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保健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風熱感冒中醫病癥名,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癥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熱感冒多見于夏秋季,外感風熱所致。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
《諸病源候論·風熱候》:“風熱病者,風熱之氣,先從皮毛入于肺也。肺為五臟上蓋,候身之皮毛,若膚腠虛,則風熱之氣,先傷皮毛,乃入肺也。其狀使人惡風寒戰,目欲脫,涕唾出。”治宜辛涼解表,發散風熱。但是,現有處方對風熱感冒的治療效果往往不盡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及其制備方法,將由多種中藥組成的中藥組合物與綠茶進行復配,制備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有效治療風熱感冒。
為實現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姜粉10-15、大棗20-30、香茅8-10、九層塔8-10、牡荊葉8-10、荊芥11-13、蘇葉8-10、桂枝9-11、麻黃2-4、防風9-11、柴胡9-11、胡荽9-11、貝母9-11、杏仁4-6、陳皮4-6、五味子4-6、白芍9-11、黃芩9-11、甘草8-10以及紅茶100-150。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姜粉12、大棗25、香茅9、九層塔9、牡荊葉9、荊芥12、蘇葉9、桂枝10、麻黃3、防風10、柴胡10、胡荽10、貝母10、杏仁5、陳皮5、五味子5、白芍10、黃芩10、甘草8及紅茶130。
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浸提,將所述原料與9-11倍體積的水混合后,在溫度45-55℃下浸提43-47min,過濾,得到一次濾渣及一次浸提液;將所得一次濾渣與7-9倍體積的水混合后,在溫度68-75℃下浸提30-35min,過濾,得到二次濾渣及二次浸提液;
步驟二、混合濃縮,將一次浸提液和二次浸提液混合后進行真空濃縮,得到混合濃縮液;
步驟三、噴霧干燥,將所得混合濃縮液進行噴霧干燥,既得所述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的制備方法中,步驟二中向混合濃縮液中添加5-8%的麥芽糖醇。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的制備方法中,步驟三中在進行噴霧干燥之前將混合濃縮液的濃度調節為25-28%,并控制噴霧干燥后的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的總水分含量為2-3%。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發明利用中醫五行及辨證理論,認為風熱感冒的病因為:多秋冬感受風寒之氣,風寒束表侵肺,衛陽郁結生熱,腠理閉合,肺氣不宣。出現鼻塞,流涕,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噴嚏,痰多全身不適等癥狀。本發明認為,治療風熱感冒,尤其是秋冬季發作的風熱感冒,宜發散風寒,通腠理,化痰宣肺氣,祛除衛陽之郁熱。肺氣不降中焦不通,肺與大腸相表里,風寒束表則衛陽之郁熱也不能出,移熱于大腸,故又必須調中焦,清內熱。
本發明的具體藥理為:香茅:味辛而性溫,祛風解表,治療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喘咳氣喘。九層塔:味辛性溫,祛風解表,化濕行氣,調理中焦濕氣內阻。牡荊葉:味辛而微苦,祛風解表,發散風寒。荊芥配合防風:解表發散風寒其力緩而和,防風味微甘,還有補氣之功桂枝配合麻黃:麻黃散皮毛之風寒,桂枝可以散肌肉之風寒,有解肌之功,渾身酸沉的感冒,其功大。柴胡:發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胡荽:氣香,芳香可化濕,發表透發邪氣,開胃消食。貝母:潤肺,止咳化痰,清上焦痰阻。陳皮:芳香化濕,理中焦,助胃運化。杏仁:宣降肺氣,止咳清肺。五味子:收肺氣,養肺氣,白芍:清肝膽熱,攝陰養血,防止發散太過。黃芩:又名枯芩,言其清肺與大腸之熱,以此清肺與大腸之郁熱。甘草:調和諸藥,補氣和中。生姜大棗:有藥引子之功,引導藥效發揮,生姜亦可化痰散風寒,大棗補脾養血。淡豆豉:解表除煩,宣郁解毒。
