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
背景技術:
氣管內插管術是建立人工氣道的有效而可靠的一種方法,是將一種特制的氣管導管通過口腔或鼻腔,經聲門置入氣管的技術,常用于氣管內麻醉和危重病患者的搶救;這一技術能進行全身麻醉病人和危重病人的機械通氣。
傳統的氣管導管管芯,一般沒有視頻顯示,主要用于氣管導管插管時角度塑形,在喉鏡幫助下,以方便氣管導管的置入。但在用于困難氣道的處理時,普通喉鏡難以暴露聲門,甚至應用可視喉鏡也難以暴露聲門;同時氣管導管置入后氣管導管是否準確定位和了解氣管內梗阻情況,需要應用聽診器來幫助判斷。這在定位精確度上存在局限,尤其在病人發生支氣管痙攣可氣道阻滯時無法判斷,尤其容易產生誤判,有時會給病人帶來創傷甚至死亡。
現有技術中雖然也已經出現了與電腦聯接可視的氣管導管管芯,但是在結構上,需要將可視化組件,例如攝像頭與相關連接線與氣管導管形成一個緊密的整體,否則仍然可能出現定位不夠精確和實用性不強的問題。
此外,市面上也存在一些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不過這些導管芯的視頻顯示器一般都是外接的,而且體積較大,使用時需要專門固定安裝視頻顯示器的設備與空間,視頻顯示器是不能移動的,醫生對病人進行吸痰時,不能很方便實時的觀看視頻顯示器,不便于吸痰工作的開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定位精確的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醫生能手持視頻顯示器,開展吸痰工作時能做到實時監控、精確吸痰,操作簡單便攜,成本低。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包括氣管導管芯、攝像頭、攝像頭連接線、固定外套、視頻顯示器,所述氣管導管芯表面縱向設有凹槽,所述攝像頭設于氣管導管芯前端的凹槽內,所述攝像頭連接線設置于所述氣管導管芯的凹槽,所述固定外套將所述攝像頭連接線與所述氣管導管芯包裹固定,所述視頻顯示器設置在于一可用手握住的安裝架上,所述安裝架上設置有一接口,所述攝像頭連接線的一端與所述攝像頭電性連接,所述攝像頭連接線的另一端通過所述接口與所述視頻顯示器電性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攝像頭連接線的一側設置在一連接管內,所述連接管一端設置有一與所述接口對應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的端面設置有與所述攝像頭連接線電性連接的連接區,所述接口的內端面設置有與所述連接區對應的接觸區,所述連接部的側面設置有凸起,所述接口內側面設置有與所述凸起對應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內端為一環形凹槽段,將所述連接部插入所述接口使所述凸起沿著所述凹槽到達凹槽的環形凹槽段,旋轉所述連接部使得所述凸起進入所述凹槽的環形凹槽段以鎖緊所述接觸區與連接區的連接,當所述接觸區與連接區連接時,所述攝像頭連接線與視頻顯示器電性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視頻顯示器與所述安裝架鉸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氣管導管芯為銅制導管芯,所述氣管導管芯長度為40cm,此長度保障導管芯鏡能到達氣管隆突。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氣管導管芯的凹槽為截面近似圓形凹槽,凹槽直徑與所述攝像頭連接線直徑相一致。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攝像頭直徑為1.8-2.8mm。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攝像頭為自帶光源攝像頭。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氣管導管配套有一次性無菌橡膠皮套,所述一次性無菌橡膠皮套套于所述固定外套外。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技術方案的改進,還包括便于氣管導管置入氣管的口咽管,所述口咽管包括用于口腔咬合處一對反向延伸的擋板、由與所述擋板銜接的兩上下相對設置的通氣管壁和左側壁圍成的右側開口的口咽通道。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口咽管還包括位于靠近口腔咬合處設置的一可取下和回扣于通氣管壁的活動固定扣。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用于氣管導管塑形,方便氣管導管插入;將攝像頭設置于導管芯的前端,使得導管芯可視化,可很好地引導氣管插管;可視導管芯通過觀察氣管內部結構,可很好地用于氣管導管位置判斷和定位。此外,本實用新型通過合理的結構將攝像頭、攝像頭連接線與導管芯很好地形成為一個緊密的整體,不容易產生位置誤差,提高了攝像頭的定位精度,使得氣管插管時聲門和氣管內定位精確度得到顯著提高,進一步避免了臨床上在插管時對病人造成的創傷,同時醫生能手持視頻顯示器,便于觀察,操作簡單,成本低。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實用新型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的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的氣管導管芯端部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的氣管導管芯前端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其中顯示了氣管導管芯、攝像頭、固定外套的裝配關系;
