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眼科治療儀器,特別涉及一種假性近視矯正眼鏡。
背景技術:
按照光學原理,外界的物距與人眼內的成像距是成反比的,人長期近距離用眼,就會動員眼生理性的同步近反射調節機能,通過屈光調節反應自行完成或彌補這一過程,這一過程在醫學上稱為調節反應。在這種生理性的調節反應過程中,人眼就會相繼出現反射性的睫狀肌收縮、屈光力增強、晶狀體球面曲率增大、兩眼球的視軸匯聚拉長、瞳孔收縮等。通過這一系列的生理性調節反應,不僅能很快在視網膜形成清晰的物象,還可以成像到兩眼視網膜對稱的位置上。然后,由被感受激活的感光細胞,通過神經視覺通路(視路),將已成像的信息傳向大腦枕葉皮質視中樞,最終獲得雙眼視覺,這時候所看到的物體才會十分清楚。但是,這一復雜的生理反應在調節機制遇到體內、體外各種因素的破壞時,比如長期的疲勞用眼,造成睫狀肌和眼眶周邊匝肌的調節緊張和痙攣,再看較遠距離的物體時不能放松調節,久之必會改變人眼的屈光系統,導致屈光不正,并根據屈光調節反應系統的破壞情況與程度的不同,相繼患上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假性近視。
臨床上,眼球有內在和外在兩組肌肉,內在的肌肉是虹彩(瞳孔括約肌)和睫狀肌,可調節瞳孔的大小和晶狀體的焦距。外在的肌肉有六條,可以控制眼球的轉動。
在我國青少年近視率約接近70%,主要是長期看電視,上網,玩游戲等不注意用眼造成的,也有看書寫字的姿勢不正確、書本放得離眼過近、照明條件不好等,這些都會使睫狀體內的肌肉持續收縮,晶狀體F度增長,使睫狀體內的肌肉處于緊張狀態,變F的晶狀體也不能懷復到正常狀態,這樣就造成了假性近視。
此前,常見的矯治假性近視的方法主要有:
1、準分子激光近視手術,通過對眼角膜進行切削,制作出角膜瓣,再采取激光作用于眼角膜,達到矯治屈光不正的目的。準分子激光是一種人眼看不見的波長僅193納米的紫外線光束,其特性為光子能量大,波長極短,對組織的穿透力極弱,不會穿入眼內,僅被組織表面吸收,對周圍組織無損或損傷極微,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療技術(LASIK技術),是用一種特殊的極其精密的微型角膜板層切割系統(簡稱角膜刀)將角膜表層組織制作成一個帶蒂的角膜瓣,翻轉角膜瓣后,在計算機控制下,用準分子激光對瓣下的角膜基質層擬去除的部分組織予以精確氣化,然后于瓣下沖洗并將角膜瓣復位,以此改變角膜前表面的形態,調整角膜的屈光力,使外界光線能夠準確地在眼底會聚成象,達到矯治近視的目的,這種切除部分眼角膜的方法雖然快捷,但對眼睛存在一定的損傷,風險很大。
2、鏡片矯治,戴鏡是兒童矯治近視眼最常見的方法,配鏡的原則應采取同樣可使近視眼的視力矯治到最佳視力的最低度鏡片,但需要注意的事項多,堅持時間長,特別在繁瑣的生活中大多不會注意太多,所以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
目前來看準分子激光近視手術和鏡片矯治兩種方法雖然都能達到矯治近視的目的,但都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對眼睛的損傷大,治療時間長等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假性近視矯正眼鏡。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假性近視矯正眼鏡,包括兩個眼鏡框和眼鏡腿組成的眼鏡架,其特征在于:在每個所述眼鏡框內均設有一個插槽,在每個插槽內均對應插接一個矯正鏡片,在所述眼鏡架的兩側均設有支撐板,在每個支撐板上均連接電機和電源,電機和電源電連接,在每個電機的輸出軸上均連接一個轉軸,在所述轉軸上至少連接一個連桿,在每個連桿上均連接前視力表,每個前視力表均與相應的眼鏡框對應配合;
