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木架結構,尤其涉及一種艙體底部木架結構。
背景技術:
生物電磁場導理論,是指通過專門設備,將生物特別是植物產生的電磁作用于人體之上,實現對人體的理療效果。其中,涉及了對植物進行培養的苗艙和對人體進行理療的養生艙。苗艙和養生艙都具有一球形的艙體,艙體內設置有地板,地板的下方設置有用于支撐地板的木架結構。該木架結構需要與球形的艙體底部相適配,同時,該木架結構能夠很好地支撐起地板,保證地板的穩固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穩固、可靠的艙體底部木架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艙體底部木架結構,包括頂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頂板的下側面十字交叉布置有兩根架設桿,兩根架設桿相鄰兩端之間設置有連接桿,所述架設桿與底板之間設置有多根支撐桿,所述底板和頂板之間環向布置有多根弧形桿,每根弧形桿的弧度與艙體底部的弧度相適配,每根弧形桿上端與頂板連接,每根弧形桿下端與底板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頂板的下側面上固定有頂環,所述底板的上側面上固定有底環,每根弧形桿的上端開設有上臺階,每根弧形桿的下端開設有下臺階,上臺階架設于頂環之上,下臺階架設于底環之上,通過設置頂環和底環,便于弧形桿兩端的連接。
再改進,所述支撐桿上端與架設桿相抵,所述底環上間隔開設有凹槽,支撐桿下端抵靠于底環的凹槽內,通過在底環上開設凹槽,支撐桿置于該凹槽內,提高了支撐桿的穩固性。
再改進,所述架設桿一端開設有左臺階,架設桿的另一端開設有右臺階,左臺階和右臺階架設于頂環之上,將架設桿的兩端架設于頂環之上,提高了架設桿于頂環和頂板的一體性。
再改進,所述兩根架設桿的中部開設有卡槽,所述兩根架設桿通過卡槽卡設在一起,便于兩根架設桿的連接。
再改進,所述架設桿與相鄰兩根連接桿的連接方式為,架設桿上開設有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斜槽,該斜槽的其中一個斜面上形成有一切面,其中一根連接桿上與該斜槽相互卡合的卡合槽,在其中一根連接桿上位于卡合槽的底面上開設有一滑槽,另一根連接桿上形成有與該滑槽相適配的凸榫,在另一根連接桿上位于凸榫的下方形成有與所述切面相貼合的另一切面,另一根連接桿的一端底面抵靠于架設桿的斜槽底面之上。將相鄰的兩根連接桿架設于架設桿上的同一斜槽內,其中一根連接桿卡合于架設桿的斜槽內,另一根連接桿卡合于其中一根連接桿的滑槽內,同時,另一根連接桿抵靠于架設桿的斜槽底面之上,提高了三者之間連接的緊湊性和穩固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在頂板和底板之間形成兩道支撐結構,其中之一是,利用兩根十字交叉的架設桿,在架設桿之間設置連接桿提高架設桿的穩固性,在架設桿與底板之間設置多個支撐桿,支撐桿起到了支撐架設桿的作用,從而對頂板的中間區域進行支撐;另一道支撐結構為,在頂板和底板之間環形布置多根弧形桿,多根弧形桿對頂板的外周緣進行有效支撐,這樣,利用兩道支撐結構,對頂板的中間部分和外周緣同時進行支撐,從而提高了支撐的穩固性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艙體底部木架結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艙體底部木架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艙體底部木架結構的另一個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架設桿與相鄰兩根連接桿的連接結構分解圖;
圖5是圖4在另一個方向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4在安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5在安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7所示,本實施中的艙體底部木架結構,包括頂板12、底板11、架設桿4、支撐桿6、連接桿5、弧形桿2、頂環32和底環31。
其中,在頂板12的下側面十字交叉布置有兩根架設桿4,具體地,兩根架設桿4的中部開設有卡槽42,所述兩根架設桿4通過卡槽42卡設在一起,便于兩根架設桿4的連接,兩根架設桿4相鄰兩端之間設置有連接桿5,所述架設桿4與底板11之間設置有多根支撐桿6,所述底板11和頂板12之間環向布置有多根弧形桿2,每根弧形桿2的弧度與艙體底部的弧度相適配,每根弧形桿2上端與頂板12連接,每根弧形桿2下端與底板11連接。
進一步地,頂板12的下側面上固定有頂環32,底板11的上側面上固定有底環31,每根弧形桿2的上端開設有上臺階21,每根弧形桿2的下端開設有下臺階22,上臺階21架設于頂環32之上,下臺階22架設于底環31之上,通過設置頂環32和底環31,便于弧形桿2兩端的連接。
更進一步地,架設桿4一端開設有左臺階41,架設桿4的另一端開設有右臺階42,左臺階41和右臺階42架設于頂環32之上,將架設桿4的兩端架設于頂環32之上,提高了架設桿4于頂環32和頂板12的一體性。
更進一步地,支撐桿6上端與架設桿4相抵,底環31上間隔開設有凹槽311,支撐桿6下端抵靠于底環31的凹槽311內,通過在底環31上開設凹槽311,支撐桿6置于該凹槽311內,提高了支撐桿6的穩固性。
另外,架設桿4與相鄰兩根連接桿5的連接方式為,架設桿4上開設有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斜槽44,該斜槽44的其中一個斜面上形成有一切面441,其中一根連接桿51上與該斜槽44相互卡合的卡合槽511,在其中一根連接桿51上位于卡合槽511的底面上開設有一滑槽512,另一根連接桿52上形成有與該滑槽512相適配的凸榫521,在另一根連接桿52上位于凸榫521的下方形成有與所述切面441相貼合的另一切面522,另一根連接桿52的一端底面抵靠于架設桿4的斜槽44底面之上。將相鄰的兩根連接桿5架設于架設桿4上的同一斜槽44內,其中一根連接桿51卡合于架設桿4的斜槽44內,另一根連接桿52卡合于其中一根連接桿51的滑槽512內,同時,另一根連接桿52抵靠于架設桿4的斜槽44底面之上,提高了三者之間連接的緊湊性和穩固性。
綜上,本實用新型在頂板12和底板11之間形成兩道支撐結構,其中之一是,利用兩根十字交叉的架設桿4,在架設桿4之間設置連接桿5提高架設桿4的穩固性,在架設桿4與底板11之間設置多個支撐桿6,支撐桿6起到了支撐架設桿4的作用,從而對頂板12的中間區域進行支撐;另一道支撐結構為,在頂板12和底板11之間環形布置多根弧形桿2,多根弧形桿2對頂板12的外周緣進行有效支撐,這樣,利用兩道支撐結構,對頂板12的中間部分和外周緣同時進行支撐,從而提高了支撐的穩固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