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到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醫用手術器械。
背景技術:
現有腔鏡手術器械主要包括氣腹針、分離鉗、套管針、轉換帽、抓鉗、持針器、電凝鉤、施加器、剪刀、圈套器、線型切割吻合器、修補釘合器、牽開器、標本袋與拉鉤等?,F有手術器械手柄操作方式單一,絕大多數為手指夾持操作,在手術期間長時間使用易造成手指疲勞、手腕損傷,而且在夾、牽拉組織時,需旋轉手腕以改變器械工作方向,尋找合適的工作點,給操作帶來極大的不便;目前手術器械采用不銹鋼多片鉸鏈結構,與手柄之間通過鋼絲牽引連接,控制功能件的張開、合攏動作,由于鉸鏈結構細小、受力有限、零部件繁多不僅生產及加工復雜、容易損壞,而且使用后不易清潔消毒,影響手術安全衛生;另外,現有手術器械為一體化結構,損壞任何一個部位或部件,都會造成整體報廢,使用成本高;由于材料和結構設計的因素導致手術器械功能單一,在使用過程中需不斷更換器械以完成分離、剪切、抓取、牽拉等多種動作,給術者帶來不便,延長手術時間。因此,現有腔鏡手術器械存在著結構復雜、一體化結構的生產及使用成本高、功能單一、不符合人體工學、影響手術操作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腔鏡手術器械存在著結構復雜、一體化結構的生產及使用成本高、功能單一、不符合人體工學、影響手術操作等問題,本發明提出醫用手術器械。
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包括手柄、轉輪、推管和連接桿;所述手柄為整體成型結構,或者分段成形后連接為整體結構,包括橫臂和豎臂;所述豎臂沿橫臂左側端頭豎直向下延伸設置;所述橫臂右側后部向下豎直延伸設置有支臂,所述支臂中上部橫向設置有連接桿固定孔;所述豎臂上部橫向設置有推管通孔,在所述豎臂的下端部向右經圓弧過渡向上延伸至橫臂下端設置有驅動臂,即豎臂與驅動臂并列設置;所述驅動臂上部橫向設置有安裝轉輪的半圓槽,所述驅動臂上部向右下方延伸設置有定位臂;所述支臂的下端面與定位臂的上端面接觸;所述轉輪卡裝在驅動臂上部的半圓槽內,轉輪的前端面設置有與推管連接的推管連接孔;所述推管通孔、推管連接孔、半圓槽和連接桿固定孔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所述推管穿過手柄豎臂的推管通孔安裝在轉輪前端面的推管連接孔內,所述連接桿套裝在推管內,其一端安裝在支臂中上部的連接桿固定孔內,另一端伸出推管外且連接有功能件。
進一步,所述手柄豎臂的左側設置有豎向條形手掌握持通孔,驅動臂的右側端面設置有手掌握持部,所述手掌握持通孔和手掌握持部構成手槍型握持機構。
進一步,所述手柄橫臂的上端面后部設置有弧形凸起和橫臂上端面構成的握持部,所述定位臂的下端面設置有定位臂凹陷處,所述握持部和凹陷處構成剪刀型握持機構。
進一步,所述手柄驅動臂的上部設置有手指握持通孔,所述豎臂的左側上部設置有手指握持凹陷處,所述手指握持通孔和手指握持凹陷處構成手指型握持機構。
進一步,所述手柄設置有手槍型握持機構和剪刀型握持機構,或者手槍型握持機構、剪刀型握持機構和手指型握持機構,或者手槍型握持機構和手指型握持機構,或者剪刀型握持機構和手指型握持機構。
進一步,所述豎臂上部與轉輪前端面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套裝在推管外側。
進一步,所述設置在支臂中上部的連接桿固定孔內設置有彈簧片,所述連接桿固定孔的外側設置有與手術器械電工作站連接的電極插頭,所述彈簧片與所述電極插頭電連接。
進一步,所述功能件采用超彈性材料制備,使其指能夠隨著被夾持物尺寸大小的不同而調節夾持力,從而保證被夾持物受力均勻。
進一步,所述連接桿端頭連接的功能件包括手術剪刀、持針器、抓鉗、止血鉗、組織牽引鉗或分離鉗;采用推管與連接桿的相對運動驅動功能件的張開和閉合;所述功能件包括兩片上、下相對設置的功能體;所述功能體通過彈性件連接在連接桿的前端;所述彈性件是指采用彈性材料制備的二個彈性支腳,二個彈性支腳的一端分別連接上、下相對設置的兩片功能體,另一端合并后與連接桿的前端相連接,在手柄施加的外力消失后功能體在彈性件的作用下恢復成張開狀態。
