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手術器械。
背景技術:
數字化內窺鏡系統由高清晰度的微型攝像頭對手術進行攝像,經光電轉換、數字電路處理后,顯示器將清晰的術野圖像顯示在顯示屏屏幕上,手術醫師可以通過屏幕了解術野部位出血及分離情況,同時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做網上遠程會診、圖像資料存貯,對處理醫患關系、醫療糾紛、教學科研都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自20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Ho、Price及Chajchir等分別報道了經腋部切口,以關節鏡及腹腔鏡行胸大肌下置入腔隙的分離、切割和止血, 置入充注式乳房假體的隆乳術后,國內也有文獻資料介紹3D數字化內窺鏡隆乳術及內鏡輔助下隆乳術隨著內窺鏡腋下隆乳技術的使用,結合精細的外科操作技術,隆乳術中許多問題可以得到解決而使這種方法被廣泛接受。它可以通過設備的引導,放大術野,提高清晰度,增加分辨率,定位準確,止血徹底,視野下清晰觀察到的組織結構,提供更立體、詳盡的解剖,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和效率,手術過程出血減少,也減少了盲視手術的眾多并發癥,同時提高手術的安全性,縮短了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減輕術后的疼痛,手術的效果滿意,但這一技術目前美容外科的應用存在的弊端與缺憾是:手術成本高、費用高、機器設備多操作復雜、術前準備時間長、培訓周期長、目前手術實施主要依托內鏡中心現成的設備,手術設施與美容手術設施不匹配(電凝器、抓鉗的中心桿過長)導致操作不方便,手術應用范圍局限等問題,導致目前在美容門診及大多數美容醫院實施仍有一定困難,因此發明一種一款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可實現手術操作及視頻傳輸系統一體化,術者通過轉換不同的架體將其應用于隆乳、除皺及其他頜面外科、私密整形等手術,實現美容手術操作的可視化與精細化顯得尤為迫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攜式的可視化數字化內窺鏡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包括架體,所述架體包括一主板條,所述主板條的前端安裝有攝像頭,所述主板條的后端安裝有手柄部,所述手柄部上安裝有主控裝置,所述主控裝置包括殼體、控制主板以及與控制主板連接的顯示屏,所述控制主板安裝所述殼體內,所述顯示屏外露安裝于所述殼體上;所述攝像頭的輸出端與所述顯示屏通信連接,所述手柄部內安裝有電池裝置,所述電池裝置與所述控制主板電性連接。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所述殼體活動安裝于所述手柄上。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所述殼體與所述手柄之間安裝有轉軸,所述轉軸可水平轉動的安裝于所述手柄上,殼體可前后轉動的安裝于所述轉軸上。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所述轉軸通過螺紋件安裝于所述手柄上。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所述殼體上設有用于為電池裝置充電的USB接口。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所述殼體還設有用于與外部終端設備連接的通信裝置,所述通信裝置與所述控制主板連接。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所述殼體內還安裝有與所述控制主板連接的存儲裝置,所述存儲裝置包括外露于所述殼體的內存卡插槽。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所述手柄部與所述主板條呈L形連接,所述主控裝置殼體安裝于手柄部的頂端。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所述手柄部與所述主板條之間設有一豎直支撐片,三者呈Z形連接,所述主控裝置殼體安裝于手柄部的前端。
如前所述的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所述主板條上安裝有與所述控制主板連接的光源部件,且所述主板條上表面設有測量距離的刻度值,以確定達到術野的深度。
實施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將主板條置入術野,前端的攝像頭會將手術部位的景象傳送至顯示屏上,便于醫生實現可視化操作。本支撐架結構簡單,便于攜帶、消毒方便、易操作且生產成本較低,利于推廣普及。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L形支撐架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Z形支撐架的示意圖;
圖中標識說明如下:
