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健身用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
背景技術:
作為一種時尚健康的運動方式,瑜伽已經(jīng)受到越來愈多人們的喜愛,而練習瑜伽時,通常需要使用瑜伽墊,使用時將瑜伽墊平鋪在地上,就可以在瑜伽墊上做各種瑜伽動作。
但現(xiàn)有瑜伽墊功能單一,一般只具有防滑和緩沖的功能,不具備按摩功能。但如果瑜伽墊上直接設置按摩部位,又會導致表面不平滑,在進行常規(guī)動作時會受到影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按摩部位可以拆卸安裝,進行瑜伽訓練時拆下按摩部,運動完按摩放松時或者進行特殊動作訓練時安裝按摩部。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所述組合按摩瑜伽墊包括瑜伽墊本體和多個按摩組件,所述按摩組件與瑜伽墊本體為可拆卸連接,所述瑜伽墊本體上設有多條相互平行排列的貫穿瑜伽墊本體高度的條形縫,所述條形縫的形狀和尺寸相同,并且條形縫之間的間距相同;
所述按摩組件通過條形縫與瑜伽墊本體可拆卸連接;所述按摩組件由按摩部、條形支撐柱組成,所述按摩部固定于條形支撐柱頂部,按摩部由多個均勻分布的按摩體組成,所述按摩體可以為半球體、臺體或弧體;所述條形支撐柱的長度與條形縫的長度相同;
所述條形支撐柱底部設有兩個以上的對稱平行的柱腿,所述柱腿的形狀與條形縫相配合,所述條形支撐柱與瑜伽墊本體通過柱腿與條形縫的配合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所述條形支撐柱由兩個以上的對稱平行的柱腿和連接所有柱腿頂部的支撐平面組成,所述按摩部固定于條形支撐柱的支撐平面的頂部。
進一步,所述柱腿的寬度等于條形縫的寬度,所述柱腿的間距為條形縫的間距的整數(shù)倍,所述條形支撐柱的柱腿的高度與條形縫的深度相同;
在使用按摩組件時,將所述條形支撐柱的柱腿根據(jù)間距大小對應插入條形縫中,條形支撐柱頂端的按摩部露出在瑜伽墊本體表面。更具體的,條形支撐柱的柱腿插入條形縫后,柱腿頂部的支撐平面疊放于瑜伽墊本體上表面,使按摩部突出露出于瑜伽墊本體表面。
進一步,所述條形支撐柱沿寬度方向的兩端各設有一個柱腿,其余柱腿設置于兩端柱腿的中間。
進一步,為了增加瑜伽墊本體和按摩組件的組合牢固性,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將條形縫設置為橫截面為倒T形的縫,相應的條形支撐柱的柱腿的橫截面也設為與條形縫相配合的倒T型。
進一步,所述按摩體沿條形支撐柱頂部的長度和/或寬度方向均勻分布。
進一步,所述按摩組件設有多個,所述不同的按摩組件上的按摩體不同,適用于不同部位的按摩。
所述按摩體中,所述臺體為四棱臺或圓臺,所述弧體中間低兩端高,中間為圓弧,兩端為連接該圓弧的弧頂。
進一步,所述條形縫的寬度為1~10mm,優(yōu)選1~5mm,條形縫的寬度很窄,由于按摩墊本體為彈性材料,具有彈性,因此條形縫較細時,縫的開口不會影響瑜伽墊本體的正常使用。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條形支撐柱底部設置柱腿,柱腿的間距為條形縫的間距的整數(shù)倍,因此可以與瑜伽墊本體上的任意位置的條形縫配合,可以隨意更換按摩組件的安裝位置,對不同部位進行按摩。
并且,條形支撐柱的寬度也不再受到條形縫寬度的限制,想要增加條形支撐柱的寬度,只需要將柱腿間距增大到相應寬度或者再增加底部柱腿數(shù)量即可,而不需要增加條形縫的寬度,因此可以設置較寬的條形支撐柱,在其頂部設置多排的按摩部或者半徑或寬度較大的按摩體,可以滿足不同按摩需求。
