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胸外科手術輔助器。
背景技術:
手術指醫生用醫療器械對病人身體進行的切除、縫合等治療。以刀、剪、針等器械在人體局部進行的操作,來維持患者的健康。是外科的主要治療方法,俗稱“開刀”。目的是醫治或診斷疾病,如去除病變組織、修復損傷、移植器官、改善機體的功能和形態等。早期手術僅限于用簡單的手工方法,在體表進行切、割、縫,如膿腫引流、腫物切除、外傷縫合等。故手術是一種破壞組織完整性,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壞的組織復原的操作。隨著外科學的發展,手術領域不斷擴大,已能在人體任何部位進行。手術器械是指在臨床手術中所使用的醫療器械。
臨床上在給心胸外病人做手術時,有時會根據手術需要將背部傾斜一個角度,使胸部位內側暴露出來,以利于手術的進行,而目前手術床主要由床板和床腿組成,結構簡單,無法讓患者身體傾斜,給醫務人員帶來極大工作難度,嚴重影響病人的手術進行,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手術時能夠使患者身體傾斜,工作效率高的胸外科手術輔助器。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胸外科手術輔助器,包括床板、支撐腿和躺板,所述支撐腿設置在床板下端,所述躺板設置在床板上端,所述床板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電動伸縮桿,所述躺板側面設置有擋板,所述躺板下端設置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與電動伸縮桿轉動連接,所述躺板中部設置有轉軸,所述床板右端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端設置有手術燈,所述床板側面設置有托盤,所述支撐腿中部設置有減震器。
作為優選,所述控制器上設置有亮度調節開關和角度調節開關,方便調節電動伸縮桿的伸長量與手術燈的亮度。
作為優選,所述電動伸縮桿、手術燈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方便控制電動伸縮桿與手術燈。
作為優選,所述托盤與床板滑動連接,方便托盤移動。
作為優選,所述減震器下端設置有萬向輪,方便胸外科手術輔助器的移動。
作為優選,所述轉軸與床板固定連接,避免躺板偏移。
作為優選,所述躺板與床板轉動連接,方便角度的調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設置的電動伸縮桿與控制器電性連接,通過控制電動伸縮桿的伸長量來控制躺板的傾斜角度;設置的凹槽,使得電動伸縮桿與固定塊可以收縮到凹槽內,避免電動伸縮桿突出床板,導致躺板不平;設置的電動伸縮桿,避免人為去調節躺板的傾斜角度,工作效率高;設置的擋板能夠避免病人跌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胸外科手術輔助器的整體機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胸外科手術輔助器,包括床板1、支撐腿2和躺板3,所述支撐腿2設置在床板1下端,所述躺板3設置在床板1上端,所述床板1上設置有凹槽4,所述凹槽4內設置有電動伸縮桿5,所述躺板3側面設置有擋板6,所述躺板3下端設置有固定塊7,所述固定塊7與電動伸縮桿5轉動連接,所述躺板3中部設置有轉軸8,所述床板1右端設置有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上端設置有手術燈10,所述床板1側面設置有托盤11,所述支撐腿2中部設置有減震器12。
所述控制器9上設置有亮度調節開關13和角度調節開關14,方便調節電動伸縮桿5的伸長量與手術燈10的亮度。
所述電動伸縮桿5、手術燈10與控制器9電性連接,方便控制電動伸縮桿5與手術燈10。
所述托盤11與床板1滑動連接,方便托盤11移動。
所述減震器12下端設置有萬向輪15,方便胸外科手術輔助器的移動。
所述轉軸8與床板1固定連接,避免躺板3偏移。
所述躺板3與床板1轉動連接,方便角度的調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設置的電動伸縮桿與控制器電性連接,通過控制電動伸縮桿的伸長量來控制躺板的傾斜角度;設置的凹槽,使得電動伸縮桿與固定塊可以收縮到凹槽內,避免電動伸縮桿突出床板,導致躺板不平;設置的電動伸縮桿,避免人為去調節躺板的傾斜角度,工作效率高;設置的擋板能夠避免病人跌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