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經絡按摩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經絡按摩儀。
背景技術:
經絡是以手、足三陰和三陽及任督二脈為主體,偏布全身的一個綜合網絡系統,它內聯五臟六腑,外聯五官七竅、四肢百骸,溝通表里、上下、內外,將人體的各部分連接成有機的整體,經絡的通、阻,關系到人們的健康,所以人體經絡必須時時保持暢通。人們通過采用按摩捶或找按摩師進行按摩。這樣不是力度不夠,達不到舒緩身體解除疲勞的作用,就是成本較高,無法實現在閑暇時就能按摩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經絡按摩儀,包括:手柄,手柄內部設有電池槽,電池槽設有電池槽蓋,電池槽內部設有電池,手柄上設有電源開關,手柄的尾部設有與電池連接的充電電路,與充電電路連接的充電插頭;手柄的頭部設有按摩座,按摩座上設有人體感應裝置;
按摩座內部設有按摩組件,按摩組件包括殼體、按摩頭和固定在殼體內的電磁感應線圈,所述電磁感應線圈與功率模塊連接,所述殼體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電磁感應線圈內穿設有伸縮軸,伸縮軸的第一端穿出第一通孔與按摩頭連接,伸縮軸第二端穿出第二通孔連接有定位件,穿出第二通孔的伸縮軸外部套設有彈簧,彈簧一端與定位件相抵接,彈簧另一端與殼體壁相抵接;按摩座上設有用于安置按摩頭的安置槽;
手柄內部還設有升壓模塊和控制器,所述升壓模塊連接功率模塊,功率模塊與控制器連接;人體感應裝置與控制器連接;
所述功率模塊包括:驅動電路、單相橋式電路和過流保護電路,所述驅動電路、單相橋式電路和過流保護電路依次連接,單相橋式電路還連接控制器;
充電電路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可控穩壓管、二極管、第一電位器和第二電位器,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同時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射極和直流電源的正極連接,所述直流電源的負極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和所述可控穩壓管的負極連接,所述可控穩壓管的正極同時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電池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同時與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電位器的滑動端與所述可控穩壓管的控制端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同時與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電位器的滑動端連接,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同時與所述電池的正極和所述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連接。
優選地,所述按摩座上設有設置有多個LED燈,每個LED燈分別與電池連接。
優選地,所述升壓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MOS 開關電路、變壓器和整流單元,所述MOS 開關電路連接電池,所述整流單元的輸出端連接驅動電路的輸入端,所述MOS 管開關電路的觸發信號端連接控制器的輸出端。
優選地,手柄上還設有按摩調節檔位開關,按摩調節檔位開關與控制器連接,按摩調節檔位開關包括:零檔位,一檔位,二檔位,三檔位。
優選地,人體感應裝置包括:熱敏電阻,熱敏電阻一端接到放大器的二腳,另一端連接放大器的三腳,放大器的四腳連接+5V的電源VCC1,放大器的十一腳腳接地,放大器的輸出端連接定時器的四腳,定時器的六腳和二腳同時接至電阻R4第二端和電容C1第一端的之間,電阻R4的第一端與電阻R3第二端連接;電阻R3第一端通過電阻R2連接電源VCC2,電容C1第二端接地,定時器的八腳接電源VCC3,定時器的一腳接地,定時器的三腳為信號的輸出端,輸出的信號連接控制器。
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經絡按摩儀根據需要進行檔位選擇,控制器根據檔位控制功率模塊調節按摩頭力度,控制器控制功率模塊輸出給電磁感應線圈的電流大小和方向,電磁感應線圈根據輸入電流大小的改變,帶動按摩頭的敲擊力度進行改變,實現了根據不同檔位不同的按摩效果,按摩力度可調,起到舒緩身體解除疲勞的作用。
電磁感應線圈得電后形成磁感應線,磁感應線切割伸縮軸,這里的伸縮軸即為鐵心。電磁感應線圈得電后帶動伸縮軸沿軸向運動,隨著電磁感應線圈輸入的電流方向不同,切割磁感線方向也隨之變化,因此電磁感應線圈通過給定電流的方向帶動伸縮軸沿軸向往復運動。為了提高擊打力度,隨著伸縮軸向前運動同時拉伸彈簧,電磁感應線圈斷電時通過彈簧自身恢復力度可實現伸縮軸軸向向后移動,通過功率模塊的導通時間控制輸出的電流大小變化,電磁感應線圈帶動按摩頭沿著軸向移動。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經絡按摩儀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按摩組件結構圖;
圖3為經絡按摩儀的示意圖;
圖4為人體感應裝置電路圖;
圖5為充電電路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目的、特征、優點能夠更加的明顯和易懂,下面將運用具體的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下面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非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經絡按摩儀,如圖1至5所示,包括:手柄1,手柄1內部設有電池槽2,電池槽2設有電池槽蓋,電池槽2內部設有電池11,手柄1上設有電源開關3,手柄1的尾部設有與電池11連接的充電電路,與充電電路連接的充電插頭4;手柄1的頭部設有按摩座6;按摩座6上設有人體感應裝置28;
