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保健機械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綁縛式穴位加熱器。
背景技術:
理療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體,使之產生有利的反應,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是康復治療的重要內容。穴位加熱是一種常見的理療方式,目前市場已出現穴位加熱器,現有穴位加熱器包括殼體,殼體內設有加熱裝置和控制電路板。使用時將殼體的一面貼于人體的相關穴位處,通過加熱裝置所散發的熱量對該穴位進行刺激,以達到理療的目的。現有穴位加熱器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 穴位加熱器的保溫措施不足,使其所產生的熱量容易外泄至空氣中, 導致設備耗電、理療效果差等。2. 現有穴位加熱器均簡單的通過開關控制加熱裝置的啟停,若人們使用完后忘記手動關閉加熱裝置時,加熱裝置會一直持續工作下去,容易使穴位加熱器受損。 3.現有穴位加熱器與人體皮膚相接觸的部分多為塑料制品,不夠柔軟,與人體皮膚相接觸時,會讓使用者感到不適,破壞人們的使用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綁縛式穴位加熱器,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穴位加熱器存在熱量容易外泄、忘記關閉加熱裝置時穴位加熱器會一直持續工作下去、與人體皮膚相接觸的部分不夠舒適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綁縛式穴位加熱器,包括殼體,該殼體內設有加熱裝置和控制電路板,所述殼體的底面設有一可拆卸地彈性墊圈,所述殼體的底面在彈性墊圈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一凹槽。
進一步,所述彈性墊圈的上端面設有一環形凸臺,所述殼體的底面設有與環形凸臺相配合的環形凹部。
進一步,所述彈性墊圈的下端面為凸型曲面。
進一步,所述彈性墊圈內裝設有至少一用于檢測彈性墊圈是否與人體皮膚相貼并控制加熱裝置啟停的傳感器。
進一步,還包括一綁帶,所述殼體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殼體和下殼體,該上殼體和下殼體內裝設有所述控制電路板和加熱裝置,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套設有一圈體,該圈體設有用于連接綁帶且相對立的左扣環和右扣環。
進一步,所述彈性墊圈為硅膠制品。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其一、本實用新型包括殼體,該殼體內設有加熱裝置和控制電路板,殼體的底面設有一可拆卸地彈性墊圈,殼體的底面在彈性墊圈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一凹槽。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的殼體底面的彈性墊圈貼于人體皮膚表面,并讓凹槽對準需要理療的穴位,再啟動加熱裝置對穴位進行加熱即可。凹槽可以將加熱裝置所產生的熱量鎖固在穴位表面的狹小空間內,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時也可保證理療效果;而彈性墊圈可以讓殼體的凹槽與人體皮膚之間形成一個更為封閉的加熱空間,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改善理療效果,同時彈性墊圈的柔軟性可以讓本實用新型與人體接觸時更加舒適。
其二、本實用新型中,彈性墊圈內裝設有至少一傳感器。當傳感器檢測到本實用新型長時間未與人體皮膚相貼時,傳感器對控制電路板發出信號以停止加熱裝置,從而避免人們使用完本實用新型后忘記手動關閉加熱裝置的問題,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
其三、本實用新型中,殼體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殼體和下殼體,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套設有一圈體,該圈體設有相對立的左扣環和右扣環。使用時,將綁帶的一端連接于左扣環,另一端繞過人體后再連接于右扣環,從而將本實用新型捆綁在人體上,讓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不易掉落,同時也可以讓彈性墊圈更加緊密的貼合與人體皮膚表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拆解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彈性墊圈拆與殼體的拆解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圖3、圖5和圖6,一種綁縛式穴位加熱器,包括殼體10和綁帶,該殼體內設有相互電連接的加熱裝置7和控制電路板6,殼體10的底面設有一可拆卸地彈性墊圈5,殼體10的底面在彈性墊圈5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一凹槽43。
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殼體10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殼體1和下殼體4,上殼體1的上端面設有至少一控制按鈕2,下殼體4的底面設有凹槽43,而上殼體1和下殼體4內裝設有控制電路板6和加熱裝置7。上殼體1與下殼體4之間套設有一圈體3,具體的,下殼體4設有一環形臺階面41,圈體3套設于環形臺階面41上。該圈體3還設有用于連接綁帶c且相對立的左扣環31和右扣環32。
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殼體10內還設有蓄電池(圖中未畫出),上殼體1設有缺口11,下殼體4設有缺口42。上殼體1與下殼體相互扣合時,缺口11和缺口42組成一充電口101。
參照圖2、圖3、圖4和圖5,彈性墊圈5的上端面設有一環形凸臺51,彈性墊圈5的下端面為凸型曲面。下殼體4的底面(即殼體10的底面)設有與環形凸臺51相配合的環形凹部44。環形凸臺51設有復數個螺孔511,環形凹部44設有復數個與螺孔511配合的螺孔441,通過穿于螺孔511和螺孔441中的螺絲(圖中未畫出)將彈性墊圈5安裝時下殼體4的底面。作為優選方案:彈性墊圈5為硅膠制品。
參照圖2、圖3、圖4、圖5和圖6,彈性墊圈5內裝設有至少一用于檢測彈性墊圈5是否與人體a的皮膚相貼并控制加熱裝置啟停的傳感器(圖中未畫出)。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