所述瑜伽墊本體為緩沖材料,如EPE發(fā)泡材料、EVA、TPE、NBR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了一種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瑜伽墊本體與按摩組件可拆卸安裝,瑜伽墊本體不安裝按摩組件時可以單獨使用,進行常規(guī)瑜伽動作訓練,同時瑜伽墊本體可以與按摩組件組合安裝,在瑜伽墊不同位置安裝不同的按摩組件,在運動時和運動后均可對人體進行按摩,尤其利于運動后肌肉放松。
(2)通過在按摩組件底部設置柱腿,可以利用較細的柱腿對頂部的按摩部起到支撐作用,由此不需要通過增加條形縫的寬度來增加按摩組件的寬度,因此瑜伽墊本體上與柱腿配合的條形縫很窄,在不安裝按摩組件時,較細的條形縫不會影響到常規(guī)瑜伽動作的訓練。
(3)按摩組件的寬度不受條形縫寬度限制,可以設置較寬的按摩組件,上面設置多排按摩部或者半徑或寬度較大的按摩部。
(4)條形縫為等間距的,柱腿的間距為條形縫的間距的整數(shù)倍,按摩組件可以安裝在設有條形縫的任意位置,對不同人體部位進行按摩。
(5)按摩組件模塊化,可以根據(jù)需要更換不同形狀的按摩組件。例如半球體按摩組件可用于按摩腳部,臺體按摩組件可用于按摩頭部,背部,胸部,弧體按摩組件可用于按摩手臂、腿部等。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的結構圖。
圖2是瑜伽墊本體的結構圖。
圖3是瑜伽墊本體的俯視圖。
圖4是瑜伽墊本體D-D面的剖視圖。
圖5是實施例1的按摩組件的結構圖。
圖6是實施例1的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的俯視圖。
圖7是實施例1的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C-C面的剖視圖。
圖8是實施例1的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的側視圖。
圖9是實施例2的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的結構圖。
圖10是實施例2的按摩組件的結構圖。
圖11是實施例2的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的俯視圖。
圖12是實施例2的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C-C面的剖視圖。
圖13是實施例2的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的側視圖。
圖中,1為瑜伽墊本體;2為按摩組件;3為按摩部;3-1為臺體按摩體;3-2為半球體按摩體;4為條形支撐柱;4-1為柱腿;4-2為支撐平面;5為條形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1:如圖1~圖8所示,組合按摩瑜伽墊包括瑜伽墊本體1和多個按摩組件2,本實施例1中,含有4個按摩組件2,可以根據(jù)需要配制更多的按摩組件,而且還可以更換不同形狀的按摩組件,多個按摩組件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多個組合使用。
按摩組件2與瑜伽墊本體1為可拆卸連接,所述瑜伽墊本體1上設有多條相互平行排列的貫穿瑜伽墊本體高度的條形縫5,所述條形縫5的形狀和尺寸都相同,并且條形縫5之間的間距相同;
所述按摩組件2通過條形縫5與瑜伽墊本體1可拆卸連接;所述按摩組件2由按摩部3、條形支撐柱4組成,所述按摩部3固定于條形支撐柱4頂部,按摩部3由多個均勻分布的按摩體組成,所述按摩體可以為半球體、臺體或弧體;實施例1中的兩個按摩組件,兩個按摩組件的按摩部由臺體按摩體3-1組成,兩個按摩組件的按摩部由半球體按摩體3-2組成。臺體按摩體可以為圓臺或四棱臺,實施例1中的臺體按摩體3-1為圓臺。
所述條形支撐柱4的長度與條形縫5的長度相同;