圖4是本實用新型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實施例配套使用的口咽管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固定扣已取下;
圖5是本實用新型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實施例配套使用的口咽管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固定扣已扣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包括氣管導管芯1、攝像頭2、攝像頭連接線3、固定外套4、視頻顯示器5,所述氣管導管芯表面縱向設有凹槽11,所述攝像頭2設于氣管導管芯1前端的凹槽內,所述攝像頭連接線3設置于所述氣管導管芯1的凹槽11,所述固定外套4將所述攝像頭連接線3與所述氣管導管芯1包裹固定,所述視頻顯示器5設置在于一可用手握住的安裝架52上,所述安裝架52上設置有一接口51,所述攝像頭連接線3的一端與所述攝像頭2電性連接,所述攝像頭連接線3的另一端通過所述接口51與所述視頻顯示器5電性連接,所述視頻顯示器5與所述安裝架52鉸接,方便醫生調整視頻顯示器5與安裝架52的角度,便于醫生查看視頻顯示器5。
本實用新型用于氣管導管塑形,方便氣管導管插入;將攝像頭2設置于氣管導管芯1的前端,使得導管芯可視化,可很好地引導氣管插管;可視導管芯通過觀察氣管內部結構,可很好地用于氣管導管位置判斷和定位。此外,本實用新型通過合理的結構將攝像頭2、攝像頭連接線3與導管芯1很好地形成為一個緊密的整體,不容易產生位置誤差,提高了攝像頭2的定位精度,使得氣管插管時聲門和氣管內定位精確度得到顯著提高,進一步避免了臨床上在插管時對病人造成的創傷,同時醫生能手持視頻顯示器5,便于觀察,操作簡單,成本低。
優選的,如圖1所示,作為所述攝像頭連接線3與視頻顯示器5的另一種連接方式,所述攝像頭連接線3的一側設置在一連接管7內,所述連接管7一端設置有一與所述接口51對應的連接部71,所述連接部71的端面設置有與所述攝像頭連接線3電性連接的連接區,所述接口51的內端面設置有與所述連接區對應的接觸區,所述連接部71的側面設置有凸起711,所述接口51內側面設置有與所述凸起711對應的凹槽511,所述凹槽511的內端為一環形凹槽段,將所述連接部71插入所述接口51使所述凸起711沿著所述凹槽511到達凹槽511的環形凹槽段,旋轉所述連接部71使得所述凸起711進入所述凹槽511的環形凹槽段以鎖緊所述接觸區與連接區的連接,當所述接觸區與連接區連接時,所述攝像頭連接線3與視頻顯示器5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氣管導管芯1為銅制導管芯。所述氣管導管芯1優選長度為40cm,此長度保障導管芯能到達氣管隆突。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完全等于40cm,例如長于40cm。
所述氣管導管芯1的凹槽11為截面近似圓形凹槽,凹槽11直徑與所述攝像頭連接線3直徑相一致。優選的,所述攝像頭直徑為1.8-2.8mm,該大小尺寸的攝像頭便于設置于氣管導管芯的凹槽中,并且便于被固定外套4包裹。
優選的,所述固定外套4為塑料或橡膠固定外套。
優選的,攝像頭2為自帶光源攝像頭,從而可以更為清晰地實時觀察氣管的情況,便于氣管導管的精確定位。
優選的,本實用新型便攜視頻可視氣管導管芯配套有一次性無菌橡膠皮套,使用時,該一次性無菌橡膠皮套套于固定外套4外,以保障應用時處于消毒狀態。使用時,因氣管導管芯尾部具有攝像頭連接線,因此按照傳統的方式,無法將氣管導管芯整個用于消毒,通過配套一次性無菌橡膠皮套,在使用時將無菌橡膠皮套套于固定外套外,則只需要對氣管導管芯前端的攝像頭部位進行消毒即可,因此,本實用新型視頻可視氣管導管保障了使用時的無菌狀態。并且使用完之后,只需將固定外套外的一次性無菌橡膠皮套除去,也避免了氣管導管在使用時被污染。
優選的,如圖4、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便于氣管導管置入氣管的口咽管6,所述口咽管6包括用于口腔咬合處一對反向延伸的擋板61、由與所述擋板銜接的兩上下相對設置的通氣管壁62和左側壁63圍成的右側開口的口咽通道64。通過該口咽管6可以用于推開或壓后舌頭,留下出口咽空間,防止舌頭后墜對通氣道阻塞,保障通氣。
優選的,口咽管6還包括位于靠近口腔咬合處設置的一可取下和回扣于通氣管壁62的活動固定扣65。固定扣65為活動固定扣,可隨時扣上和取下,便于氣管導管或胃管取出和置入,固定扣65扣上之后也起著頂住上顎、下顎的作用,以確保口腔被打開。
在使用時,口咽管6置入口腔后,其中一個通氣管壁62頂住上顎,相對的另一個通氣管壁62壓住舌頭,扣上活動固定扣65之后,使用者的口腔即被活動固定扣65和左側壁63頂住打開。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