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產科護理用具,尤其涉及一種產床護理墊。
背景技術:
孕婦在分娩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分泌物,為保證孕婦下體的清潔,在分娩過程中,醫護人員在孕婦的臀部下方墊入護理墊,以吸收孕婦的分泌物。孕婦分娩過程會持續一段時間,此時,醫護人員需要多次更換孕婦臀部下方的護理墊,這就造成孕婦在分娩過程中需要多次抬起臀部。
現有技術中醫護人員更換護理墊時,需要先將舊的護理墊取出,然后,再墊入新的護理墊。護理墊的這種更換方式造成孕婦抬起臀部的時間增長,由于分娩過程是十分消耗孕婦體力的,在更換護理墊時還需要孕婦長時間抬起臀部,這進一步增大了孕婦的體力消耗,進而增大了孕婦的負擔。并且,護理墊的更換需要對兩張護理墊進行操作(用過的護理墊和新的護理墊),增大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產床護理墊,旨在克服現有技術中護理墊的結構不合理,造成孕婦在分娩過程中需要長時間抬起臀部、過渡消耗孕婦體力的不足。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產床護理墊,包括卷繞呈筒狀的護理墊本體,所述護理墊本體包括基層和沿基層長度方向設置的至少兩個吸水層,所述基層上在相鄰兩個吸水層之間開設有便于撕斷基層的通孔,所述基層上在對應通孔處設有撕口,所述吸水層上與孕婦接觸的一個側面上壓制有網狀紋,所述基層與吸水層之間設有隔水層,所述吸水層粘接在隔水層上,所述隔水層粘接在基層上,所述基層上在撕口邊緣處一體式設有延伸邊,所述吸水層上設有避免液體外泄的凹坑,所述凹坑凹入吸水層上與孕婦接觸的一個側面。
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凹坑的形狀為上大下小的棱臺形。凹坑的底壁與側壁平緩過渡,優化了護理墊的舒適性。
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凹坑的深度為1毫米至5毫米。該深度范圍提高了吸水層的吸液性能并且不會影響孕婦的使用體驗,優化了護理的墊的舒適性。
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延伸邊遠離基層的一端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粘接在基層上,自由端粘接在基層上以后,所述基層位于延伸邊與吸水層之間,所述延伸邊上壓制有便于延伸邊翻折的折痕。延伸邊粘接在基層上,可以避免延伸邊與孕婦的分泌物接觸,更換護理墊時,醫護人員不需要更換手套,優化了護理墊的使用性能。拆痕的設置使得延伸邊便于翻折,優化了護理墊的使用性能。
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自由端與基層的粘接面積不大于1平方毫米。便于醫護人員拆開延伸邊,進而便于醫護人員更換護理墊。
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通孔為長條形,相鄰兩個通孔之間的距離不大于1毫米。基層便于撕斷,縮短了護理墊的更換時間。
一種可選的方案,該產床護理墊還包括卷筒,所述護理墊本體卷繞在卷筒上。卷筒的設置可以避免位于最里層的吸水層產生過大的塑性變形,造成最里層的吸水層無法使用或鋪平困難,優化了護理墊的使用性能。
一種可選的方案,所述卷筒上開設有孔體,所述孔體均布在卷筒上。減輕了卷筒的重量,節約了卷筒的制造成本。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產床護理墊,具有如下優點:卷繞呈筒狀的護理墊本體包括基層和吸水層,在基層與吸水層之間設有隔水層,在基層上相鄰兩個吸水層之間設有通孔,基層上正對通孔處還設有撕口,基層上還設有延伸邊,在吸水層上還設有凹坑和網狀紋;基層將至少兩個吸水層連成一個整體,孕婦分娩過程中,將其中一個吸水層墊入孕婦的臀部下方,待該吸水層飽和后,拉動該飽和的吸水層,使一個新的吸水層移入孕婦的臀部下方,然后,然后通撕口將飽和后的吸水層連同部分基層撕下即可,在更換護理墊時只是一個拉動護理墊本體的過程中,采用該結構的護理墊可以大大減少護理墊的更換時間,進而使得更換護理墊時孕婦不需要長時間抬起臀部,有效地節約了孕婦體力,利于孕婦分娩。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產床護理墊的主視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產床護理墊中護理墊本體展開后的示意圖;
附圖3是是附圖2的后視圖;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產床護理墊中護理墊本體的剖視圖;
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產床護理墊中卷筒的主視圖;
