連接帶30、指環40、止血墊50。
如圖1所示,一種醫用輸液敷貼,包括敷貼主體10、束帶20、連接帶30和指環40,束帶20和連接帶30的兩端上都附有粘著劑,粘著劑的為透明膠帶上所采用的粘著劑,敷貼主體10左端粘連第一條束帶20的左端或者右端,敷貼主體10右端與第二條束帶20的一端連接,敷貼主體10下端粘連連接帶30的一端,連接帶30另一端穿過指環40后調整了連接帶30的長短后,對連接帶30的另一端通過粘連后固定在所需位置。
止血墊50布置在敷貼主體10的中間部位,止血墊50為一個圓環狀,并且在敷貼主體10上設置若干透氣孔101,透氣孔101的位置分布在除去止血墊50所占的敷貼主體10的部分以外的敷貼主體10的其他部分上。
止血墊50的觀察口的結構設置有利于觀察扎針位置,還能吸收血液,隔離細菌;透氣孔101的設置能夠透氣,減少細菌滋生;連接帶30、束帶20和指環40的設置就在各個方向上對敷貼主體10進行了固定,避免在輸液過程中敷貼主體10的脫落;敷貼主體10上還設有輸液針的定位卡口102,對輸液針進行固定。
在使用時,將敷貼主體10的止血墊50的觀察口的位置與扎針位置相對應,且將輸液針卡入敷貼主體10上的定位卡口102中,將敷貼主體10進行粘貼在皮膚上,然后將第一條束帶20的一端附有粘著劑的部分粘連到敷貼主體10左端上,將第二條束帶20的一端附有粘著劑的部分粘連到敷貼主體10右端上,將連接帶30的一端有粘著劑的部分粘連到敷貼主體10下端上,兩條束帶20的自由端相互粘連或者各自粘連到其他位置,連接帶30的另一端穿過指環40后調節另一端的粘連位置來調整敷貼主體10到指環40的距離,便于手指穿戴和固定,這樣就對整個敷貼進行了固定,特別適合在手背上輸液時使用。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