進一步,所述連接桿為一體結構,或者為分體結構,所述分體結構包括連接桿前段和連接桿后段,所述連接桿前段的前端與功能件相連接,連接桿前段的后端設置有與連接桿后段嵌合連接的凹槽及凸臺,或者與連接桿后段螺紋連接的螺栓或螺孔,或者與連接桿后段旋轉卡扣連接的卡銷或卡槽。
進一步,所述功能件與所述連接桿或連接桿前段為整體結構,或者焊接或粘接為整體結構。
進一步,所述功能件采用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制備,且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的馬氏體相向母相轉變的結束溫度低于37℃;所述功能件的工作表面為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制備,且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的母相向馬氏體相轉變的結束溫度高于37℃。
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的有益效果是:1、手柄多種操作方式,即手槍型握持操作、手指型握持操作和剪刀型握持的任意兩種或三種組合操作方式,相對于現有單一操作模式的手柄來說,更符合人體工學設計,方便術者選擇較佳或合適的握持方式,緩解術者手部疲勞;2、由于功能件和彈性件的超彈性結構使其在無手柄施加的外力作用下處于張開狀態,在推管與連接桿相對運動下驅動功能件完成相應操作功能,避免了傳統手術器械鉸鏈結構所帶來的缺陷,整體結構簡單、消毒清洗方便,延長使用壽命;3、手術器械的推管、連接桿和手柄為組合式連接,當其中任意工作部件有損壞時可以單獨更換即可,尤其是連接桿采用分體式結構時只需更換前端的功能件,避免因局部零部件損壞導致整體報廢,降低使用和維護成本;4、手術器械手柄的結構不僅實現多種操作方式,而且實現了對手柄施力驅動推管與連接桿相對運動從而帶動功能件完成所需的操作動作;5、手柄上的電工作站電極插頭使所有前端功能件實現電切、電凝或電剪功能,不僅節省操作時間而且減少術中出血,降低手術風險;6、功能件或功能體及彈性件的超彈性特性保證被夾持物受力均勻,減少被夾持物損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的手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的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嵌合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的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螺紋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的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卡扣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為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的手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的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嵌合連接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的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螺紋連接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的連接桿前段與連接桿后段卡扣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推管、2為連接桿、3為橫臂、31弧形凸起、4為豎臂、41為推管通孔、42為豎向條形手掌握持通孔、43為手指握持凹陷處、5為轉輪、51為推管連接孔、6為支臂、61為連接桿固定孔、62為電工作站電極插頭、7為驅動臂、71為半圓槽、72為手指握持通孔、8為定位臂、81為定位臂凹陷處、9為功能體、10為彈性件。
