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耳鼻喉科用給藥裝置。
背景技術:
醫院中耳鼻喉科往往需要在耳道、鼻腔或者咽喉部位給藥,而這些部位由于給藥部位較深,而且通道較窄、光線很暗,較難看清病灶狀況。現有的一些給藥裝置往往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不能調節藥物噴灑的藥滴大小,有時會造成藥液的浪費;光線較差看不清病灶部位,并且不能向患者展示病灶的程度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耳鼻喉科用給藥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一種耳鼻喉科用給藥裝置,包括藥管、推桿、藥瓶、設置于推桿一端的活塞和設置于推桿另一端的擋板,所述藥管左端設有開口,推桿通過開口伸入藥管內部,所述藥瓶位于藥管的下方,所述藥瓶內設有導液管,所述導液管一端開口于藥管,另一端設有過濾器并伸至藥瓶底部,所述藥管的右端與排液管的左端連接,所述排液管的右端連接有藥物噴頭,所述藥物噴頭外部設有噴頭蓋,所述藥管的右端設有照明燈,所述照明燈的上方設有攝像頭,所述藥管的上方分別設有蓄電池和照片采集裝置,所述藥管下方靠左一側設有固定帶。
進一步的,所述藥瓶與藥管通過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藥管表面設有刻度。
進一步的,所述活塞的結構為中間厚兩邊薄式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照明燈能夠有助于觀察病人的患處,方便給藥;攝像頭和照片采集裝置能夠對病人患處進行拍照,方便存檔;活塞的結構為中間厚兩邊薄式結構,能夠減小其在藥管中活動時的阻力;醫生在應用本新型時可以將固定帶套于手掌,方便使用;過濾器能夠將進入藥管中的藥液進行過濾,避免雜質或者藥物顆粒進入藥管,進一步避免造成藥物噴頭堵塞;藥瓶與藥管通過螺紋連接,可以方便藥瓶的換藥或清洗;藥物噴頭可以通過旋轉調節藥液噴灑的液滴大小,噴頭蓋能夠保護藥物噴頭免受污染。本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進行準確給藥和病灶的拍照存檔,而且易于清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在此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1所示的一種耳鼻喉科用給藥裝置,包括藥管3、推桿2、藥瓶12、設置于推桿2一端的活塞4和設置于推桿2另一端的擋板1,所述藥管3左端設有開口,推桿2通過開口伸入藥管3內部,所述藥瓶12位于藥管3的下方,所述藥瓶12與藥管3通過螺紋連接,所述藥瓶12內設有導液管11,所述導液管11一端開口于藥管3,另一端設有過濾器13并伸至藥瓶12底部,所述藥管3的右端與排液管10的左端連接,所述排液管10的右端連接有藥物噴頭,所述藥物噴頭外部設有噴頭蓋9,所述藥管3的右端設有照明燈8,所述照明燈8的上方設有攝像頭7,所述藥管3的上方分別設有蓄電池6和照片采集裝置5,所述藥管3下方靠左一側設有固定帶14,所述藥管3表面設有刻度,所述活塞4的結構為中間厚兩邊薄式結構。
在具體工作時,照明燈8能夠有助于觀察病人的患處,方便給藥;攝像頭7和照片采集裝置5能夠對病人患處進行拍照,方便存檔;活塞4的結構為中間厚兩邊薄式結構,能夠減小其在藥管3中活動時的阻力;醫生在應用本新型時可以將固定帶14套于手掌,方便使用;過濾器13能夠將進入藥管3中的藥液進行過濾,避免雜質或者藥物顆粒進入藥管3,進一步避免造成藥物噴頭堵塞;藥瓶12與藥管3通過螺紋連接,可以方便藥瓶12的換藥或清洗;藥物噴頭可以通過旋轉調節藥液噴灑的液滴大小,噴頭蓋9能夠保護藥物噴頭免受污染。本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進行準確給藥和病灶的拍照存檔,而且易于清洗。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