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是全自動眼球訓練儀。本發明還涉及全自動眼球訓練儀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眼眶骨折是一種在外力的間接作用下造成的骨折,最常見的并發癥是眼球內陷、復視、視力下降。
隨著影像診斷的進步和生物材料的發明與應用,推動了眼眶骨折整復手術的發展;但同時存在的問題有:許多手術患者術前癥狀不明顯,術后出現復視、眼球移位等并發癥狀,可能與術后眼外肌、軟組織等植入物發生粘連產生瘢痕化有關;因此,眼眶骨折術后患者積極采取眼球運動訓練等輔助治療變得尤為重要,眼眶骨折術后早期規范的訓練課提高眼球的運動能力,并可激發眼外肌周圍功能性結蹄組織形成;可促使嵌頓變形的肌肉迅速恢復功能,消除水腫,重新建立雙眼單視,提高視覺功能,改善生活質量,因此,規范合理的眼球運動訓練在眼眶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訓練用具的不規范,訓練時長的隨意性,擺動頻率的不固定不利于患者視覺功能的恢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全自動眼球訓練儀,規范擺動小球高度、頻率、幅度,提高眼球的運動能力,促使嵌頓變形的肌肉迅速恢復功能。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全自動眼球訓練儀的使用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全自動眼球訓練儀,包括遙控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自動擺動裝置;所述自動擺動裝置包括控制電機、連接固定裝置、擺動小球,所述連接固定裝置連接于所述控制電機下側端,所述擺動小球通過連接線連接于所述連接固定裝置上;有底座位于所述自動擺動裝置下方,有滾輪設置于所述底座下端,有架桿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架桿包括橫向架桿、豎向架桿;所述豎向架桿下端連接于所述底座中部,有第二電動伸縮調節盒設置于所述豎向架桿上;有第一電動伸縮調節盒設置于橫向架桿上,所述豎向架桿上端連接于所述第一電動伸縮調節盒上;所述橫向架桿長度的調節范圍為60~80cm,所述豎向架桿長度的調節范圍為170~200cm;所述連接固定裝置的旋轉范圍為-90~90度,所述擺動小球的擺動角度范圍為-75~75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滾輪有多個;有腳剎設置于所述滾輪上。方便隨時移動、固定。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遙控器包括LED顯視屏、電源開關按鈕、擺動頻率調節按鈕、橫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豎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擺動方向調節按鈕、時間調節按鈕、擺動開關調節按鈕,所述擺動頻率調節按鈕的調節范圍為40~60次/min。LED顯視屏的遙控器可以選擇眼球運動時間、擺動頻率、幅度,方便患者自行仰臥設置。
為了實現上述本發明的第二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的全自動眼球訓練儀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患者仰臥,手握遙控器,點擊遙控器的電源開關按鈕,并在LED顯視屏上顯示;
步驟2:調節遙控器的豎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橫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選擇患者舒適的眼部與擺動小球距離,并在LED顯視屏上顯示;
步驟3:點擊擺動開關調節按鈕,調節遙控器的擺動方向調節按鈕,調節連接固定裝置的旋轉方向,根據患者目視方向調節擺動小球的擺動方向及擺動角度,并在LED顯視屏上顯示;
步驟4:調節遙控器的擺動頻率調節按鈕調節擺動小球的擺動頻率,并在LED顯視屏上顯示;
步驟5: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點擊時間調節按鈕,調節訓練時間,并在LED顯視屏上顯示;
步驟6:訓練完畢后記錄LED顯視屏上顯示的數據;關閉擺動開關調節按鈕,調節橫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豎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關閉電源開關按鈕。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提高眼球的運動能力,促使嵌頓變形的肌肉迅速恢復功能;
(2)消除水腫,重新建立雙目單視,提高視覺功能,改善生活質量;
(3)輔助眼球運動,規范擺球高度、頻率、幅度,根據情況設置合理的訓練時間,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正常的視覺功能;
(4)滾輪設置于所述底座下端,方便本發明隨時移動、固定;豎向架桿、橫向架桿可以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高度、長度調節;自動擺動裝置可以根據患者病情旋轉調節擺動方向;具有LED顯視屏的遙控器可以選擇眼球運動時間、擺動頻率、幅度,方便患者自行仰臥設置;連接固定裝置可滿足儀器無論如何擺放,都能保證擺球在雙眼上方同一水平線方向擺動;
(5)本發明造型新穎,方便移動,不需要額外固定在其他物體上,環境適應度高,除極特殊環境外都可以正常使用;調節方便,全智能遙控,不需要額外的第二人輔助調節產品,使用者獨自操作即可完成整個使用過程;整體構造主要是通過多連桿配合電動絞牙調節,成本較低;