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包括手柄、轉輪5、推管1和連接桿2;所述手柄為整體成型結構,或者分段成形后連接為整體結構,包括橫臂3和豎臂4;所述豎臂4沿橫臂3左側端頭豎直向下延伸設置;所述橫臂3右側后部向下豎直延伸設置有支臂6,所述支臂6中上部橫向設置有連接桿固定孔61;所述豎臂4上部橫向設置有推管通孔41,豎臂4的下端部向右經圓弧過渡向上延伸至橫臂3下端設置有驅動臂7,即豎臂4與驅動臂7并列設置;所述驅動臂7上部橫向設置有安裝轉輪5的半圓槽71,所述驅動臂7上部向右下方延伸設置有定位臂8;所述支臂6的下端面與定位臂8的上端面接觸;所述轉輪5卡裝在驅動臂7上部的半圓槽71內,轉輪5的前端面設置有與推管1連接的推管連接孔51;所述推管通孔41、推管連接孔51、半圓槽71和連接桿固定孔61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所述推管1穿過手柄豎臂4的推管通孔41安裝在轉輪5前端面的推管連接孔51內,所述連接桿2套裝在推管1內,其一端安裝在支臂6中上部的連接桿固定孔61內,另一端伸出推管1外且連接有功能件。術者通過對驅動臂7的控制帶動推管沿連接桿軸線滑動,從而實現前端功能件的張開或閉合動作,整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該手術器械的推管、連接桿和手柄為組合可拆裝式連接,當其中任意工作部件有損壞時可以單獨更換即可,相對傳統手術器械一體化結構,避免了因局部零部件損壞導致整體報廢,降低使用和維護成本。
手柄豎臂4的左側設置有豎向條形手掌握持通孔42,驅動臂7的右側端面設置有手掌握持部,兩者構成手槍型握持機構。手柄橫臂3的上端面后部設置有弧形凸起31和橫臂上端面構成的握持部,所述定位臂8的下端面設置有定位臂凹陷處81,兩者構成剪刀型握持機構。手柄的驅動臂7的上部設置有手指握持通孔72,所述豎臂4的左側上部設置有手指握持凹陷處43,兩者構成手指型握持機構。所述手柄設置有手槍型握持機構和剪刀型握持機構,或者手槍型握持機構、剪刀型握持機構和手指型握持機構,或者手槍型握持機構和手指型握持機構,或者剪刀型握持機構和手指型握持機構,實現多種握持方式,相對現有單一操作模式的手柄來說,更符合人體工學設計,方便術者在手術過程中選擇較佳或合適的握持方式,緩解術者手部疲勞。
設置在支臂6中上部的連接桿固定孔61內設置有彈簧片,所述連接桿固定孔61的外側設置有電工作站電極插頭62,所述彈簧片與所述電工作站電極插頭62電連接,使功能件完成電切、電凝或電剪功能,步驟簡化,無需更換手術器械,不僅節省操作時間而且減少術中出血,降低手術風險。
功能件采用超彈性材料制備,使其指能夠隨著被夾持物尺寸大小的不同而調節夾持力,從而保證被夾持物受力均勻,不易夾傷被夾持物。
豎臂4上部與轉輪5前端面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套裝在推管外側,更加方便轉輪5在手柄施加的外力消失時恢復原來狀態,連接桿2外端頭固定連接的功能件包括手術剪刀、持針器、抓鉗、止血鉗、組織牽引鉗或分離鉗;采用推管1與連接桿2的相對運動驅動功能件的張開和閉合;所述功能件包括彈性件和兩片上、下相對設置的功能體9;所述功能體9通過彈性件10連接在連接桿2的前端;所述彈性件10是指采用彈性材料制備的二個彈性支腳,二個彈性支腳的一端分別連接上、下相對設置的兩片功能體9,另一端合并后與連接桿2的前端相連接,在手柄施加的外力消失后功能體在彈性件10的作用下恢復成張開狀態。本實施例以術者采用手槍型握持手柄方式為例操作,術者握持手柄施力,驅動臂7與豎臂4相對運動驅動推管1相對連接桿2向前移動,彈性件10在推管運動作用下逐漸合攏,驅動功能體9逐漸閉合,實現抓取、剪切等動作;當術者握持手柄逐漸松力至手柄施加的外力消失時,手柄的驅動臂7與轉輪5在復位彈簧作用下恢復原來位置,帶動推管1相對連接桿2向后移動,彈性件10依靠自身超彈力由閉合狀態逐漸張開,實現功能體9逐漸張開,完成分離等動作。整體結構的設計以及材料超彈性特性保證整個操作過程方便省力,不需要手動操作使功能體張開,復位彈簧使轉輪5和驅動臂7移動更加流暢。
連接桿2為一體結構,功能件與連接桿或連接桿前段為整體結構,或者焊接連接為整體結構,實現一體化結構,或者連接桿2為分體結構,分為連接桿前段和連接桿后段,所述連接桿前段的前端與功能件相連接,連接桿前段的后端設置有與連接桿后段嵌合連接的凹槽及凸臺,或者與連接桿后段螺紋連接的螺栓或螺孔,或者與連接桿后段旋轉卡扣連接的卡銷或卡槽。連接桿組合連接方式方便拆卸和更換,尤其是方便更換前端功能件,避免因局部零部件損壞導致整體報廢,降低使用和維護成本。