1、主板條;2、手柄部;3、主控裝置;30、殼體;31、顯示屏;32、USB接口;33、內存卡插槽;4、攝像頭;5、豎直支撐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發明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的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包括架體,所述架體包括一主板條1,所述主板條1的前端安裝有攝像頭4,所述主板條1的后端安裝有手柄部2,所述手柄部2上安裝有主控裝置3,所述主控裝置3包括殼體30、控制主板以及與控制主板連接的顯示屏31,所述控制主板安裝所述殼體30內,所述顯示屏31外露安裝于所述殼體30上;所述攝像頭4的輸出端與所述顯示屏31通信連接,所述手柄部2內安裝有電池裝置,所述電池裝置與所述控制主板電性連接。握住手柄部2,將主板條1插入手術部位,其前端的攝像頭4會將手術部位的情況拍攝并傳輸至顯示屏31顯示,便于醫生進行相應操作。此外手柄部2與主板體1結合在一起還具有提拉功能,可以實現攝像與暴露手術視野的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殼體30活動安裝于所述手柄上。殼體30與所述手柄之間安裝有轉軸,所述轉軸可水平轉動的安裝于所述手柄上,殼體30可前后轉動的安裝于所述轉軸上。轉動殼體30可以從不同角度觀看到顯示屏31上所顯示的內容,滿足手術過程中實際操作或者是教學所需。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轉軸通過螺紋件安裝于所述手柄上。轉軸可被拆卸,即主控裝置3可與轉軸一同從手柄部2脫離,使用更方便。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殼體30上設有用于為電池裝置充電的USB接口32。電池裝置采用可充電的鋰電池,通過USB接口32對其進行充電,保證電池裝置為主控裝置3提供電力支撐。
在一些實施例中,殼體30還設有用于與外部終端設備連接的通信裝置,所述通信裝置與所述控制主板連接。經由通信裝置可將攝像頭4所拍景象同步傳輸至其他終端設備的顯示器上,遠程同步顯示手術操作畫面,有利于醫用教學。
在一些實施例中,殼體30內還安裝有與所述控制主板連接的存儲裝置,所述存儲裝置包括外露于所述殼體30的內存卡插槽33。存儲裝置可以將整個手術過程保存下來,以便后續調研或者是示范學習。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手柄部2與所述主板條1呈L形連接,所述主控裝置3殼體30安裝于手柄部2的頂端。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手柄部2與所述主板條1之間設有一豎直支撐片5,三者呈Z形連接,所述主控裝置3殼體30安裝于手柄部2的前端。無論是L形,還是Z形,這兩種結構都非常便于手持操作,并且主控裝置3殼體30的安裝位置也非常便于醫生觀看顯示屏31。除前述形狀外,手柄部2與主板條1還可以有多種形態,例如U形、S形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主板條1上安裝有與所述控制主板連接的光源部件,且所述主板條1上表面設有測量距離的刻度值。光源部件的作用能使攝像頭4拍攝畫面更加清晰,不需要借助其他光源,主板條1上的刻度值使得醫生了解當前手術部位深度,提高手術的精確性。
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操作容易,無需特殊培訓,醫師可以在培訓之后快速掌握操作技巧,學習曲線較短。其攝像頭為方形扁平型,可攝制范圍達1800, 攝像頭具有防霧與去煙霧雙重功能,組織結構可清晰呈現在屏幕,可輕松完成圖像采集和視頻錄制,可調節3.5寸液晶顯示器可前后360°度旋轉,有視頻輸出接口,拍照,錄像功能,并通過無線傳輸系統實現同步傳輸便于教學和科研。
操作者與患者之間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減少與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和嘔吐物的接觸,減少交叉感染;操作更輕松,手術時間縮短,手術創傷及出血量降低,成功率更高;內置式電源采用鋰電池,適用各種操作場合,體積輕巧、方便攜帶和臨床操作及教學。此外,其連接套件便于拆卸及消毒,用途廣泛(假體隆乳術、胸部注射材料取出術、面部除皺、下頜角截骨術等),購買成本低,便于大眾化推廣使用。
多功能便攜式美容手術可視化內窺鏡裝置彌補了傳統內窺鏡配套光源及成像系統硬鏡、光纖、導線等操作及連接繁雜、體型龐大及相關電凝、切割器材與美容手術匹配不佳等缺憾。同時具備手術拉鉤及內窺鏡的功能,在不需要助手協作的情況下可以單人完成手術操作。
具體手術操作流程如下:以假體隆乳術為例,患者平臥,雙上肢外展 90°,沿腋窩橫皺襞作一長約 4cm 橫行切口至皮下,向內側分離達胸大肌外緣,打開胸肌筋膜,以食指、中指剝離引導進入胸大肌后間隙,在胸大小肌間用隆胸專用剝離器進一步鈍性剝離,因胸大肌下組織結構疏松,應不超過標記線;向內側達胸骨旁線處;在下方推開胸大肌起點使剝離腔淺出達乳腺深面,并超過乳房下皺襞標記線 1.0cm~1.5cm(相當于第六肋水平);向外側達腋前線。左手置入本內窺鏡裝置,徹底檢查剝離腔邊緣及基底,檢查剝離腔內可能存在的問題, 常見的問題有:胸大肌起點斷端出血,未完全離斷從而影響假體就位的條索(肌質條索、帶狀肌質,血管條索,血腫,腹直肌、腹外斜肌部位殘留纖維條索等),進行相應的處理:在便攜式內鏡下電凝止血,切斷影響假體置入的血管條索及纖維條索、未完全離斷的胸大肌纖維帶,清除血腫,沖洗創面,觀察處理至整個剝離腔無活動性出血。退出內窺鏡系統,將假體經腋切口置入剝離腔內。由于是直視下手術,術者就能更好的觀看手術區域,及時的分辨手術區域的血管和神經,更加準確徹底地止血,更加精確的剝離腔隙。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組合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