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可拆卸雙氣囊防漏麻醉面罩。
背景技術:
目前,中國正逐漸向老齡化社會轉變,且隨著醫療機械、麻醉藥品及管理水平的提高,高齡手術病人呈逐年增加之勢。傳統臨床麻醉面罩由面罩體、面罩體上端進氣口及面罩體下端環狀密閉面罩氣囊組成,在使用時對于普通病人面罩體下端環狀密閉面罩氣囊能較好的貼合面部,使病人能高效進行面罩自主呼吸或正壓控制呼吸;但高齡病人多伴有牙齒缺失或因長期進食困難導致面部消瘦、面頰凹陷等情況,傳統臨床麻醉面罩不能與上述病人面部貼合,即使醫護人員試圖通過用力按壓面罩、病人口角兩側墊物填充等手段仍很難避免漏氣,造成面罩自主呼吸氧濃度下降,面罩正壓通氣失敗,給病人安全帶來很大的隱患。
現有的麻醉面罩一般為不可拆卸的一次性面罩,防漏氣囊不可拆卸,氣囊損壞后整個面罩就被浪費,不僅增加病人經濟負擔,還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所以需要一種防漏效果好且可重復利用的麻醉面罩。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現有難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拆卸雙氣囊防漏麻醉面罩。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拆卸雙氣囊防漏麻醉面罩,包括面罩體、面罩體上端進氣口及與面罩體下端固連的環狀密閉面罩氣囊,所述面罩氣囊內側可拆卸設有防漏氣囊,所述面罩氣囊與所述防漏氣囊通過氣密性良好的卡合結構連接,所述面罩氣囊一端設有環形單向面罩氣囊閥門,所述防漏氣囊與所述面罩氣囊對應端設有圓形單向防漏氣囊閥門,所述圓形單向防漏氣囊閥門穿過所述環形單向面罩氣囊閥門中空部分與所述環形單向面罩氣囊閥門密閉套接。
進一步地,所述防漏氣囊與使用者臉部貼合部位設有與臉部貼合的曲狀面。
進一步地,所述卡合結構包括設于所述面罩氣囊內側的卡合結構一及設于所述防漏氣囊外側的卡合結構二。
進一步地,所述防漏氣囊材質為高彈性、柔軟、具有良好伸縮性的橡膠材料。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與麻醉機和呼吸機配套,實行麻醉氣體輸送。
2.本實用新型麻醉面罩使用或損壞后,可將防漏氣囊拆除,將其他部分消毒,替換組裝新防漏氣囊,降低成本,節省資源,減少環境污染。
3.本實用新型具有雙層氣囊,可根據病人面部狀況靈活調整防漏氣囊大小,使本防漏麻醉面罩與病人面部更貼合,是一種高效便捷的通氣面罩,保證了病人的供氧,保證麻醉安全,減輕麻醉醫生負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可拆卸雙氣囊防漏麻醉面罩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卡合結構剖面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面罩體,2為面罩體上端進氣口,3為面罩氣囊,4為防漏氣囊,5為卡合結構一,6為卡合結構二,7為環形單向面罩氣囊閥門,8為圓形單向防漏氣囊閥門,9為曲狀面。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可拆卸雙氣囊防漏麻醉面罩,包括面罩體1、面罩體上端進氣口2及與面罩體下端固連的環狀密閉面罩氣囊3,所述面罩氣囊3內側可拆卸設有防漏氣囊4,所述面罩氣囊3與所述防漏氣囊4通過氣密性良好的卡合結構連接,所述面罩氣囊3一端設有環形單向面罩氣囊閥門7,所述防漏氣囊4與所述面罩氣囊3對應端設有圓形單向防漏氣囊閥門8,所述圓形單向防漏氣囊閥門8穿過所述環形單向面罩氣囊閥門7中空部分與所述環形單向面罩氣囊閥門7密閉套接。
所述防漏氣囊4與使用者臉部貼合部位設有與臉部貼合的曲狀面9;所述卡合結構包括設于所述面罩氣囊3內側的卡合結構一5及設于所述防漏氣囊4外側的卡合結構二6;所述防漏氣囊4材質為高彈性、柔軟、具有良好伸縮性的橡膠材料。
實施例:使用時,如圖1和圖2所示,先將防漏氣囊4與面罩氣囊3通過氣密性良好的卡合結構連接,使圓形單向防漏氣囊閥門8穿過環形單向面罩氣囊閥門7中空部分與環形單向面罩氣囊閥門7密閉套接,再將面罩氣囊2與防漏氣囊4充氣至適當壓力,常規扣壓于普通病人口鼻部,并輕輕按壓固定,使面罩上下端與病人面部吻合;如果為高齡面部凹陷病人,醫護人員繼續通過圓形單向防漏氣囊閥門8向防漏氣囊4內緩慢充氣,使整個面罩和病人面部完全貼合,有效杜絕漏氣;然后將面罩體上端進氣口2與麻醉機和呼吸機配套,實行麻醉氣體輸送,供病人吸入麻醉氣體時使用;麻醉面罩使用或損壞后,可將防漏氣囊4拆除,將其他部分消毒,替換組裝新防漏氣囊4,降低成本,節省資源,減少環境污染。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