功能件與連接桿或連接桿前段為整體結構,或者焊接或粘接為整體結構。功能件與連接桿多種組合連接方式,降低消費成本,避免因局部零部件損壞導致整體報廢。
功能件或功能體及彈性件采用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制備,且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的馬氏體相向母相轉變的結束溫度低于37℃。
采用馬氏體相向母相的轉變結束溫度低于37℃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是為了利用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的超彈性特性。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溫度在37℃左右,此時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具有超彈性,即具有變形量較大的彈性變形能力。在手柄施加的外力的持續作用下,鎳鈦形狀記憶合金會誘發馬氏體相變,產生較大的彈性變形,使得功能件或功能體及彈性件閉合時能夠克服局部應力的差異保持工作面的均勻接觸和受力,使得被夾持組織受力均勻,避免造成組織損傷,具有較好實用性。
所述功能件的工作表面為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制備,且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的母相向馬氏體相轉變的結束溫度高于37℃。
采用母相向馬氏體相的轉變結束溫度高于37℃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是為了利用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的形狀記憶特性。功能件在37℃以上成形,利用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的單程形狀記憶效應使功能件在室溫下保持成形時的形狀。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溫度在37℃左右,不會超過母相向馬氏體相的轉變結束溫度,仍保持成形時的形狀。當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反復夾持可能會造成夾持面的局部塑性變形,此時,只需將功能件放入37℃以上的環境中(如熱水中),功能件就會回復到成形時的形狀,從而提高功能件的使用壽命,同時,功能件在37℃以上的環境中也可以實現消毒清洗作用,保證手術的安全衛生。
本發明醫用手術器械的有益效果是:1、手柄多種操作方式,即手槍型握持操作、手指型握持操作和剪刀型握持的任意兩種或三種組合操作方式,相對于現有單一操作模式的手柄來說,更符合人體工學設計,方便術者選擇較佳或合適的握持方式,緩解術者手部疲勞;2、由于功能件和彈性件的超彈性結構使其在無手柄施加的外力作用下處于張開狀態,在推管與連接桿相對運動下驅動功能件完成相應操作功能,避免了傳統手術器械鉸鏈結構所帶來的缺陷,整體結構簡單、消毒清洗方便,延長使用壽命;3、手術器械的推管、連接桿和手柄為組合式連接,當其中任意工作部件有損壞時可以單獨更換即可,尤其是連接桿采用分體式結構時只需更換前端的功能件,避免因局部零部件損壞導致整體報廢,降低使用和維護成本;4、手術器械手柄的結構不僅實現多種操作方式,而且實現了對手柄施力驅動推管與連接桿相對運動從而帶動功能件完成所需的操作動作;5、手柄上的電工作站電極插頭使所有前端功能件實現電切、電凝或電剪功能,不僅節省操作時間而且減少術中出血,降低手術風險;6、功能件或功能體及彈性件的超彈性特性保證被夾持物受力均勻,減少被夾持物損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該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