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理降溫衣。
背景技術:
醫護人員在給患者進行降溫護理時,根據患者的病情有時需要進行物理降溫,但傳統的物理降溫一般采用棉制品浸泡冷水放于患者額頭進行降溫或是直接用冰袋放于患者額頭,但第一種方式過于繁瑣需要較大的人力實施,第二種方式不好操控冰袋的溫度容易對患者造成低溫損傷,這給醫護人員的治療工作提高了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物理降溫衣,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物理降溫衣,包括降溫帽、降溫上衣、拉鏈、體溫計、顯示器、微型循環壓縮機、開始鍵及水袋,所述降溫帽與降溫上衣一體連接,所述拉鏈設置降溫上衣的中間位置,所述顯示器與一側腋下體溫計連接,所述開始鍵安裝在降溫上衣的左側,且與微型循環壓縮機連接,所述水袋安裝在物理降溫衣的夾層中。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水袋包括水袋入口、肺部水袋、肝部水袋、背部水袋及頭部水袋,所述水袋入口分別設置在肝部水袋和頭部水袋,且水袋入口與微型循環壓縮機的出口連接,所述微型循環壓縮機的入口與肺部水袋連接,所有水袋互相聯通。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水袋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制作。
本實用新型的物理降溫服將衣服和降溫水袋相結合,在衣體上與人體有主要血管經過的部分相對應的區域,即兩側腋下、前胸右肺葉區、前胸肝臟區域,后背兩個肺葉區和額頭均設置了水袋,通過微型循環壓縮機的帶動水袋內水循環,以冷熱交換的方式帶走人體熱量,只需將衣體穿著于兒童及幼兒的身上,即可達到降溫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物理降溫衣的前水袋設置結構圖。
圖3為物理降溫衣的后水袋設置結構圖。
圖中:1-降溫帽;2-降溫上衣;3-拉鏈;4-體溫計;5-顯示器;6-微型循環壓縮機;7-開始鍵;8-水袋;9-水袋入口;10-肺部水袋;11-肝部水袋;12-背部水袋;13-頭部水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闡述。
一種物理降溫衣,包括降溫帽1、降溫上衣2、拉鏈3、體溫計4、顯示器5、微型循環壓縮機6、開始鍵7及水袋,所述降溫帽1與降溫上衣2一體連接,所述拉鏈3設置降溫上衣2的中間位置,所述顯示器5與一側腋下體溫計4連接,所述開始鍵7安裝在降溫上衣2的左側,且與微型循環壓縮機6連接,所述水袋安裝在物理降溫衣的夾層中。
進一步,所述水袋包括水袋入口9、肺部水袋10、肝部水袋11、背部水袋12及頭部水袋13,所述水袋入口9分別設置在肝部水袋11和頭部水袋13,且水袋入口9與微型循環壓縮機6的出口連接,所述微型循環壓縮機6的入口與肺部水袋10連接,所有水袋互相聯通。
進一步,所述水袋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制作。
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對病人進行降溫,從而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操作簡單方便,實用性強。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與精神的情況下,對實施方式所進行的改變、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