所述條形支撐柱4底部設有兩個以上的對稱平行的柱腿4-1,在本實施例中,每個按摩組件設有2個對稱平行的柱腿4-1,兩個柱腿設置于條形支撐柱寬度方向的兩端,所述柱腿4-1的形狀與條形縫5相配合,所述條形支撐柱4與瑜伽墊本體1通過柱腿4-1與條形縫5的配合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所述柱腿4-1的寬度等于條形縫5的寬度,所述柱腿4-1的間距為條形縫5的間距的整數(shù)倍,在本實施例中,柱腿4-1的間距與條形縫5的間距相同。所述柱腿4-1的高度與條形縫5的深度相同;
圖1為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的使用狀態(tài)圖,在使用按摩組件時,將所述條形支撐柱4的柱腿4-1根據(jù)間距大小對應插入條形縫中,實施例1中,柱腿4-1的間距與條形縫5的間距相同,因此將柱腿插入相鄰的條形縫中即可,條形支撐柱4頂端的按摩部3露出在瑜伽墊本體1表面,即可用于人體按摩。
圖2為瑜伽墊本體1不安裝按摩組件時的示意圖,所述瑜伽墊本體1上設有多條相互平行排列的貫穿瑜伽墊本體高度的條形縫5,所述條形縫5的形狀相同,并且條形縫5之間的間距相同;不安裝按摩組件時,瑜伽墊本體1為平面,可供正常瑜伽訓練動作使用。
并且條形縫5的寬度較小,實施例1中條形縫的上端開口寬度為3mm,這么細的開口不會影響瑜伽墊本體的正常使用。
為了增加瑜伽墊本體和按摩組件的組合牢固性,在實施例1中,將條形縫5設置為橫截面為倒T形的縫,相應的條形支撐柱的柱腿4-1的橫截面也設為與條形縫相配合的倒T型。詳見圖4和圖5,可以看出,條形縫5的橫截面為倒T型,下端開口寬度大于上端開口,可設置其下端開口寬度為5mm。
圖5是是實施例1的按摩組件的結構圖,圖5可以看出,條形支撐柱由兩個以上的對稱平行的柱腿4-1和連接所有柱腿頂部的支撐平面4-2組成,按摩部固定于條形支撐柱的支撐平面4-2的頂部。
在使用按摩組件時,將所述條形支撐柱的柱腿4-1根據(jù)間距大小對應插入條形縫5中,此時柱腿頂部的支撐平面4-2疊放于瑜伽墊本體上表面,使按摩部突出露出于瑜伽墊本體表面。條形支撐柱露出于瑜伽墊本體表面的部分實際上就是支撐平面,但為了標示的統(tǒng)一,在其他圖中都將露出于瑜伽體表面的部分標示為條形支撐柱4
柱腿4-1的形狀與條形縫5的形狀相配合,也為倒T形。
實施例1中,每個按摩組件的按摩體設置為5個,單排,沿條形支撐柱頂部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
按摩組件設有多個,不同的按摩組件上的按摩體不同,可適用于不同部位的按摩。半球體按摩組件可用來按摩腳部,臺體按摩組件可用來按摩腿部。圖1只是畫出了一種組合,其他組合均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
所述瑜伽墊本體為緩沖材料,如EPE發(fā)泡材料、EVA、TPE、NBR等。
實施例2
圖9-1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方式的新型組合按摩瑜伽墊的示意圖。
在實施例2中,每個按摩組件設有2個對稱平行的柱腿4-1,所述柱腿4-1的形狀與條形縫5相配合,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柱腿4-1的間距為條形縫5的間距的3倍,因此在使用按摩組件時,柱腿插入第一和第四條條形縫中,即相隔兩條條形縫。
按摩組件的條形支撐柱比實施例1更寬,在實施例2中,每個按摩組件的按摩體可以設置更多個,具體為單排5個,一共三排,沿條形支撐柱頂部的長度和寬度方向均勻分布。可適用于大面積的人體部位例如胸背部的按摩。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圖中附圖標記,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