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骨科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初次植入人體的膝關節假體。
背景技術:
目前,全膝關節置換術已經成為緩解膝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導致膝關節嚴重損傷的一種有效治療手段。現有的人工關節雖然能夠達到穩定關節,緩解疼痛,實現基本生活自理的目的。但是由于設計結構角度不夠貼合人體生理彎曲角度,動態情況下加速假體間的磨損。即使短期內無手術并發癥,但是嚴重影響假體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種磨損小,符合人體生理角度的膝關節假體脛骨平臺。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膝關節假體脛骨平臺,包括平臺本體及其下側的基座,所述的基座與脛骨通過骨水泥結合,而所述的平臺本體與基座的接合處具有側筋,所述的平臺本體側壁具有卡槽,所述的基座與脛骨具有3°的內翻角度。
本實用新型的側筋不僅能夠使假體與骨水泥增加接觸面積,而且能夠實現在脛骨中的防旋;卡槽能夠保證襯墊假體穩固結合;基座與脛骨有3°的內翻角度,實現關節面水平的同事滿足人體生理角度,能夠有效減小假體關節面的磨損。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的基座傾斜角度圖;
其中:
1 平臺本體 2 基座
3 側筋 4 側壁
5 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膝關節假體脛骨平臺,包括平臺本體1及其下側的基座2,所述的基座2與脛骨(未示出)通過骨水泥結合,而所述的平臺本體1與基座2的接合處具有側筋3,所述的平臺本體1側壁4具有卡槽5,所述的基座1與脛骨(未示出)具有3°的內翻角度。
所述的側筋3為3條。
所述的卡槽5設置在平臺本體1的前后側壁4。
脛骨關節面有3°內翻,因脛骨切面與脛骨機械軸垂直,為獲得屈膝間隙,要求股骨髁有3°外旋,實際使用中脛骨平臺1后傾定位,脛骨導向桿與脛骨前脊平行,依據病人解剖不同改變切骨精確水平,后傾3°-5°進行截骨,假體旋轉對線,假體前緣中央對準脛骨結節內側1/3處,以較小損害側平臺為準則,建議切骨8mm或10mm,之后使用脛骨對線器對線,如需要,通過滑動脛骨對線器遠側部分至適當位置糾正內外翻。
本實用新型的側筋不僅能夠使假體與骨水泥增加接觸面積,而且能夠實現在脛骨中的防旋;卡槽能夠保證襯墊假體穩固結合;基座與脛骨有3°的內翻角度,實現關節面水平的同事滿足人體生理角度,能夠有效減小假體關節面的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