還包括一個后視力表,使用時,后視力表與所述眼鏡架對應配合。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有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在每個所述轉軸上均連接一個延長桿,相應所述連桿連接在延長桿上。
在每個所述轉軸的一側設有一段螺桿,在所述延長桿的一側設有與螺桿對應配合的螺紋套管,轉軸與延長桿之間通過鎖緊螺釘鎖緊固定。
在每個所述連桿上還連接一個配重塊,配重塊與相應所述前視力表對應設置在連桿的兩側。
在所述矯正鏡片的一側均設有用于取放的側板。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簡易裝卸,經久耐用,采用物理方法矯治,對青少年假性近視的矯治效果好,對眼睛無任何損傷,安全可靠。患者本人對單眼或雙眼可控視距遠近距離定位后,通過快速變換,從而達到對控制眼球的睫狀肌進行反復刺激,以鍛煉眼球睫狀肌,恢復其功能,最終能使肌肉自如地調節眼球視軸長短和球體表面的曲率大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假性近視矯正眼鏡,包括兩個眼鏡框2和眼鏡腿4組成的眼鏡架1,兩個眼鏡框2通過支腳5固定連接在一起,兩個眼鏡框2的距離與人眼睛相配合,在每個所述眼鏡框2內均設有一個插槽2a,插槽2a的開口對應設置在眼鏡框2的上側。
在所述眼鏡架1的兩側均設有支撐板6,在每個支撐板6上均連接電機7、電源8和支架9,電機7和電源8電連接。電機7的輸出軸向眼鏡架1的前側設置,且支架9對應設置在電機7的輸出軸的正前方,支架9包括立板,在立板的上側設有套筒,在套筒內通過軸承支撐連接轉軸10,轉軸10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在電機7的輸出軸上,在轉軸10的前側設有一段螺桿,在螺桿上通過螺紋連接一個延長桿11,延長桿11上設有與相應螺桿對應配合的螺紋套筒,螺桿與螺紋套筒之間通過鎖緊螺釘鎖緊固定。在延長桿11的前端連接一個連桿12,在連桿12的一端連接前視力表13、另一端連接一個配重塊14,配重塊14與相應所述前視力表13對應設置在連桿12的兩側。每個前視力表13均與相應的眼鏡框2對應配合。
還包括一個后視力表15,后視力表15通過支架固定在外部物體上,使用時,后視力表15與所述眼鏡架1對應配合。
在對人的眼睛進行矯正訓練時,當對單眼矯正時,先在對需要矯正的眼所對應的眼鏡框2的插槽2a內插接一個矯正鏡片3,在矯正鏡片3的一側設有用于取放的側板3a,在另一個眼鏡框2的插槽2a內插接擋板,擋板能夠完全遮擋其所對應的眼鏡。當雙眼進行矯正時,在兩個眼鏡框2的插槽2a內插接相應度數的矯正鏡片3。再調整相應的延長桿11到合適的長度,然后啟動相應的電機6帶動前視力表13旋轉。
前視力表13和后視力表15距離的預設:裸眼通過矯正鏡片3,矯正鏡片3可選平光鏡,將可辨識的小視力標靶調節到最小間距處,調節范圍10CM≤30CM,以完全清晰為準,此為“近端定位”;此時移開前視力表13的標靶,裸眼仍透過平光鏡筒,再向≧300公分處的后視力表15標靶,從模糊到清晰,選擇最終能夠清楚辨識的,做“遠端定位”。
近辨識的跳躍矯治:通過電機7帶動前視力表13定時旋轉,先辨識標靶上的文字或圖形,實現瞳孔快速聚焦,收縮或緊張睫狀肌;然后,再辨識后視力表15標靶上的文字或圖形,實現瞳孔快速調節或放松睫狀肌。循環往復,待眼睛感覺酸脹或輕微痛疼、甚至流淚,本眼矯治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