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術:
:當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律不齊、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確定時都需要做心血管功能檢測,以方便醫生更好的對病情診斷,而以往的檢測只能得到檢測出簡單的折線圖,不能顯示全面,給醫務人員的判斷有一定影響,而且不能給出診斷結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進行心血管功能檢測時操作簡便、省時省力、科學有效的心血管功能檢測診斷儀。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底盤主體、主機、控制面板和打印主體,其特征是:在底盤主體下側設有活動轉軸,活動轉軸下側設有滾輪,底盤主體上側設有主機柜,主機柜通過橫板與支撐腿連接,支撐腿上側設有桌面,主機柜內設有主機,主機外側設有啟動按鈕、數據傳輸接口、USB接口和散熱孔,主機左側連接有電源線和數據線,電源線與電源插頭連接,數據線與檢測傳感器連接,主機柜上側設有操作臺,操作臺內設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外側設有保護殼,控制面板上設有操作指示燈,操作指示燈下側設有調節按鍵、打印按鍵、方位按鍵、數字按鍵和診斷按鍵,控制面板上側設有顯示屏,顯示屏下端設有電源開關,主機通過傳輸線與打印主體連接,打印主體上側設有紙板架,打印主體下側設有基座,打印主體外側設有打印出口,打 印出口上側設有還原按鈕、打印開關和打印指示燈。
作為優選,所述檢測傳感器外側設有附帶。
作為優選,所述操作臺和主機柜之間設有固定板。
作為優選,所述操作臺和顯示屏連接處設有扣合裝置。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對心內科疾病心血管功能檢測診斷時高效實用,操作起來簡便、省時省力,極大地減輕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控制面板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盤主體,2、主機,3、控制面板,4、打印主體,5、活動轉軸,6、滾輪,7、主機柜,8、橫板,9、支撐腿,10、桌面,11、啟動按鈕,12、數據傳輸接口,13、USB接口,14、散熱孔,15、電源線,16、數據線,17、電源插頭,18、檢測傳感器,19、操作臺,20、保護殼,21、操作指示燈,22、調節按鍵,23、打印按鍵,24、方位按鍵,25、數字按鍵,26、診斷按鍵,27、顯示屏,28、電源開關,29、傳輸線,30、紙板架,31、基座,32、打印出口,33、還原按鈕,34、打印開關,35、打印指示燈,36、附帶,37、固定板,38、扣合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包括底盤主體1、主機2、控制面板3和打印主體4,其特征是:在底盤主體1下側設有活動轉軸5,活動轉軸5下側設有滾輪6,底盤主體1上側設有主機柜7,主機柜7通過橫板8與支撐腿9連接,支撐腿9上側設有桌面10,主機柜7內設有主機2,主機2外側設 有啟動按鈕11、數據傳輸接口12、USB接口13和散熱孔14,主機2左側連接有電源線15和數據線16,電源線15與電源插頭17連接,數據線16與檢測傳感器18連接,主機柜7上側設有操作臺19,操作臺19內設有控制面板3,控制面板3外側設有保護殼20,控制面板3上設有操作指示燈21,操作指示燈21下側設有調節按鍵22、打印按鍵23、方位按鍵24、數字按鍵25和診斷按鍵26,控制面板3上側設有顯示屏27,顯示屏27下端設有電源開關28,主機2通過傳輸線29與打印主體4連接,打印主體4上側設有紙板架30,打印主體4下側設有基座31,打印主體4外側設有打印出口32,打印出口32上側設有還原按鈕33、打印開關34和打印指示燈35。在當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心血管功能檢測診斷時,讓患者靜躺5-10分鐘,將檢測診斷儀通過滾輪6,移動到患者身邊,將電源插頭17接入電源,將檢測傳感器18用附帶36固定在患者的脈搏處,按下啟動按鈕11、電源開關28和打印開關34,主機柜7啟動,顯示屏27點亮,操作指示燈21和打印指示燈35點亮,檢測傳感器18對心血管功能信息進行采集經數據線16傳入主機2,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講得出的結果在顯示屏27上顯示,當按下診斷按鍵26時,主機2在進行與正常數據進行對比得出診斷結果在顯示屏27上顯示,通過控制面板3上的調節按鍵22、方位按鍵24、數字按鍵25進行調節和輸入,再按下打印按鍵23,打印主體4開始工作,紙從紙板架30進入打印主體4內部進行打印,從打印出口32輸出。
作為優選,所述檢測傳感器18外側設有附帶36。這樣設置,可以使檢測傳感器18與脈搏貼合更加牢固,增加檢測準確性。
作為優選,所述操作臺19和主機柜7之間設有固定板。這樣設置, 可以增加牢固力度,更加穩定的進行操作使用。
作為優選,所述操作臺19和顯示屏27連接處設有扣合裝置38。這樣設置,可以方便顯示屏27在不使用的時候扣合,不占用空間和對顯示屏27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