附圖6是附圖2中延伸邊展開后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產床護理墊作進一步說明。以下實施例僅用于幫助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實用新型,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分娩的時候,孕婦下體會分泌出大量的分泌物,醫護人員接生時應避免直接接觸孕婦的分泌物,以避免造成孕婦感染,另外,在分娩過程中,應保持孕婦下體清潔,以利于孕婦分娩;為此,醫護人員在孕婦的臀部下方墊入護理墊,一方面可以避免孕婦感染,另一方面護理墊飽和后可以方便地更換,使用十分方便。醫護人員在接生時需要戴上手套,以避免與孕婦的分泌物接觸。這使得更換護理墊時,可能需要醫護人員戴手套操作,為此,護理墊應便于鋪放。
如圖1、圖5所示,一種產床護理墊,包括卷繞呈筒狀的護理墊本體1,該產床護理墊還包括卷筒9,所述護理墊本體1卷繞在卷筒9上,所述卷筒9上開設有孔體10,所述孔體10均布在卷筒9上,孔體10的設置降低了卷筒9的制造成本,護理墊本體1卷繞在卷筒9上,位于最內側的護理墊本體1不會產生過大的變形,醫護人員鋪放時,可以方便地將護理鋪平,縮短了護理墊的更換時間,減少了孕婦的體力消耗;
如圖1、圖2、圖4所示,所述護理墊本體1包括基層2和沿基層2長度方向設置的至少兩個吸水層3,吸水層3應設置多個,其數量應至少可滿足孕婦整個分娩過程的吸水層3使用量,具體設計時可合理增加,多個吸水層3由基層2連成一個整體,使用過程中將第一個吸水層3墊在孕婦的臀部下方,卷筒9放置在孕婦的一側,待第一個吸水層3飽和后,拉動基層2即可使第二個吸水層3移至孕婦臀部的下方,從而縮短護理墊的更換時間進而減少孕婦的體力消耗;
如圖2、圖4所示,飽和后的吸水層3應從基層2上撕下,此過程可將飽和后的吸水層3連同一部分基體撕下,為此,所述基層2上在相鄰兩個吸水層3之間開設有便于撕斷基層2的通孔4,所述通孔4為長條形,相鄰兩個通孔4之間的距離不大于1毫米,位于相鄰兩個吸水層3之間的通孔4形成一條撕裂線,醫護人員在撕除飽和后的吸水層3時,操作方便,相鄰兩個通孔4之間的距離大于1毫米時,基層2連接部分過長,不利于醫護人員的撕除操作,所述基層2上在對應通孔4處設有撕口5,護理墊容易撕開;
如圖3、圖6所示,位于孕婦臀部下方的吸水層3上會積聚大量的分泌物,醫護人員的手套上也會粘有分泌物,更換新的吸水層3時,醫護人員可能無法有效地對飽和后的吸水層3施力,造成飽和后的吸水層3撕除困難,為此,所述基層2上在撕口5邊緣處一體式設有延伸邊7,所述延伸邊7遠離基層2的一端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粘接在基層2上,自由端粘接在基層2上以后,所述基層2位于延伸邊7與吸水層3之間,所述延伸邊7上壓制有便于延伸邊7翻折的折痕,所述自由端與基層2的粘接面積不大于1平方毫米,延伸邊7的材質與基層2一樣,延伸邊7翻折后粘接在基層2上,吸水層3上的分泌物不會接觸延伸邊7,需要撕除飽和后的吸水層3時,可以將延伸邊7拆開(使自由端與基層2脫離粘接),由于延伸邊7上并沒有分泌物,醫護人員撕除操作時,施力方便,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自由端與基層2的粘接面積過大時,造成自由端與基層2脫離困難,自由端與基層2的粘接使得護理墊便于鋪墊;
所述吸水層3上與孕婦接觸的一個側面上壓制有網狀紋,所述基層2與吸水層3之間設有隔水層6,所述吸水層3粘接在隔水層6上,所述隔水層6粘接在基層2上,網狀紋的設置可以有效地防止分泌物外泄,優化了護理墊的使用性能,隔水層6的設置可以避免分泌物滲至床單上,優化了護理墊的使用性能;
如圖2、圖4、圖6所示,所述吸水層3上設有避免液體外泄的凹坑8,所述凹坑8凹入吸水層3上與孕婦接觸的一個側面,所述凹坑8的形狀為上大下小的棱臺形,所述凹坑8的深度為1毫米至5毫米。凹坑8的設置可以進一步避免分泌物外泄,優化了護理墊的使用性能,孕婦的臀部與吸水層3直接接觸,凹坑8的深度大于5毫米時,會造成孕婦不適。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吸水層3與現有技術中普通的護理墊材質相同,隔水層6的材質參照普通護理墊中隔水層6的材質。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作了介紹。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本說明書后,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也可以得出其它實施例或附圖,但這些實施例或附圖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上述方案中的各種尺寸僅是一種優選方案,并不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造成限制。由于不同孕婦的臀部特征不同,在具體設計時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改變,這種改變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上述方案中的隔水層6起到的作用是避免分泌物滲至床單上,實際設計時也可使基層2位于隔水層6與吸水層3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