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腋窩淋巴清掃專用拉鉤,屬于醫療器械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手術器械。
背景技術:
腋窩淋巴清掃組織拉鉤為必不可少的器械,目前所用的拉鉤有三種:普通的“甲狀腺拉鉤”,“方頭拉鉤”,以及一般用于腹部的“S形拉鉤”。腋窩解剖的特點為外大內小的橫漏斗狀,頂端位于胸小肌后方的上緣以上,間隙狹?。s2cm-3cm)且深,從胸大肌外緣至頂部經測量平均為7cm,此部分解剖時前述這些拉鉤均有不足:甲狀腺拉鉤鉤部太短,只有3cm ,無法顯示腋窩頂;“方頭拉鉤”鉤部長5cm,用力拉可以看見腋頂,但鉤端太寬,長度為5cm,費力且頂部顯示不充分,對于體形較大患者顯露更困難;“S形拉鉤”弧度太大,操作者用力方向不易操控,且其鉤端完全平滑,肌肉稍有收縮就會滑脫。而且因腋窩頂部深且間隙小,手術燈光照明不充分。因此缺少一種專用暴露器械。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根據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種腋窩淋巴清掃專用拉鉤。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腋窩淋巴清掃專用拉鉤,其特征是,包括:
手柄部;
鉤部,整體呈舌形狀,與手柄部連接成一體,鉤端部具有R圓弧狀,鉤部開設有多根槽。
多根槽的開設,使接觸的肌肉不易滑脫。
所述槽設置有四根或五根。
所述鉤部的寬度D為40-60mm。
所述手柄部的長度L為250-350mm,端部稍大易于術者手握且開設有通孔,手術時,該通孔可用彈簧或帶子將其固定于它處例如手術臺上,而不用手拉。
所述鉤部的長度H為70-100 mm。該長度接近于腋窩深度,使用本實用新型能充分暴露手術部位。
所述手柄部與鉤部之間的夾角A為30-75度,手柄部與鉤部的連接處呈圓弧狀。該處圓弧狀主要接觸胸大小肌外緣,肌肉外緣厚度約40mm左右。該結構的有益效果還是,該圓弧狀接近胸肌外緣的厚度,使得手柄部呈水平方向,拉鉤者省力。
所述鉤端的圓弧半徑R為8-12 mm。
所述槽的寬度為3-4 mm,長度為20-40mm。
所述鉤部和手柄部的厚度為2-3mm。
為了更清晰的展示手術部位,還包括冷光源光纖和多個光纖座,多個光纖座固定在所述手柄部和鉤部的背面,冷光源光纖卡在光纖座內固定,冷光源光纖的照明部位于多根槽之間,照明部射出的光線朝向R圓弧狀的鉤端部,冷光源光纖連接到冷光源。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充分暴露手術部位、照明準確清晰,提高手術質量的有益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腋窩淋巴清掃專用拉鉤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腋窩淋巴清掃專用拉鉤,包括:
手柄部2;
鉤部5,整體呈舌形狀,與手柄部2連接成一體, 鉤端部具有R圓弧狀,鉤部5開設有多根槽51。
槽51設置有四根或五根。
鉤部5的寬度D為40-60mm。
手柄部2的長度L為250-350mm,端部開設有通孔1。
鉤部5的長度H為70-100 mm。
手柄部2與鉤部5之間的夾角A為30-75度,手柄部2與鉤部5的連接處呈圓弧狀。
鉤端的圓弧半徑R為8-12 mm。
槽51的寬度為3-4 mm,長度為20-40mm。
鉤部5和手柄部2的厚度為2-3mm。
還包括冷光源光纖3和多個光纖座4,多個光纖座4固定在手柄部2和鉤部5的背面,冷光源光纖3卡在光纖座4內固定,冷光源光纖3的照明部31位于多根槽51之間,照明部31射出的光線朝向R圓弧狀的鉤端部,冷光源光纖3連接到冷光源。
惡性腫瘤需行腋窩淋巴清掃時,先切開游離皮瓣,解剖出腋窩前緣(胸大、小肌外緣)、上緣(腋靜脈水平),將本實用新型專用拉鉤的鉤部從胸肌外緣伸入,向上直達腋窩頂部附近,拉鉤者握住手柄部,水平用力拉向對側,或將手柄部末端的小孔裝上消毒過的彈簧或帶子,向對側牽拉,將其固定于手術床上,這樣可省去人力拉鉤。如果腋窩頂手術燈光照明不充分,可將準備好的消毒冷光源光纖裝于拉鉤背面的卡座上,遠端接上冷光源,可以很好照明。
本說明書實施例內容僅僅是對實用新型構思的實現形式的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應當被視為僅限于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也及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