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乳突牽開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乳突牽開器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乳突牽開器是手術中常用的一種擴張器械,主要供耳鼻喉科手術時作牽開耳后乳突或迷路、近路部軟組織切開用。目前醫療手術中所使用的乳突牽開器基本上都為剪刀狀,使用較為方便。
但是乳突牽開器作為一種醫療器械,沒有固定的擺放位置,經常被隨意擺放,導致在使用的時候拿取不方便的問題,同時擺放區域沒有對其進行固定和保護,易出現損壞。針對上述問題,急需設計一種乳突牽開器保護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乳突牽開器保護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經常被隨意擺放,拿取不方便,同時擺放區域沒有對其進行固定和保護,易出現損壞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乳突牽開器保護裝置,包括保護塊、第一擺放槽、擋板、上磁性塊和分隔板,所述第一擺放槽位于下殼體中,且第一擺放槽的外側設置有緩沖層,所述下殼體的右側固定有擦布放置槽,且擦布放置槽中安裝有擦布,所述保護塊位于第一擺放槽的中間位置,且第一擺放槽的左側設置有下磁性塊,所述擋板位于第一擺放槽的外側,且其通過連接桿與旋轉頭相互連接,所述上磁性塊位于上殼體的內側,且上殼體的外側固定有推動把手,所述分隔板通過轉動軸與上殼體相互連接,且分隔板的內側安裝有第二擺放槽。
優選的,所述第一擺放槽和保護塊均位于緩沖層中,且第一擺放槽和保護塊均與乳突牽開器相互契合連接。
優選的,所述下磁性塊和上磁性塊一一對應,且兩者為磁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擋板為對稱安裝的可水平旋轉結構,且其旋轉角度為0~90°。
優選的,所述分隔板為可垂直旋轉結構,且其旋轉角度為0~180°。
優選的,所述第二擺放槽的外側同時安裝有另一對對稱的擋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乳突牽開器保護裝置,將乳突牽開器擺放在固定的保護盒中,契合連接的擺放槽,防止乳突牽開器出現晃動,避免了乳突牽開器被隨意擺放,導致在使用的時候拿取不方便的問題,同時采用磁性連接的方式,便于進行拿取,內置擋板和分隔板,確保在打開拿取過程中,乳突牽開器不會自己掉落;整體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便于在醫療手術中使用,管理起來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打開狀態第一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打開狀態第二示意圖。
圖中:1、下殼體,2、緩沖層,3、擦布放置槽,4、擦布,5、保護塊,6、第一擺放槽,7、下磁性塊,8、旋轉頭,9、連接桿,10、擋板,11、上殼體,12、推動把手,13、上磁性塊,14、轉動軸,15、分隔板,16、第二擺放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乳突牽開器保護裝置,包括下殼體1、緩沖層2、擦布放置槽3、擦布4、保護塊5、第一擺放槽6、下磁性塊7、旋轉頭8、連接桿9、擋板10、上殼體11、推動把手12、上磁性塊13、轉動軸14、分隔板15和第二擺放槽16,第一擺放槽6位于下殼體1中,且第一擺放槽6的外側設置有緩沖層2,下殼體1的右側固定有擦布放置槽3,且擦布放置槽3中安裝有擦布4,保護塊5位于第一擺放槽6的中間位置,第一擺放槽6和保護塊5均位于緩沖層2中,且第一擺放槽6和保護塊5均與乳突牽開器相互契合連接,防止乳突牽開器出現晃動,且第一擺放槽6的左側設置有下磁性塊7,下磁性塊7和上磁性塊13一一對應,且兩者為磁性連接,只需使用一定的推力即可打開該裝置,擋板10位于第一擺放槽6的外側,擋板10為對稱安裝的可水平旋轉結構,且其旋轉角度為0~90°,且其通過連接桿9與旋轉頭8相互連接,上磁性塊13位于上殼體11的內側,且上殼體11的外側固定有推動把手12,分隔板15通過轉動軸14與上殼體11相互連接,分隔板15為可垂直旋轉結構,且其旋轉角度為0~180°,且分隔板15的內側安裝有第二擺放槽16,第二擺放槽16的外側同時安裝有另一對對稱的擋板10。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乳突牽開器保護裝置時,先對該裝置的結構進行簡單的了解,當需要拿取乳突牽開器時,手動推起推動把手12,在一定的推力下,下磁性塊7和上磁性塊13分離開來,打開保護盒,乳突牽開器在擋板10的固定下,不會出現自行掉落的現象;接著旋轉上殼體11中的擋板10,使其位于靠近上磁性塊13的一側,將乳突牽開器從第二擺放槽16中取出即可;也可在轉動軸14的作用下推動分隔板15與上殼體11相接觸,然后按照上述相同操作旋轉擋板10,取出第一擺放槽6中的乳突牽開器,即可進行使用;當使用完畢后,取出擦布放置槽3中的擦布,將乳突牽開器擦拭干凈后再放入擺放槽中,這就是該乳突牽開器保護裝置的工作原理。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