本發明通過以下中藥合理配伍,發散風寒為主,輔以化痰宣肺、調中焦清內熱,通過將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的中藥組合物與紅茶進行復配,制備成速溶茶,不僅飲用方便,而且具有濃郁的茶香味,每次取5-10g速溶茶在150-200ml40℃以上的溫水中迅速溶解,溶液清澈透明,適宜直接飲用,可有效預防并治療風熱感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參閱本說明書后能夠據以實施。
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姜粉10-15、大棗20-30、香茅8-10、九層塔8-10、牡荊葉8-10、荊芥11-13、蘇葉8-10、桂枝9-11、麻黃2-4、防風9-11、柴胡9-11、胡荽9-11、貝母9-11、杏仁4-6、陳皮4-6、五味子4-6、白芍9-11、黃芩9-11、甘草8-10以及紅茶100-150。
本發明利用中醫五行及辨證理論,認為風熱感冒的病因為:多秋冬感受風寒之氣,風寒束表侵肺,衛陽郁結生熱,腠理閉合,肺氣不宣。出現鼻塞,流涕,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噴嚏,痰多全身不適等癥狀。本發明認為,治療風熱感冒,尤其是秋冬季發作的風熱感冒,宜發散風寒,通腠理,化痰宣肺氣,祛除衛陽之郁熱。肺氣不降中焦不通,肺與大腸相表里,風寒束表則衛陽之郁熱也不能出,移熱于大腸,故又必須調中焦,清內熱。
本發明的具體藥理為:
香茅:味辛而性溫,祛風解表,治療外感風寒,發熱頭痛,喘咳氣喘。
九層塔:味辛性溫,祛風解表,化濕行氣,調理中焦濕氣內阻。
牡荊葉:味辛而微苦,祛風解表,發散風寒。
荊芥配合防風:解表發散風寒其力緩而和,防風味微甘,還有補氣之功。
桂枝配合麻黃:麻黃散皮毛之風寒,桂枝可以散肌肉之風寒,有解肌之功,渾身酸沉的感冒,其功大。
柴胡:發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胡荽:氣香,芳香可化濕,發表透發邪氣,開胃消食。
貝母:潤肺,止咳化痰,清上焦痰阻。
陳皮:芳香化濕,理中焦,助胃運化。
杏仁:宣降肺氣,止咳清肺。
五味子:收肺氣,養肺氣。
白芍:清肝膽熱,攝陰養血,防止發散太過。
黃芩:又名枯芩,言其清肺與大腸之熱,以此清肺與大腸之郁熱。
甘草:調和諸藥,補氣和中。
生姜大棗:有藥引子之功,引導藥效發揮,生姜亦可化痰散風寒,大棗補脾養血。
淡豆豉:解表除煩,宣郁解毒。
本發明通過以下中藥合理配伍,發散風寒為主,輔以化痰宣肺、調中焦清內熱,通過將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的中藥組合物與紅茶進行復配,制備成速溶茶,不僅飲用方便,而且具有濃郁的茶香味,每次取5-10g速溶茶在150-200ml40℃以上的溫水中迅速溶解,溶液清澈透明,適宜直接飲用,可有效預防并治療風熱感冒。
所述速溶茶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浸提,將所述原料與9-11倍體積的水混合后,在溫度45-55℃下浸提43-47min,過濾,得到一次濾渣及一次浸提液;將所得一次濾渣與7-9倍體積的水混合后,在溫度68-75℃下浸提30-35min,過濾,得到二次濾渣及二次浸提液。
步驟二、混合濃縮,將一次浸提液和二次浸提液混合后進行真空濃縮,得到混合濃縮液。
步驟三、噴霧干燥,將所得混合濃縮液進行噴霧干燥,既得所述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
所述的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的制備方法中,步驟二中向混合濃縮液中添加5-8%的麥芽糖醇。
所述的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的制備方法中,步驟三中在進行噴霧干燥之前將混合濃縮液的濃度調節為25-28%,并控制噴霧干燥后的治療風熱感冒的速溶茶的總水分含量為2-3%。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