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皮膚劃痕癥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皮膚劃痕癥又稱人工蕁麻疹,是指認為的用指甲在皮膚上劃痕或用鈍器劃皮膚后,該處就會隆起,呈現為條索狀腫塊(醫學上稱這種條索狀腫塊為風團性劃痕)。此病可分為單純性癥狀性兩種,單純性劃痕癥屬于正常人生理性的體質異常,約5%正常人有此現象;皮膚劃痕癥一般不伴有全身癥狀,也無明顯不適,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約30%劃痕癥患者可發現有感染因素存在,如疥蟲感染,腸道寄生蟲、念珠菌感染。目前,臨床上對于皮膚劃痕癥尚無根治方法,避免搔抓、摩擦,適當口服抗組胺藥物、皮質激素類藥物,以及全身紫外線照射等綜合治療,可緩解癥狀和縮短病程。但治標不治本,并且采用這些化學藥物治療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采用抗組胺藥物、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皮膚劃痕癥存在治標不治本、副作用大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配伍科學、療效顯著、作用可靠、無副作用的治療皮膚劃痕癥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皮膚劃痕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蒲公英10-30份,紫花地丁10-20份,桃仁5-15份,苦參10-20份,透骨草10-20份,連翹5-15份,凌霄花10-20份,威靈仙10-20份,浮萍5-15份,白蘚皮10-20份,紫草10-20份,玉竹10-20份,薄荷5-15份,黃柏10-20份,防風5-15份,牡丹皮10-20份,紫菀10-20份,白芷5-15份,苦參10-2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甘草5-15份。
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皮膚劃痕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蒲公英20份,紫花地丁15份,桃仁10份,苦參15份,透骨草15份,連翹10份,凌霄花15份,威靈仙15份,浮萍10份,白蘚皮15份,紫草15份,玉竹15份,薄荷10份,黃柏15份,防風10份,牡丹皮15份,紫菀15份,白芷10份,苦參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甘草10份。
皮膚劃痕癥因體虛衛表不固,復感風寒風熱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間而導致。因此治療皮膚劃痕癥應以疏風清熱、養陰生津、散寒解毒為治則。
本發明所提供的中藥組合物配伍科學,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按常規的水煎法制取藥劑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作用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總有效率91%,治愈率達7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治療皮膚劃痕癥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蒲公英20g,紫花地丁15g,桃仁10g,苦參15g,透骨草15g,連翹10g,凌霄花15g,威靈仙15g,浮萍10g,白蘚皮15g,紫草15g,玉竹15g,薄荷10g,黃柏15g,防風10g,牡丹皮15g,紫菀15g,白芷10g,苦參1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10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皮膚劃痕癥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0g,桃仁15g,苦參10g,透骨草20g,連翹5g,凌霄花20g,威靈仙10g,浮萍15g,白蘚皮10g,紫草20g,玉竹10g,薄荷15g,黃柏10g,防風15g,牡丹皮10g,紫菀20g,白芷5g,苦參20g,白花蛇舌草10g,甘草15g。
實施例3
一種治療皮膚劃痕癥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蒲公英10g,紫花地丁20g,桃仁5g,苦參20g,透骨草10g,連翹15g,凌霄花10g,威靈仙20g,浮萍5g,白蘚皮20g,紫草10g,玉竹20g,薄荷5g,黃柏20g,防風5g,牡丹皮20g,紫菀10g,白芷15g,苦參10g,白花蛇舌草20g,甘草5g。
下面結合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在本人所處醫院進行臨床療效實驗如下:
1、臨床病例選擇:挑選82例皮膚劃痕癥患者,年齡15-50歲。
2、臨床癥狀:用指甲或鈍器劃皮膚時,在受刺激部位很快出現條狀隆起性劃痕;皮膚出現大小不等之風團樣損害,驟然發生,迅速減退,愈后不留痕跡;病程不定,可持續數月或長期存在;體內感染病灶、糖尿病、甲狀腺功能障礙、絕經期等常與發病有關;以上癥狀可認定為皮膚劃痕癥。
3、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將本發明提供的中藥原料按照傳統水煎法煎煮兩遍取汁約400ml,分早、晚兩次溫熱服用,一天一劑,七天一療程。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之物。
4、療效標準:
(1)、治愈:疹塊消退,瘙癢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無發作,慢性者半年以上無反復;
(2)、有效:慢性者經治療,疹塊消退,發作次數減少,間隔時間略長;
(3)、無效:皮膚劃痕癥及臨床癥狀無改善。
5、實驗結果:
中藥治療效果:治療3-5個療程,治愈65例,有效12例,無效8例。經不良反應(ADR)安全性評價,治療期間未發生毒副作用。