按摩座6內部固定有按摩組件,按摩組件包括殼體23、按摩頭8和固定在殼體23內的電磁感應線圈24,所述電磁感應線圈24與功率模塊連接,所述殼體23的兩側壁上分別開設有第一通孔25和第二通孔26,所述電磁感應線圈24內穿設有伸縮軸9,伸縮軸9的第一端穿出第一通孔25與按摩頭8連接,伸縮軸9第二端穿出第二通孔26連接有定位件22,穿出第二通孔26的伸縮軸9外部套設有彈簧21,彈簧21一端與定位件22相抵接,彈簧21另一端與殼體23壁相抵接;按摩座6上設有用于安置按摩頭8的安置槽7;
手柄1內部還設有升壓模塊和控制器19,所述升壓模塊連接功率模塊,功率模塊與控制器19連接,人體感應裝置28與控制器19連接。
所述功率模塊包括:驅動電路15、單相橋式電路16和過流保護電路17,所述驅動電路15、單相橋式電路16和過流保護電路17依次連接,單相橋式電路17還連接控制器;單相橋式電路17為本領域常用的單相橋式電路。
所述按摩座6上設有設置有多個LED燈5,每個LED燈分別與電池連接。LED燈包括:電源LED燈,充電LED燈,工作LED燈。
所述升壓模塊包括依次連接的MOS 開關電路12、變壓器13和整流單元14,所述MOS 開關電路12連接電池11,所述整流單元14的輸出端連接驅動電路15的輸入端,所述MOS管開關電路12的觸發信號端連接控制器19的輸出端。手柄1上還設有按摩調節檔位開關10,按摩調節檔位開關10與控制器19連接。按摩調節檔位開關包括:零檔位,一檔位,二檔位,三檔位。
控制器19根據電源開關3的開啟,通過MOS管開關單元把直流電變成單相交流電并控制輸出給變壓器13,變壓器13進行升壓在二次側繞組上輸出升壓后的電流進行整流濾波成直流電發送給驅動電路15,驅動電路15導通給單相橋式電路16一定的壓降,同時控制器19控制單相橋式電路16工作從而控制經絡按摩儀工作。
這里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檔位選擇,控制器根據檔位控制功率模塊調節按摩頭力度,控制器控制功率模塊輸出給電磁感應線圈的電流大小和方向,電磁感應線圈根據輸入電流大小的改變,帶動按摩頭的敲擊力度進行改變,實現了根據不同檔位不同的按摩效果。
本實施例中,電磁感應線圈得電后形成磁感應線,磁感應線切割伸縮軸,這里的伸縮軸即為鐵心。電磁感應線圈得電后帶動伸縮軸沿軸向運動,隨著電磁感應線圈輸入的電流方向不同,切割磁感線方向也隨之變化,因此電磁感應線圈通過給定電流的方向帶動伸縮軸沿軸向往復運動。為了提高擊打力度,隨著伸縮軸向前運動同時拉伸彈簧,電磁感應線圈斷電時通過彈簧自身恢復力度可實現伸縮軸軸向向后移動,通過功率模塊的導通時間控制輸出的電流大小變化,電磁感應線圈帶動按摩頭沿著軸向移動。
所述人體感應裝置包括:熱敏電阻R1,熱敏電阻R1一端接到放大器U2的二腳,另一端連接放大器U2的三腳,放大器U2的四腳連接+5V的電源VCC1,放大器U2的十一腳腳接地,放大器U2的輸出端連接定時器U3的四腳,定時器U3的六腳和二腳同時接至電阻R4第二端和電容C1第一端的之間,電阻R4的第一端與電阻R3第二端連接;電阻R3第一端通過電阻R2連接電源VCC2,電容C1第二端接地,定時器的八腳接電源VCC3,定時器U3的一腳接地, 定時器U3的三腳為信號的輸出端,輸出的信號連接控制器;當按摩調節檔位開關處于零檔位,且經絡按摩儀處于通電狀態時,經絡按摩儀靠近人體,熱敏電阻R1檢測到人體熱量向放大器發出感應信號,感應信號通過放大器U2進行放大,放大的信號經過定時器U3,定時器U3的4腳則為高電平,定時器處于觸發的工作狀態。定時器構成了多諧振蕩器,其振蕩的周期與外電路中的電阻R2、R3、R4和電容C1有關。在多諧振蕩的作用下,定時器U3的三腳則輸出方波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經絡按摩儀運行。
充電電路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一三極管Q1、第二三極管Q2、第三三極管Q3、可控穩壓管VS、二極管D、第一電位器RP1 和第二電位器RP2,二極管D 為發光二極管,第一三極管Q1 為NPN 型,第二三極管Q2 和第三三極管Q3 均為PNP 型,第一電阻R1 的第一端同時與第三三極管Q3 的發射極和直流電源DC 的正極連接,直流電源DC 的負極與第四電阻R4 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電阻R1 的第二端同時與第二電阻R2 的第一端、第三電阻R3 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極管Q1 的集電極連接,第二電阻R2 的第二端與第三三極管Q3 的基極連接,第三三極管Q3 的集電極與第五電阻R5 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電阻R3 的第二端同時與第一三極管Q1 的基極和可控穩壓管VS 的負極連接,可控穩壓管VS 的正極同時與第四電阻R4 的第二端、第一電位器RP1 的第一端、第六電阻R6 的第一端和電池11 的負極連接,第一三極管Q1 的發射極同時與第二三極管Q2 的發射極和第一電位器RP1 的第二端連接,第一電位器RP1 的滑動端與可控穩壓管VS 的控制端連接,第二三極管Q2 的基極同時與第二電位器RP2 的第一端和第二電位器RP2 的滑動端連接,第二電位器RP2 的第二端與第六電阻R6 的第二端連接,第二三極管Q2 的集電極同時與電池11 的正極和二極管D 的負極連接,二極管D 的正極與第五電阻R5 的第二端連接。
通過充電電路給電池11充電,確保不會過充,第三電阻R3、第一三極管Q1、第一電位器RP1 和可控穩壓管VS 組成精密可調穩壓電路,第二三極管Q2、第二電位器RP2 和第六電阻R6 構成可調恒流電路,第三三極管Q3、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五電阻R5 和二極管D 為充電指示電路,隨著被充電池11電壓的上升,充電電流將逐漸減小,待電池充滿后第一電阻R1 上的壓降將降低,從而使第三三極管Q3截止,二極管D將熄滅。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考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