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藥包,尤其涉及一種治療痛經的藥包。
背景技術: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目前臨床常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種痛經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腫瘤等癥狀。
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因多,病機復雜,反復性大,治療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經初期少女更為普遍,表現為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后,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冷痛、灼痛、刺痛、隱痛、墜痛、絞痛、痙攣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蔓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癥狀:乳房脹痛、肛門墜脹、胸悶煩躁、悲傷易怒、心驚失眠、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痛腹瀉、倦怠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冷汗淋漓、虛脫昏厥等癥狀。其發病之高、范圍之廣、周期之近、痛苦之大,嚴重影響了廣大婦女的工作和學習,降低了生活的質量。
對于痛經的治療,西醫強調止痛、鎮靜及前列腺素抑制劑進行治療,取效雖然快捷,但副作用大,療效難以持久。而中醫則依據整體觀念,辨證施治,止痛速度雖不及西藥,但經中醫良方系統治療,可望痊愈。
肚臍的穴名叫“神闕”,是任脈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兒通過臍帶從母體接受營養,所以臍是“生命之根蒂”,神氣出入之門戶。任脈總領一身之陰經,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聯心肺,中經脾胃,下通肝腎。所以神闕穴為經氣之海,五臟六腑之本,經常在神闕穴敷藥具有健脾強腎、回陽救逆、和胃理腸、行氣利水、散結通滯、活血調經等諸多功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痛經的藥包,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用量填充于藥袋中,達到從內而外調理人體狀態,治療痛經的目的。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痛經的藥包:橘紅10-30克,白豆蔻15-25克,郁金15-30克,五靈脂15-30克,紫蘇葉15-30克,大腹皮15-30克,澤蘭20-40克,鬼箭羽10-20克,白花蛇舌草30-80克,卷柏20-40克,牛膝30-50克,雞血藤30-50克,海風藤30-60克,紅娘子10-20克,絲瓜絡15-30克,鳳仙透骨草15-30克,拔毒草20-40克,八仙草30-50克,扁竹蘭10-20克,檳榔30-60克,赤車20-40克,玫瑰花50-100克。
其最佳重量配比為:橘紅20克,白豆蔻18克,郁金25克,五靈脂25克,紫蘇葉18克,大腹皮22克,澤蘭30克,鬼箭羽15克,白花蛇舌草60克,卷柏35克,牛膝40克,雞血藤40克,海風藤50克,紅娘子16克,絲瓜絡15克,鳳仙透骨草25克,拔毒草30克,八仙草40克,扁竹蘭15克,檳榔50克,赤車35克,玫瑰花80克。
一種治療痛經的藥包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先分別將上述干品粉碎成100-150目的細粉,混合裝入全棉無紡布袋中封口,即為治療痛經的藥包,每天應使用2小時以上,藥包使用7天后更換,使用時將藥包放入微波爐內加熱10-15分鐘取出,將藥包放在肚臍上即可,若感覺太燙可以在肚子上墊一塊毛巾。
橘紅: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
白豆蔻:味辛,大溫,無毒。入肺,脾經。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主濕阻氣滯,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胃寒嘔吐,食積不消。
郁金:辛,苦,寒。歸肝,心,肺經。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用于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乳房脹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血熱吐衄,黃疸尿赤。
五靈脂:甘,溫。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經,血瘀經閉,產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紫蘇葉:辛,微溫,無毒。入脾經,肺經二經。理氣和營,補中益氣,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治心腹脹滿,止霍亂轉筋,開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氣,止腳氣。
大腹皮:味辛,性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行氣寬中,行水消腫。用于濕阻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澤蘭:苦,辛,微溫。歸肝,脾經。活血調經,祛瘀消癰,利水消腫。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血腹痛,瘡癰腫毒,水腫腹水。
鬼箭羽:味苦,辛,性寒。歸肝,脾經。破血通經,解毒消腫,殺蟲。用于癥瘕結塊,心腹疼痛,閉經,痛經,崩中漏下,產后瘀滯腹痛,惡露不下,疝氣,歷節痹痛,瘡腫,跌打傷痛,蟲積腹痛,燙火傷,毒蛇咬傷。
白花蛇舌草:味微苦,性寒。胃,大腸,小腸經。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用于肺熱喘咳,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濕熱黃疸,癌腫。
卷柏:味辛,性平。歸肝,心經。活血通經,卷柏炭化瘀止血。用于經閉痛經,瘕瘕痞塊,跌撲損傷,卷柏炭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脫肛。
牛膝:苦,甘,酸,平。歸肝,腎經。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經閉,痛經,腰膝酸痛,筋骨無力,淋證,水腫,頭痛,眩暈,牙痛,日瘡,吐血,衄血。