(6)本發明副作用幾乎為零,目前在臨床上類似本產品功能的治療手段中,有使用電子光源來進行的,對于使用者來說長時間使用會帶來諸如電子輻射、視疲勞、干眼等副作用,而使用本發明則不會有上述的副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全自動眼球訓練儀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遙控器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電動伸縮調節盒,2-第二電動伸縮調節盒,3-橫向架桿,4-豎向架桿,5-控制電機,6-擺動小球,7-底座,8-滾輪,9-連接固定裝置,10-遙控器,10.1-LED顯視屏,10.2-電源開關按鈕,10.3-擺動頻率調節按鈕,10.4-橫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10.5-豎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10.6-擺動方向調節按鈕,10.7-時間調節按鈕,10.8-擺動開關調節按鈕,11-自動擺動裝置,12-架桿,13-腳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情況,但它們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僅作舉例而已。同時通過說明使本發明的優點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參閱附圖可知:全自動眼球訓練儀,包括遙控器1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自動擺動裝置11;所述自動擺動裝置11包括控制電機5、連接固定裝置9、擺動小球6,所述連接固定裝置9連接于所述控制電機5下側端,所述擺動小球6通過連接線連接于所述連接固定裝置9上;有底座7位于所述自動擺動裝置11下方,有滾輪8設置于所述底座7下端,有架桿12位于所述底座7上,所述架桿12包括橫向架桿3、豎向架桿4;所述豎向架桿4下端連接于所述底座7中部,有第二電動伸縮調節盒2設置于所述豎向架桿4上;有第一電動伸縮調節盒1設置于橫向架桿3上,所述豎向架桿4上端連接于所述第一電動伸縮調節盒1上(如圖1所示);所述橫向架桿3長度的調節范圍為60~80cm,所述豎向架桿4長度的調節范圍為170~200cm;所述連接固定裝置9的旋轉范圍為-90~90度,所述擺動小球6的擺動角度范圍為-75~75度。所述滾輪8有多個;有腳剎13設置于所述滾輪8上。遙控器10包括LED顯視屏10.1、電源開關按鈕10.2、擺動頻率調節按鈕10.3、橫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10.4、豎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10.5、擺動方向調節按鈕10.6、時間調節按鈕10.7、擺動開關調節按鈕10.8(如圖2所示),所述擺動頻率調節按鈕10.3的調節范圍為40~60次/min。
參閱附圖可知:所述的全自動眼球訓練儀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患者仰臥,手握遙控器10,點擊遙控器10的電源開關按鈕10.2,并在LED顯視屏10.1上顯示;
步驟2:調節遙控器10的豎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10.5、橫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10.4選擇患者舒適的眼部與擺動小球6距離,并在LED顯視屏10.1上顯示;
步驟3:點擊擺動開關調節按鈕10.8,調節遙控器10的擺動方向調節按鈕10.6,調節連接固定裝置9的旋轉方向,根據患者目視方向調節擺動小球6的擺動方向及擺動角度,并在LED顯視屏10.1上顯示;
步驟4:調節遙控器10的擺動頻率調節按鈕10.3調節擺動小球6的擺動頻率,并在LED顯視屏10.1上顯示;
步驟5: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點擊時間調節按鈕10.7,調節訓練時間,并在LED顯視屏10.1上顯示;
步驟6:訓練完畢后記錄LED顯視屏10.1上顯示的數據;關閉擺動開關調節按鈕10.8,調節橫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10.4、豎向架桿伸縮調節按鈕10.5,關閉電源開關按鈕10.2。
下面通過對比試驗來說明本發明所述的全自動眼球訓練儀及其使用方法與常規護理方法在視覺功能恢復方面的效果比較。
選取眼眶骨折,眼球內陷大于或等于3mm,有不同程度的復視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100例,將100例復視患者隨機分為二組,其中第一組50人,第二組50人;
選取眼眶骨折,眼球內陷大于或等于3mm,有不同程度的眼球運動障礙癥狀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100例,將100例眼球運動障礙患者隨機分為二組,其中第一組50人,第二組50人。
復視:分級:0級:無復視;Ⅰ級:僅周邊視野復視;Ⅱ級:除正前方及閱讀位,均復視;Ⅲ級:正前方及閱讀位復視;對患者術后3個月進行隨訪,達到0級者為臨床痊愈,較原來級別降低者為有效。
眼球運動功能:通過主動收縮、被動牽拉、角膜映光試驗測定患者眼外肌運動功能,將眼球運動障礙程度分為四個等級:0級(臨床痊愈):無障礙;Ⅰ級:眼球向一個或多個方向極限運動受限;Ⅱ級:眼球不固定,運動明顯受限;Ⅲ級:眼球固定,無法運動;對患者術后3個月進行隨訪,達到0級者為臨床痊愈,較原來級別降低者為有效。
第一組(對照組):對復視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方法護理;
第二組(實驗組):對復視患者使用本發明所述的全自動眼球訓練儀及其使用方法護理;
第一組(對照組):對眼球運動障礙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方法護理;
第二組(實驗組):對眼球運動障礙患者使用本發明所述的全自動眼球訓練儀及其使用方法護理。
患者術后3個月復視情況:(1)有顯效:0級:無復視;(2)有效:Ⅰ級:僅周邊視野復視;Ⅱ級:除正前方及閱讀位,均復視;或較原來級別降低者;(3)無效:Ⅲ級:正前方及閱讀位復視。
患者術后3個月眼球運動功能情況:(1)有顯效:0級(臨床痊愈):無障礙;(2)有效:Ⅰ級:眼球向一個或多個方向極限運動受限、Ⅱ級:眼球不固定,運動明顯受限;或較原來級別降低者;(3)無效:Ⅲ級:眼球固定,無法運動。
復視患者術后3個月復視情況如表1所示:
表1術后3個月復視情況
眼球運動障礙患者術后3個月眼球運動功能情況如表2所示:
表2術后3個月眼球運動功能情況
從表1、表2可以看出,本發明所述的全自動眼球訓練儀及其使用方法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較(在視覺功能恢復方面的效果比較):復視患者術后3個月復視情況第二組(實驗組)有顯效人數明顯多于第一組(對照組)、且無效人數明顯少于第一組(對照組);眼球運動障礙患者術后3個月眼球運動功能情況第二組(實驗組)有顯效人數明顯多于第一組(對照組)、且無效人數明顯少于第一組(對照組)。
其它未說明的部分均屬于現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