雞血藤:苦,甘,溫。歸肝,腎經。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舒筋活絡。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風濕痹痛,麻木癱瘓,血虛萎黃。
海風藤:味辛,苦,性微溫。歸肝經。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用于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
紅娘子:苦,平。有毒。活血化瘀,解毒散結。用于血瘀經閉,淋巴結結核,狂犬咬傷,外用治疥癬瘡瘍。
絲瓜絡:味甘,性平。胃,肺,肝經。有祛風,通絡,活血,下乳的功效。用于治療痹痛拘攣,胸脅脹痛,乳汁不通,乳癰腫痛。
鳳仙透骨草:味苦,辛,性溫,小毒。祛風濕,活血,解毒。主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閉經,痛經,癰腫,丹毒,鵝掌風,蛇蟲咬傷。
拔毒草:味苦,辛,性寒。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于肺熱咳嗽,吐血,衄血,赤痢,淋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
八仙草:苦辛,寒。治濕熱,諸經客熱,虛癆,童癆,筋骨疼痛,熱淋,赤白便濁,玉莖痛。退血分煩熱,止尿血。主治癰疽腫毒,乳腺炎,闌尾炎,水腫,感冒發熱,痢疾,尿路感染,尿血,牙齦出血,刀傷出血。
扁竹蘭:辛苦,寒,小毒。清熱解毒,止血消腫。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胃出血,治目赤眼霧,扁桃體炎,淋巴結炎。
檳榔:苦,辛,溫。歸胃,大腸經。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用于絳蟲病,蛔蟲病,姜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里急后重,水腫腳氣,瘧疾。
赤車:辛,苦,溫。祛瘀,消腫,解毒,止痛。用于挫傷腫痛,牙痛,癤子,毒蛇咬傷。
玫瑰花:味辛,甘,性微溫。理氣解郁,化濕和中,活血散瘀。用于肝胃不和,脘腹疼痛,胸悶嘔惡,飲食減少,或腹瀉,婦女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瘀腫疼痛,血瘀出血,吐血,咯血,癰腫或乳癰初起。
本發明以橘紅、白豆蔻、郁金、五靈脂、紫蘇葉、大腹皮、澤蘭、鬼箭羽、白花蛇舌草、卷柏、牛膝、雞血藤、海風藤、紅娘子、絲瓜絡、鳳仙透骨草、拔毒草、八仙草、扁竹蘭、檳榔、赤車、玫瑰花為藥包成分,具有理氣寬中、燥濕化痰、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活血散瘀、炒炭止血、補中益氣、行氣寬中、消痰利肺、活血調經、祛瘀消癰、利水消腫、破血通經、解毒消腫、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橘紅20克,白豆蔻18克,郁金25克,五靈脂25克,紫蘇葉18克,大腹皮22克,澤蘭30克,鬼箭羽15克,白花蛇舌草60克,卷柏35克,牛膝40克,雞血藤40克,海風藤50克,紅娘子16克,絲瓜絡15克,鳳仙透骨草25克,拔毒草30克,八仙草40克,扁竹蘭15克,檳榔50克,赤車35克,玫瑰花80克。
制備和使用方法:先分別將上述干品粉碎成100-150目的細粉,混合裝入全棉無紡布袋中封口,即為治療痛經的藥包,每天應使用2小時以上,藥包使用7天后更換,使用時將藥包放入微波爐內加熱10-15分鐘取出,將藥包放在肚臍上即可,若感覺太燙可以在肚子上墊一塊毛巾。
實施例2:橘紅25克,白豆蔻15克,郁金20克,五靈脂18克,紫蘇葉20克,大腹皮18克,澤蘭40克,鬼箭羽12克,白花蛇舌草50克,卷柏40克,牛膝35克,雞血藤45克,海風藤40克,紅娘子18克,絲瓜絡20克,鳳仙透骨草20克,拔毒草35克,八仙草45克,扁竹蘭12克,檳榔40克,赤車25克,玫瑰花60克。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橘紅15克,白豆蔻22克,郁金25克,五靈脂20克,紫蘇葉25克,大腹皮25克,澤蘭25克,鬼箭羽20克,白花蛇舌草40克,卷柏25克,牛膝45克,雞血藤35克,海風藤60克,紅娘子12克,絲瓜絡25克,鳳仙透骨草25克,拔毒草25克,八仙草30克,扁竹蘭20克,檳榔60克,赤車30克,玫瑰花50克。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臨床試驗1:患者來源:從本市某醫院門診篩選68例痛經患者,患者年齡為18-30歲,患病時間為2-12個月。
為了更好的驗證本發明的療效,以下通過療效組、對照組的對比實驗,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提供的治療痛經的藥包有益效果,治療組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藥包,對照組使用市面上的治療痛經的肚臍貼,使用時治療組用實施例1藥包敷肚子兩小時,對照組用肚臍貼兩小時,每天一次,療程一個月。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使用結果):
。
試使用結果證實,本發明藥包比一般的藥物治療具有更好的治療痛經的功效,且使用安全,無不良效果。
為進一步說明治療效果,現例舉典型病例。
病例1:龔女士,18歲,2016年8月12日來診:患痛經4個月,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減,伴乳房脹痛,胸悶不舒,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弦等癥狀。使用實施例1藥包,以上癥狀5天緩解,8天消除。1個月后回訪無復發。
病例2:李女士,29歲,2016年6月29日來診:患痛經6個月,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或月經推后,量少,色黯有塊;面色青白,肢冷畏寒,手足欠溫,舌黯苔白,脈沉緊等癥狀。使用實施例1藥包,以上癥狀6天緩解,8天消除。1個月后回訪無復發。
病例3:陳女士,22歲,2016年12月17日來診:患痛經9個月,經期或經后小腹隱隱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陰部空墜不適,月經量少,色淡,質清稀,面色無華,頭暈心悸,神疲乏力,舌質淡,脈細無力。使用實施例1藥包,以上癥狀8天緩解,10天消除。1個月后回訪無復發。
痛經患者在治療中,要注重自我保健,經期要防寒保暖,避免淋雨、下水,忌食生冷食品;情緒穩定,精神愉悅,膳食合理平衡,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睡眠 適度參加運動鍛煉,但忌干重活及劇烈運動。做到以上幾點,有利減少痛經發作,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